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陈菊破冰 改写绿营[逢中必反]基调 [打印本页]

作者: dalilandy    时间: 2010-2-2 07:14
标题: 陈菊破冰 改写绿营[逢中必反]基调
陈菊破冰 改写绿营[逢中必反]基调

联合报刊载社论称,上午搭着直航飞机出发,下午在北京会见北京市长郭金龙,高雄市长陈菊这次登陆,堪称是民进党的[破冰之旅]。此行不啻意味绿营[逢中必反]的基调已然改写,民进党表里不一的大陆政策也到了需要大整修的时候了。

陈菊登陆之所以引起那么大的关注,舆论焦点其实不在反对她登陆,而是对民进党[反中]奇特的双重标准感到错愕。试想,绿营五一七才在街头呛马卖台,五二一其最高公职人员随即率团登陆,连党内山头及[台独]社团对此都咬牙切齿,民进党又要如何说服一般民众?陈菊的大陆行,反衬了五一七的[外强中干],也凸显民进党左支右绌的论述再也掩不住其自我矛盾。

亦即,在现实上,民进党内部亦愈来愈自觉有与**交往之必要;但在政治操作上,却又沿用其一成不变的反中论述,咬死国民党改善两岸关系的努力为“卖台”。更不可思议的是,民进党明知陈菊的登陆计划,却为避开游*的尴尬气氛而刻意压着消息,以为只要使出鸵鸟战术,即可瞒天过海。这种自欺欺人策略,其实只是愚弄了深绿支持者,让他们陷入信仰虚无的深渊。

陈菊此行充满曲折,她有强烈意愿扮演破冰角色,却也知道自己面对着的巨大阻力,尤以绿营为甚。因此,她隐隐掩掩,数易其口。五一七当天,陈菊在高雄的独派游*先是半途插队,然后借口北上会师半路落跑,根本未登上高雄主场。如此极尽低调,一则是为避免自己登陆的机会触礁,二则也为避免加深外界对民进党“说一套、做一套”的印象。

同样不应忽略的,是**当局为突破对民进党的工作,对陈菊释出的高度善意。包括给予她“免持台胞证”的通关礼遇、使用“高雄市长”身分,乃至在北京闹街挂上“世运在高雄”的广告牌,都是双方为这一破冰之旅达成的妥协。因此,尽管世界不动产联盟的颁奖典礼已经延期,陈菊仍珍惜好不容易谈妥的条件,选择如期出访。也可见,两岸之间,并非只是“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

高雄世运把民进党逼上与大陆接触之路,也许是偶然,却也是民进党寻求突破的一个契机。如果说运动会的促销,需要两岸更广泛而直接的接触和交流,那么经贸、观光、文化的交流又何尝不是如此?如果陈菊的出访是为了高雄市民的整体利益,那么马当局促成两岸人员、资金、教育交流的一连串政策,民进党又为何需强行贴上“卖台”的标签?如果陈菊登陆如此正气凛然,那么,绿营长期以来编撰的“卖台公式”:“登陆”等于“亲中”,“亲中”等于“卖台”,还能不就地作废吗?

高雄市长登陆,其实是一个迟到九年的行程。公元两千年七月,高雄市长谢长廷有意到厦门进行城市交流,遭刚上任的陈水扁和“陆委会主委”蔡英文阻挡,而未能成行;也因此,九年后才有陈菊的破冰之旅。九年之隔,“台独玩家”陈水扁贪渎系狱,接任党主席的蔡英文改变立场支持陈菊登陆;对民进党而言,九年蹉跎,在摇摆中失去政权和民心,也该想一想其破旧的大陆政策该怎么修了吧!

对台湾而言,陈菊此行其实具有比促销“高雄世运”更大的意义,那就是:从台湾的公共利益出发,比供奉个人信仰更重要。两岸互动,有了民进党的参与,可以发出更多元的声音,这是正数。对民进党而言,直接站出来面对**,不要一味躲在国民党身后乱放冷箭,那也是它终须承担的责任。问题是,在舆论一片支持陈菊登陆之际,民进党拿什么去说服它的基层徒众呢?

从高雄绕经凯道到北京,陈菊这趟破冰之旅走得崎岖,也做足了姿态。外界也许不必急着对陈菊的表现下断语,两岸大势的必趋必至,其实并不随陈菊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联合晚报:陈菊访大陆 或积极影响民进党两岸政策

中新网5月21日电台湾《联合晚报》21日发表社论说,民进党籍高雄市长陈菊访大陆,这个动作并非民进党县市长登陆的创举;然而,在当前民进党路线困顿的此一背景下,却突出了重大意义。最根本也最重要的,是陈菊愿意正视大陆对台湾的巨大影响,并且正面地“理解”大陆的庞大资源。这趟旅程很有机会增加民进党与大陆的彼此了解,也希望对陈菊本身具有“破冰”意义,能对民进党的两岸政策产生积极影响。文章摘录如下:

去年三月“总统大选”之后,高雄市长陈菊成了民进党内最具有地方民意实力的政治人物。但民进党整体的困境既打不开,陈菊能发挥的影响力也就有限。不过,情况终于开始改变了。

虽然有波折,陈菊还是以高雄市长的身份登陆访问,要去北京、上海等地营销即将开幕的高雄世运会。这个动作本来顺理成章,也并非民进党县市长登陆的创举;然而,在当前民进党路线困顿的此一背景下,却突出了重大意义。

最根本也最重要的,是陈菊愿意正视大陆对台湾的巨大影响,并且正面地“理解”大陆的庞大资源。依照过去民进党基本教义派看法,简直恨不得把“中国人”统统从台湾赶走,连对大陆观光客都不愿表示欢迎的姿态。高雄办世运,何必向大陆推销召唤呢?

但至少,陈菊以“地方首长”的身份,认知要把世运办好,必须张开手臂向全世界迎宾,包括大陆在内。刚刚在五·一七游*中表现决断的蔡英文,也不含糊地表示了“尊重”陈菊大陆行,并说民进党的支持者必须成长。

民进党虽然还称不上对两岸政策有了新路线,但至少不得不承认务实的需求。这正如同,云林县长苏治芬也曾登陆推销水果,而台南市长许添财后来也曾为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遇袭事件道歉。意识形态强硬是一回事,为地方民众争取福利却是民选官员的基本任务。

其实不只是世运会,高雄有太多应该跟大陆扩展务实互动的地方。民进党对国民党的两岸政策不必照单全收,但总要拿出具体主张向前迈进。这两日,在海外呛声叶金川事件,以及涂醒哲“新型流感是五·二0贺礼”的失言事件,都令民众反感极深,民进党何必继续这种有损自己形象的不理性态度?

大陆对陈菊访问,初步表现得很礼遇,希望这几天内礼尚往来平和以对,宾主展现文明态度。那么,这趟旅程很有机会增加民进党与大陆的彼此了解,也希望对陈菊本身具有“破冰”意义,能对民进党的两岸政策产生积极影响。

中评社:陈菊登陆 民进党又有切割扁的机会!

中评社发表评论文章称,民进党籍高雄市长陈菊成功踏上中国大陆,无疑成为未来绿营人士进行两岸交流的领头羊,将为民进党的大陆政策产生质变效果,最重要的是,民进党又拿到可以与扁切割的机会。

长期以来,民进党视中国大陆为禁区,登陆的绿营人士若不是很低调,就是被蓝营质疑时,以硬拗的方式为自己解释,目的不外是要对深绿基本教义派输诚。深绿主张“台湾独立”,敌视大陆,使陈水扁重炮抨击马政府倾中具有绝对市场。一位青壮派“绿委”直言,民进党的大陆政策遭到基本教义派长期把持,阻碍了民进党认识中国大陆,也因为深绿在民进党内占有一定份量,尽管蓝营的“倾中”,确实是挽救台湾不得不的方式,就民进党来说,决定未来“倾不倾中”根本不急。

但很显然的,民进党对大陆的态度,在这次陈菊登陆后,很可能受到相当程度的挑战,如果大陆方面在接待陈菊时采取开放态度,将使绿营保守势力受到某些程度质疑,若再配合扁贪污案情更为明确时,党内要求修正两岸政策的声音将趁势而起,一旦又有另一个陈菊成功登陆时,恐怕也是民进党与扁切割之时。

然而,如果将基本教义派从民进党里抽离时,民进党剩下的会是什么?这就好像真的与扁划清界线,民进党真的就能脱胎换骨吗?老实说,这是很难想像的一件事,不过,现在可以肯定的是,被民进党视为“敌人”的中国大陆对民进党的态度正在改变,至于民进党应该不至于被敌人消灭,至少会因为敌人而改变。

中华日报:陈菊登陆民进党修正路线隐然浮现

中华日报刊载社论称,高雄市长陈菊昨天启程前往大陆参访。她此行一变再变,当初原定前往北京,领取世界不动产联盟颁给高雄市的“全球卓越建设奖”,并营销世界运动会。但独派强烈抗议,且世界不动产联盟大会因新流感疫情而展期,使她一度打消大陆行,在一顾三徘徊后,决定界定为营销世运如期登陆。

陈菊为期四天三夜的大陆行,将在北京、上海举办高雄世运观光营销推介会,并就城市旅游、经济合作和有关方面交换意见。陈菊抵达北京后,大陆官网“中新网”在第一时间,即冠上“高雄市长”官衔报导陈菊有关消息。此行,陈菊除分别会见北京、上海市长郭金龙、韩正外,亦将拜会中国国家体育总局长兼奥委会主席刘鹏。

观诸陈菊在大陆所会见的层级,及登陆时没有持用台胞证,大陆方面也给予通关礼遇,此行“备受礼遇”自不在话下。做为民进党现任最高行政首长,陈菊院辖市长的位阶等同“行政院副院长”,她之所以顺利登陆,且获得应有的礼遇,除两岸关系和缓外,另一原因是大陆方面已改变对民进党人的态度,因此应可带着丰硕的成果返台。

大陆领导人**曾多次宣称,台湾本土化不等于台湾独立,民进党也不等于台湾独立,今后将有条件欢迎民进党人士访问大陆。**所谓“有条件”是以民进党人认同“九二共识”为基础,此一条件植基于大陆对台政策纲领,实则应已展现相当宽松的态度欢迎民进党人登陆,陈菊曾于去年十月间率团参访香港试过水温。

事实上,二○○○年七月初,民进党甫取得政权,时任高雄市长的谢长廷,原计划赴厦门进行“城市交流”,但陈水扁展现“独意”予以反对,谢长廷大陆行乃告破局。由此可见,从“执政”到“下野”,民进党人不是没有登陆的想法和作为,惟因独派连同陈水扁的羁绊,以致无人敢公然去大陆。如今时移势易,终见民进党对大陆开启一扇小窗。

陈菊此趟大陆行,如其所谓“营销世运”,未必有绝对的必要性,因为今年七月十六日至二十六日在高雄举行的世运,大陆早已决定援用奥运模式,派出一百人代表团参加九项竞技。她之所以“拔得头筹”登陆为民进党做“破冰之旅”,固是“因缘和合”,却不无拉拢中间选民俾为竞选连任铺路之思,最重要的是蔡英文所持的态度。
蔡英文主导五一七“反中呛马”游*,无疑是她基于极端保守主义,藉以提振绿营长久低迷的士气之作为,她对陈菊大陆行,却定调为“这是陈菊身为市长必须扮演的角色,与两岸政治无关”,则揭示民进党长铁杆子大陆政策——闭关自守、“逢中必反”,已然必须改变,是以进一步声称,“民进党不反对与大陆交往,惟必须先行凝聚党内共识”。

身为党魁,蔡英文当能体认逢中必反,使民进党距离主流民意越来越远,她这个党主席也越做越小了,为免锁进“绿色牢笼”,民进党大陆政策必须有所不变有所变,不变的是载于党纲的“台独”意识形态,而过去和大陆老死不相往来则必须改变。是故,未来民进党应会以修正主义,建立和大陆“适度交往”的关系。

安替:陈菊访问北京 能否成为民进党理性转身的起点
■中国观察之安替专栏

5月20日,马英九执政一周年当天,陈菊突然改变2天之前取消大陆之行的决定,宣布在21日以“高雄市长”的身份访问北京,行销即将在高雄市举办的世界城市运动会。这一天在台湾,关于W HA、新流感、股Shi行情的媒体焦点很多,但民进党人都太明白陈菊此行政治上的重大意义。她是访问大陆的民进党最高行政官员,特别是在她刚刚在5·17高雄“呛马反中”大游*,大声抨击大陆之后赶赴北京,这种很自相矛盾的行为,很好地反映了民进党在对大陆政策上面的思路混乱。

过去一年,在马英九全面加速两岸交流的大政策框架下,国民党和民进党,其实是一个扮白脸,一个扮红脸。当国民党和台湾政府官员在对岸以同胞之谊、庆祝合作成功的时候,民进党在“立法院”和街头的“反中”抗议,其实让马政府在两岸政策商讨的时候,有更好的要价,因为在统战台湾人心问题上,大陆不会有任何吝啬:以举国之力,若能赢得台湾人心西向,又有何不可?这不但是政府的想法,也顺应了大陆民众对台湾的善意。民进党越是抗议,国民党越是能得到更大的大礼。马英九的务实政策,是让国民党高兴、大陆高兴、国际社会也高兴,而民进党却是卖命演出,为别人作嫁衣,却因为无法理性应对台湾最大的政治——— 两岸问题,自身加速政治边缘化,有成为长期在野党的可能。

在中国崛起的国际情势下,甚至在英美一些政客承认中国“准G2”地位的时候,台湾没有资本拒绝向大陆开放。但对于坚守“台独”原则的民进党,却左右为难。党内认为如果同意改革人士林浊水等“十一寇”的想法,理性对待大陆,那么民进党就很难和国民党有任何政治区隔,其支持者很容易被国民党和台联两端吸走。民进党一些温和派如罗文嘉等人,开始思考民进党是否可以左转,代表劳工阶层,和国民党在左右光谱中互搏,可惜这毕竟不是革命的年代,左翼政党更难拿到政权。而如果民进党继续保持目前的“台独”路线,就很容易被陈水扁政治绑架,让民进党更加极端化、少数党化。

陈菊在台湾党外运动早期,是反对运动的中心联系人,很小立志为台湾民主奉献一切。美丽岛军事审判,她的勇气感动了一代年轻人投身**运动及后来的民进党,而在民进党执政期间,她依然保持清廉的政治形象,是当今民进党硕果仅存的政治明星。她在高雄,连同其他南部市县绿色首长,为民进党留下了仅有的政治基地。但有崇高地位和道德形象的陈菊,并不是一个能做卓越政治战略决定的领袖人物。她北京此行,一定把自己圈定在“世运”、“行销”、“高雄”这样低调的非政治领域,并不会有拍案惊奇之事发生。

不过,既然民进党当前最高行政首长能访问北京,那就给未来的任何民进党人访问北京制造了最好的政治盾牌。陈菊此行,破了民进党政治禁忌,也就启动了民进党重新思考两岸关系的起点。越来越多的民进党人会在访问中开始思索,怎么在两岸交往的大势下,继续保持民进党政治诉求的合理性。

在两岸加速和解的政治事实下,民进党能依靠的资源并不多,但并没有走到绝境。有两种反对马英九政府的民意可能成为民进党未来的选票。一方面各民调证明,现在“台独”的可能性降到了历史最低,但希望台湾自主的民意也升到了最高,民进党只有提出清晰的“台湾主体性”完整新论述,才能和一心加速两岸融合的国民党有争夺民意的机会。另一方面,两岸经济、资源、人才市场自由化,会加剧岛内社会分配不公,民进党只有提出类似美国民主党的党纲,才能获得普罗选民之心。不过,如果这样做,和成为贪腐符号的陈水扁一刀两断是必要前提。

民进党的这些改革,必须要首先打破之前拘泥于“台独”理念的禁锢。而只有陈菊这样的“天然爱台”的民进党先驱“舍身”抵挡“卖台”指控,这类非理性禁锢才能逐步脱敏,年轻一代的民进党人才能有勇气走出政治新路。陈菊在北京的这一步,是民进党理性转身的机会,会不会有更重要的民进党人跟着迈出决定性的大步,令人拭目以待。(作者系媒体从业者)

联合报:陈菊“着陆”凸显民进党两岸政策已走到头

陈菊即将登陆的消息,在五一七游*前夕曝光,是饶富幽默的序曲。与其说这捅了五一七一刀,倒不如说其凸显民进党“逢陆必反”的战略已经走到巷底,再不变通,就前进无路了。

民进党反陆最大的盲点,在于只有“零”与“一”的两极思考,不存在中间点:凡与**接触协商,一律都是“卖台”;反对两岸交流,均美其名为“保台”。何况,今天呛马卖台,明天自己又要登陆,更凸显民进党言行不一。昨天陈菊游*时特别低调,可见她压力不小。

更值得玩味的是,陈菊谈登陆的理由。陈菊说,此行是为了高雄的建设发展,与她个人的政治立场是“两回事”,桥归桥,路归路。不错,以公共利益为尊,是政治人物的好素养,陈菊把个人政治立场抛在一边,值得鼓励。但她有没有想想:马当局努力改善两岸关系,目的也同样是为了台湾的利益,为什么绿营扣他“卖台”的大红帽?
世界不动产联合会颁“卓越建设奖”给高雄,是不是陈菊本人去领,高雄的光荣都不会失落。但高雄世运开幕在即,陈菊若能一改态度登陆行销,对运动会和高雄的城市形象都有极大助益。陈菊登陆给民进党的棒喝是:公共利益必须大于政治立场,两岸政治也非永远的“零和游戏”。

话说回来,不管民进党再怎么仇陆,也总要认识“敌人”,不能一味在岛内当“盲剑客”,拿国民党当替代对手。因此,民进党切勿阻挡陈菊此行,她登陆行销台湾,还怕被说成“卖台”吗?

新华澳报:两岸交流政策战略转移 向民进党人招手

中新网5月21日电澳门《新华澳报》21日刊出富权的文章说,从种种迹象看,**在搭建了“国共对话交流”、“海峡论坛”等重要平台,并与亲民党、新党开展党际交流之后,下一步很可能将会努力促成与民进党的互动,并将首先是从促成民进党中的知名人士访问大陆做起。历史地看,大陆从未放弃做民进党人的工作,而且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因此,只要大陆方面继续落实**的谈话,必能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并从量变促成质变,促成民进党的主要领导人改变立场。文章摘录如下:

从种种迹象看,**在搭建了“国共对话交流”、“海峡论坛”等重要平台,并与亲民党、新党开展党际交流之后,下一步,很可能将会努力促成与民进党的互动,并将首先是从促成民进党中的知名人士访问大陆做起。

为此,继**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三十周年座谈上发表重要讲话,呼吁民进党认清形势,停止“台独”***活动,不要再与全民族的共同意愿背道而驰;只要民进党改变“台独”***立场,“我们愿意作出正面回应”后,**政治局常委贾庆林在首届“海峡论坛”开幕式上致词时也重申,欢迎民进党成员多来大陆参访交流。他指出,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台湾同胞没有来过大陆,“我们热诚欢迎他们来大陆走走看看,我们也欢迎民进党成员多来大陆参访交流”。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贾庆林致词重申“欢迎民进党成员多来大陆参访交流”之时,在场的台湾嘉宾中就有民进党人士,他们包括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前“立委”李文忠、郑朝明、许荣淑及民进党国际部前副主任邱垂正、民进党“中国事务部”前主任颜建发等。他们是不顾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下达党内对“海峡论坛”的“禁令”,毅然应邀出席“海峡论坛”的。

尽管说,其中的许信良曾经**,并在**后经常访问大陆,后来即使是重返民进党也只是党内“非主流派”,其“登陆”的轰动效应并未与其社会影响力成正比,但其余的数人在党内仍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李文忠是“新潮流系”的中坚分子,颜建发曾任台“外交部”研究设计委员会主任委员,在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也正在“海峡论坛”举行之际,属于“新潮流系”的高雄市长陈菊,也将于今日起访问大陆四天。陈菊是台湾地区的“直辖市长”,是历来民进党访问大陆的“最高层级行政首长”。因而她将受到贵宾式的礼遇,先后与北京市长及上海市长会面。

陈菊的这次大陆之行,虽然因是属于“国际组织活动”,蔡英文声称予以“尊重”,但却受到陈水扁的“禁行”压力,因而曾传出过“取消行程”,但陈菊仍是抵受不了“登陆营销”的巨大诱惑,还是顶住压力,登上大陆的土地。

由此可见,北京显然在做台湾人民工作方面,并不满足于促进泛蓝阵营人物的交流,已把两岸交流政策的战略转移到民进党人及泛绿人物的身上。毕竟,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单靠包括国民党在内的蓝军人物是并不足够的,还需要更多的台湾民众,包括民进党人也参与。

尤其是台湾地区的政情发展,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需要团结更多的台湾民众,团结得越多越好。于是,在贾庆林致词重申“欢迎民进党成员多来大陆参访交流”的现场,许信良就做出了“既要国共平台,也要民共平台”的解读。

其实,除了极少数的“台独基本教义派”外,即使是民进党的知名人物,也并不反对两岸交流。实际上,在开放两岸交流之前,台湾“立法院”中最积极支持老兵返大陆探亲的,就是民进党籍的“立委”。有人还身体力行,投入到为返乡老兵服务的工作。

在两岸交流开放初期,陈水扁、谢长廷、吕秀莲、姚嘉文、蔡同荣、李鸿禧等民进党上层人物都曾访问过大陆,也向接待人员说了不少“乡情话”。只是后来,民进党制订了“台独党纲”后,党内高层访问大陆的热潮才逐渐降温。

但是,北京仍未放弃做民进党人的工作,而且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比如,就在陈水扁仍在台上疯狂推动“台独”***活动之时,大陆方面曾透过各种途径,邀请民进党中的一些中坚人物,尤其是“新潮流系”骨干前往大陆地区参访、出席学术研讨会,或是开放这些人到大陆旅游、探亲。

他们在到了大陆之后,耳闻目睹到大陆改革开放后的各方面发展的实况,也在与涉台专家学者的交往中了解到大陆对台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因而深受触动。据说,这是“新潮流系”由过去的坚决反对两岸经贸交流,强烈主张“强本渐进”,转为虽然在政治上仍主张台湾本土主义,但在经贸上却大力鼓吹推动两岸经贸文化交流的重要原因。

因此,只要大陆方面能继续落实贯彻**和贾庆林的谈话内容,必能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并从量变促成质变,促成民进党的主要领导人改变立场。

目前,仍有三分之二亦即一千五百万台湾民众从未到过大陆,其中就包括了大多数的民进党员,及居住于台湾中南部的中下层民众,这是民进党代表人物的群众基础。应当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精神,将“做台湾人民工作”的面度扩展至广大的民进党人,也就是最大程度地争取台湾民心,特别是通过经贸和文化交流等措施,并欢迎和邀请民进党成员多到大陆参访交流,争取民进党的基层支持者。而且,也能够从各种不同的管道听到各种不同声音,对两岸关系的促进和发展也具建设性。

台媒:陈菊访大陆 绿营破冰之旅 大陆开大门

中新网5月21日电刚以新型流感因素推迟访京行程的民进党籍高雄市长陈菊21日在临行前夕紧急确认21日访问北京、上海,展开为期四天的大陆行。台湾媒体高度关注事件,给予多篇报道,有评论说,陈菊参访大陆是绿营的“破冰之旅”,不故步自封,更有媒体刊发评论说民进党不能老拿屁股对大陆。

《中国时报》报道说,陈菊此行是以高雄巿长身分,依礼遇方式通关,这也是民进党籍最高的“行政首长”登陆,被外界视为是民进党重量级人物的“破冰之旅”。
该报的另一条报道指出,陈菊一直未曾明确说出“不去北京了”,反而是一句“不会故步自封”,给了一个肯定的答案。

《中国时报》今日刊发特稿《民进党不能老拿屁股对大陆》说,即便以宣传世运为由,陈菊此行得以前往大陆当然饶具政治意义:第一、即便两岸和解气氛浓烈,大陆的“橄榄枝”仍持续递向反对势力;第二,陈菊是目前拥有最高行政职务的民进党籍官员,这对大陆当然也是另类初体验。

去年7月间,云林县长苏治芬包机前往北京推销农产品是近年来民进党籍地方首长访大陆的首例。但不同于苏治芬,陈菊“直辖市长”的位阶更高,其拥有民进党中常委、新潮流“大姐头”的多重身分,也让她此行兼具多重意涵。如再回想六年前同为高雄市长的谢长廷想开启两岸城市交流,却遭当时阿扁私下“刮耳光”,导致进退两难的惨痛经验,陈菊此刻访大陆当然颇值玩味。

该文说,面对马英九当局纷至沓来的两岸主张以及“独派”的夺权制约,民进党在两岸议题上变得完全缺乏想象力。民进党用实际行动告诉台湾社会,在两岸议题上它是“铁板一块”,然后呢?守不如攻,“民进党不能以屁股面对大陆”。陈菊访大陆总算是个好的开始,民进党得试着让自己转转身,开始听听别人怎么讲。

《中国时报》一条《访京送了一个礼开了一扇门》的文章说,在国共两党称许马当局执政一年来积极改善两岸关系,实现两岸三通,扩大民间交流之际,大陆核准“铁杆深绿”的陈菊造访北京营销世运会,也算是给马当局周年的“礼物”。

说是给马英九执政周年的“礼物”,因为陈菊访问京沪之后,未来民进党人再也无法胡乱给人扣红帽子,最起码,国共两党下周登场的“吴胡会”,就更能以平常心沟通对话了。

该文说,两岸政党交流与接触又将呈现新的发展进程。尤其**六点意见发表以来,加强对民进党的接触已成为对台重点工作,邀访吕秀莲是否将成为下一波的焦点,格外受到关注。陈菊造访北京,外界普遍表示鼓励与期待,证明马当局执政后的两岸形势,的确出现良性发展的局面,使得两岸朝野政党人士的互动,都可以找到适当的交流平台。

文章指出,陈菊此行虽以推介世运为主,既不代表民进党,也没有“党对党”任务,但以陈菊坚持台湾本土意识的深绿属性,显示**要开大门,走大路,准备和民进党人士公开交往交流了。

文章说,其实,累积多年两岸交流经验后,北京能做的,就是与各党派广结善缘。**这回展现主动作为,安排并协助陈菊前来京沪营销高雄世运观光,何尝不是争取机会让陈菊实地了解现阶段的**对台政策,这应是国共两党与民进党都应乐见的发展趋势。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2 07:14
太早了,要听其言,观其行,大陆行还没结束,还没回台湾,怎么现在能这么说呢?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07:14
不必过早论断,国民党的反应是否真实?民进党是否真开始转变?还有待观察,有待观察
文章结束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07:14
司马懿往后看!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07:14
兩岸敵對是客觀的事實
如何對待敵人,可以選擇拒絕來往,也可以採取戰術接近
譬如上世紀美蘇敵對,兩國仍有外交關係
要和敵人接觸可以,但不能敵友不分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2 07:14
呵呵,你还少说一条。
一方还可以投降敌人,这样的事情不用多久就会发生的。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2 07:14
你說的沒錯
****潮流浩浩蕩蕩,不是當局能螳臂擋車的
希望中國早日加入民主陣營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07:14
垃圾绿龟毛,让他们踏足大陆就是毒害大陆土地,大陆的土地从此臭不可闻,反对绿毛龟踏足大陆
作者: 阿让    时间: 2010-2-2 07:14
这垃圾都不知道跑大陆来干嘛,长得那德行,还以为大陆会有那个死了老婆的老头会看上她,真不知道恶心两个字是怎么写的她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07:15
呵呵,在大陆的词典里就没有投降这个词。
貌似+++国的比较善于投降吧。解放战争党国几百万部队顷刻间灰飞湮灭了,投降的投降,消灭的消灭,呵呵。
我看你该识时务啦。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