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见贤思齐,M19:胡主席了解台湾 大陆有足够智慧 [打印本页]

作者: laruence    时间: 2010-2-2 07:05
标题: 见贤思齐,M19:胡主席了解台湾 大陆有足够智慧
见贤思齐,M19:胡主席了解台湾 大陆有足够智慧
文章开始见贤思齐,胜在先机

马英九:胡主席了解台湾 大陆有足够智慧
马英九:胡主席了解台湾 大陆有足够智慧

  2009-05-20 09:00:42  


  中评社台北5月20日电/马英九上任一年来,两岸政绩洋洋洒洒。他日前接受台湾《商业周刊》专访时指出,大陆领导人有足够政治智慧避开两岸政治险礁,是他比较愿意接受善意、开启两岸关系正常化的原因。他认为,大陆善意有助“国土两岸迈向和平与繁荣”。

  访谈内容摘录如下:

  “我是比较温和,但不代表愚蠢”

  问:这一年,两岸关系进展快速,有些人担心太仰赖大陆的善意,会失去我们的“主体性”,尤其“君子可欺之以方”(君子可能会被符合正道的理由和借口欺骗),大家担心你太君子,容易掉进对方的谈判陷阱里?

  答:是吗?(大笑)假如他给我们善意,是要换取我们的“主权”或是尊严,等于说把我们的“主权”、尊严便宜给卖了,这当然绝对不允许。我做人是比较温和,但温和不代表愚蠢啊(抿嘴笑)。

  第二,我的幕僚许多都是老臣谋国、经验丰富之士,所以这方面倒不必太担心。譬如说以WHA(世界卫生大会)来讲,这次用的名称英文是Chinese Taipei,而且中文是“中华台北”,叶署长(卫生署长叶金川)的头衔是minister,等于是“卫生部长”,这也是很清楚的,前朝政府从来不可能得到的,如果说“这种善意有阴谋、是统战,所以我不要”,你觉得这样子合不合理呢?如果我们统统都不接受,就是要你对我不好才行,不抗争我就活不下去,我想这恐怕也有点怪异嘛。你不要因为对我们有利就怕,那就是矫枉过正。

  “大陆有足够智慧”

  问:未来两岸若谈定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会不会让我们更仰赖中国(大陆)的善意?香港签CEPA(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有“一国两制”的字眼存在,大陆是否会要求我们用某种形式来表达?

  答:我想不会。因为第一,这是经济事务,不必搞政治;第二,台湾不是香港,不必说什么“一国两制、和平统一”。而且我觉得大陆当局领导人也绝对有足够的智慧,去避免这些东西。

  胡先生,我觉得他比较务实,他主要就是防独,而且他在很多地方愿意释出善意。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模式。也使得台湾的同胞,比较感受到他的善意,所以我觉得基本上这是有助于两岸迈向和平跟繁荣很好的方式。

  ECFA的重要性在于可以用一种架构的方式,把两岸之间重要的经济的项目,尤其是有关正常化的项目,都纳入其中。好处就是它有弹性。你如果先有共识、先有协议的就先签,就是早期收获。如果有些项目,譬如说像鞋类、毛巾、瓷砖,这些项目的关税暂时不动,所以先谈石化、机械、汽车、纺织,使台湾产品进入大陆时,不会因为没有这样的一个机制而遭遇高关税,跟东盟各国竞争起来非常不利。

  这个“保护伞”架构今年年底应该可以开始谈,胡先生去年年底原来用语,是“综合性的经济合作协议”,而我们这个名称是我方内部的共识,最后还要跟对方商谈。


胡主席了解台湾”

  问:曾有描述你跟**,是两岸这二十年来刻意培养的“王储”?

  答:(马大笑)说这话的,是来自一个君主国家。

  问:你怎么看你的对手胡先生?

 答:我基本上倒没有把他当作对立,因为我们希望能够开创双赢的机会嘛。我们感受比较深刻的就是,他有一些倡议,我们也会觉得满不容易的。譬如说他在两年前就倡议,要跟我们签和平协议。去年年底的胡六点,其中就说“爱乡爱国的台湾意识,不等于台独意识”。这样的观念在台湾是耳熟能详,不足为奇,但从他的嘴里说出来,我们觉得难能可贵,他就比较了解台湾生态。这对台湾来讲,应该是正面的。

  他当然一方面希望经济上跟我们有一个综合性的经济合作协议,另外,他也希望跟我们谈和平的协议或协议,甚至于包括军事互信,我们觉得目前还不是最适当的时机,因为我们觉得在优先级上还是经济为先。

  为什么?这对我们影响最大。至于军事、安全方面的问题,可以放在第二步或者第三步。因为第二步我们也许比较关心的是国际空间的问题。

  我看到最近有民进党的人批评我,说你跟人家签一个东西就是放弃“主权”,那照这样讲,那你什么都不要签了(苦笑)。我们跟美国签FTA(自由贸易协议)也是放弃“主权”?如果这是放弃,那你什么都不要做,整天坐在家里好了,是不是?就像你今天去跟人家买东西,也是放弃了你一部分的财富啊,这是种交换嘛,不是吗?

“做有利台湾之事”

  问:其实反对党有不同意见,对前方谈判是有帮助的(马:对,同意)。那为什么不坐下来跟民进党蔡英文主席好好沟通,却闹到要上街头激烈抗争不可?

  答:我们本来也是这样想。而且我们也一直这样努力过。这次海基会到南京去协商之前,曾经由“陆委会”率领,特别去拜会“立法院”王院长,他也召集了各党团,民进党也来了,但讲完话就走,所以他们并没有展现出很大兴趣要跟“陆委会”对话。

  到现在为止,我们在“主权”问题上,没有一寸的让步啊,我们做的都是对台湾有利的事情。共同打击犯罪,能够把逃犯抓回来,大家认为好不好?九成的民众都支持啊。我们加入WHA,九成的民众支持啊,这么多民众支持的东西,他还要杯葛的话,说不过去嘛。

  我们也希望民进党做为反对党,继续善意监督,蔡主席五月十七号一定要呛声,我们也没有意见,这是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嘛,如果我们确实做不好,我们愿意检讨。我一直都希望能够有个对话的机会,但是到现在为止都不成功。不过我也不怪她,因为我知道她现在手上有很多的事情也不容易解决,所以她没有办法这么自由的来跟我交谈、对话。我可以理解。但是我这个门不会关的。

  “我比别人要更小心”

  问:如果说你的夫人,以NGO(非政府组织)代表的身份,以人道关怀去大陆访问,你会不会尊重她的决定?

  答:这太假设性了。你还可以讲得更戏剧化一点,或者说因为飞机故障要降落,那她要不要迫降出关啊什么的(众人大笑)。

  我觉得这个还是要仔细衡量。

  第一,旅行是不是有绝对的必要?第二,这个旅行是不是要以她去为绝对的必要?否则的话,我觉得有时候过于敏感的事情,我们不要给其他人太多的想象空间。我比别人要更小心一点。

  谈山寨版蒋经国:“很多时间在学习”

  问:你当过经国先生的秘书,也很想把他当作学习的典范,但外界认为在功能上你不及他,开玩笑说你是“山寨版蒋经国”……(马大笑),很高兴你没有生气。(马:我怎么会生气呢?)请你谈谈你当英文秘书时观察他跟你有什么差别?

  答:当然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他处的时代,他所受的教养,跟我们所处的时代,所受的教养完全不一样。他从小就被送到苏联,然后回来,生活在中国权力最大的家庭,我小时候不是这样的背景。所以我当他的秘书呢,我自己的定位是国家的公务员,他是我的上司,如此而已。那时候我跟他家人一点都不熟,因为我觉得他家里事情我完全不碰。

  第二呢,我学的是经国先生的精神,不是他的一举一动。他那个时代跟我们不一样,一直到他去世前,他才解除戒严、开放组党。

  我下乡勉强可以用闽南话跟台湾乡亲沟通,经国先生当然有他的局限。但我觉得他的洞见,这种直觉的智慧,以及推动改革的魄力,倒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毕竟我在做市长的时候,有些领域我相对是比较不熟悉的,包括财经、“国防”。所以这一年,有很多时间是在学习。譬如说,我当兵时只当过少尉,现在要做的是三军统帅的事情,花很多时间在看书,慢慢、慢慢开始有了一些心得。我在当市长的时候,从来不看股Shi的新闻,现在每天多多少少会看一点(莞尔一笑)。

附件
马不停蹄.jpg (96.92 KB)
2009-5-20 10:01

同心同国万家求.jpg (157.62 KB)
2009-5-20 10:07

附件
明修暗度.jpg (76.27 KB)
2009-5-20 10:37

16.jpg (58.19 KB)
2009-5-20 10:37

作者: 阿让    时间: 2010-2-2 07:05
【海】字的学问,坐而论道,大有文章





 从浅蓝渐变到深蓝,海峡论坛的会标“海”字,纵横捭阖。而它,是出自福州两位年轻人之手。

  他们就是青年书法家罗方华和视觉韬略设计事务所创意总监吴王韬设计师。

  “‘海’字代表了海峡、海西,更寓意海峡论坛是个海纳百川的交流平台。”吴王韬说,这一灵感源自博大精神的中国传统文化——“海”字取形自汉代画像砖“周公和文王对坐论道”,对坐的含义,就是平等、平和,亲密无间。

  选定字体后,两人又对草书“海”字作了拟人化设计,着重突出了两人对坐论道的形态。同时,借鉴草书的连笔手法,视觉上将两个笔画相连,更赋予了海峡两岸携手共创辉煌的内涵。吴王韬解释说,“海”字中间的空隙可以理解为海峡,“海”字左右相连,顾盼有情,寓意着海峡两岸平等合作,亲切交流,携手共创未来。

  “从奥运会会徽到2010年的世博会会徽,在图案的设计上,都结合了中国传统的书法篆刻艺术的造型元素。”罗方华说,选用汉字和书法作为标志的主要元素,体现了两岸文化的一脉相承。他认为,作为一名传统艺术的研习者,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让书法进入大众视野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附件
大海的情怀.jpg (53.03 KB)
2009-5-20 11:02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07:05
愿2岸越走越近越走越紧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07:05
马英九就职周年,身穿【中国红】显示平民形象



马英九就职周年,“行政院新闻局”依例出版言论集,这本言论集订价台币250元。(中评社黄惠玟摄)
  中评社台北5月19日电(记者 黄惠玟、倪鸿祥)马英九就职满周年,“行政院新闻局”依往例出版“马英九总统97年言论选集”一书,收录马英九从2008年5月20日上任,至2008年12月31日之间公开发表的重要演说、致词、谈话和受访纪录,共56篇,共计14万8千800多字。

  在今天上午于“总统府”举行的周年记者会上,每位参加的媒体记者都获赠一本。

  言论集的封面,马英九穿着大红色polo衫,而不是制式西装,凸显平民形象。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07:05
谁能为南山写【十六个字】重谢!
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三十周年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

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
附件
胡主席讲话.jpg (68.18 KB)
附件
告台湾同胞书30年.jpg (81.76 KB)
2009-5-20 13:34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07:05
同心同国,和平发展,共建家园,振兴中华


文章开始一口海价,谁能为南山写十六个字!重谢!
一口海价,
一字千金,
一字兴邦,
一字定中华

【海】字的学问,坐而论道,大有文章






 从浅蓝渐变到深蓝,海峡论坛的会标“海”字,纵横捭阖。而它,是出自福州两位年轻人之手。

  他们就是青年书法家罗方华和视觉韬略设计事务所创意总监吴王韬设计师。

  “‘海’字代表了海峡、海西,更寓意海峡论坛是个海纳百川的交流平台。”吴王韬说,这一灵感源自博大精神的中国传统文化——“海”字取形自汉代画像砖“周公和文王对坐论道”,对坐的含义,就是平等、平和,亲密无间。

  选定字体后,两人又对草书“海”字作了拟人化设计,着重突出了两人对坐论道的形态。同时,借鉴草书的连笔手法,视觉上将两个笔画相连,更赋予了海峡两岸携手共创辉煌的内涵。吴王韬解释说,“海”字中间的空隙可以理解为海峡,“海”字左右相连,顾盼有情,寓意着海峡两岸平等合作,亲切交流,携手共创未来。

  “从奥运会会徽到2010年的世博会会徽,在图案的设计上,都结合了中国传统的书法篆刻艺术的造型元素。”罗方华说,选用汉字和书法作为标志的主要元素,体现了两岸文化的一脉相承。他认为,作为一名传统艺术的研习者,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让书法进入大众视野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附件 大海的情怀.jpg (53.03 KB) 2009-5-20 11:02


一口海价,谁能为南山写十六个字!重谢!

【同心同国,和平发展,共建家园,振兴中华】
附件
九骏图9.jpg (137.58 KB)
2009-5-20 23:33
为马英九就职周年而作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07:06
南山老头,脸皮厚能当饭吃吗?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2 07:06
两岸一中,
携手同心,
和平发展,
振兴中华!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2 07:06
给中央政府灌迷魂汤,然后回来换银子换空间
文章结束
作者: 阿让    时间: 2010-2-2 07:06
我觉得对于我们是:两人同心,其利断金!


人贵有自知之明。

知人者智,胜人者有力,胜己者强。
附件
九骏图.jpg (40.26 KB)
2009-5-20 23:36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07:06
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谁有胆敢当中国的戈尔巴乔夫???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2 07:06
你以为你能当戈尔巴乔夫吗!?说梦话了吧!


你以为你能当戈尔巴乔夫吗!?说梦话了吧!

你有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吗!?

你有戈尔巴乔夫的本事吗!

你要没有的话,还“谁有胆敢当中国的戈尔巴乔夫???”

到海边去散散心,甭在这里杞人忧天!

我有权实事求是说话,无权选你当戈尔巴乔夫!
附件
春柳宜人.jpg (217.04 KB)
2009-5-21 07:04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07:06
黄辉珍:目前两岸关系 六十年仅见
黄辉珍:目前两岸关系 六十年仅见

  2009-05-21 00:15:58  



中评社社长兼总编辑郭伟峰(右)率高层访问团拜会并专访台湾综合研究院董事长黄辉珍先生(左)。(中评社记者摄)
  中评社台北5月21日电(记者 潘星薇)中国评论通讯社高层访问团19日在台北拜会并专访台湾综合研究院董事长黄辉珍。黄辉珍指出,目前的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变化,是六十年来所仅见。面对如此重大的历史性变化,两岸都必须更加稳健慎重,循序发展关系,妥善处理分歧,以求双边关系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真正达到双赢的目标。

  黄辉珍认为,两岸关系出现这么快速的发展变化,台湾面临的是一种前所未见的复杂艰巨局面,要更加重视两岸关系,务使双赢的目标能够真正落实。这是包括台湾综合研究院在内的所有智库,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他分析指出,从1949年到2009年的今天,两岸关系已经截然不同。以前那种针锋相对、你死我活的斗争,已经朝向“和”与“通”的方向发展。“和”就是和平,“通”代表沟通与交流。这是大趋势、大气候所决定了的。六十年来,两岸双方内部各自出现大的发展变化,整个世界格局也出现大的发展变化,两岸关系当然一定会出现更大的发展变化。目前这种和平与互通的形势,是历史规律下的必然发展,总的来讲是好的,是符合双方人民的愿望与利益的。

  黄辉珍认为,在大的发展变化之下,海峡两边都需要冷静调适,若调适得好,“和”与“通”的形势、双赢的格局,就会更好;反之,若调适得不好,未来难免还会有曲折。

  他强调,在两岸关系新局面之下,目前看来,台湾内部对相关问题在调适上还有困难。面对六十年仅见的两岸关系新局面,政府一定要有宏观远见的系统性政策,有了政策更要与民众充分沟通,发挥论证与说服的能力,才能取得信服,塑造良好的施政环境。

  黄辉珍分析,由于台湾是两党政治,加以层层迭迭的深重历史纠结,两岸关系反映在台湾内部,一直存在着矛盾和分岐。从宏观的角度看,为了建立两岸和平稳定的关系,台湾各个政党应当尽量做到求同存异,形成最大的公约数,才能与大陆展开有效的互动。智库在这方面可以扮演专业理性的先期沟通整合平台角色。

  他进一步指出,面对两岸关系这么巨大的发展变化,海峡两岸目前都在调适之中,没有现成的经验、没有理论的参照,摸着石头过河。两岸的智库有必要针对有关问题,进行交流,共同研究,提供分析和方案,作为制定政策的参考。 

  他认为,两岸关系应该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才能良性、健康、持续地发展,才能经得起长期考验;如果大陆惠台措施不能确保平衡节度,带有策略考虑,对台湾施予过当的利益诱因,会让台湾人民产生片面期待、片面依赖,影响台湾自强创新的意志与能力。长期而言,不利于台湾发展进步,也不利于两岸形成平等互利的健康关系。大陆方面对此应有思考。

  黄辉珍表示,大陆领导人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也应适用于处理两岸关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统筹兼顾,这些基本原则适用在对台政策上,就是要以台湾人民为主体,而不是以政党或政治人物为主体;就是要平衡关照到朝野政党,而不是只关注特定政党;就是要瞻顾到台湾的全局,而不是只看到台湾的一时或个别现象。
 
  台湾综合研究院创办于1994年,是台湾企业界人士集资捐助、学术界菁英筹画运作的非营利财团法人;致力于台湾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分析研究,和推动现代化建设的超党派、专业化研究与发展的公共平台。创办时就有开展两岸社会文化科技交流的意向。台湾综合研究院一向重视研究两岸关系,以及大陆局势的变化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黄辉珍曾任国民党文工会主任(党中央宣传业务主管)、“行政院新闻局长”、“行政院政务委员”。

  中评社访问团成员包括中评社常务副董事长、社长兼总编辑郭伟峰,新闻总监俞雨霖、执行新闻总监林淑玲、常务副总编辑陈耀桂、副总编辑罗祥喜、国际部主任潘星薇。

黄辉珍指出,两岸目前这种和平与互通的形势,是历史规律下的必然发展,总的来讲是好的,是符合双方人民的愿望与利益的。(中评社记者摄)

中评社高层访问团拜会并专访台湾综合研究院董事长黄辉珍先生(左三)。(中评记者摄)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07:06
评论马英九周年政绩


萧全政
  
  萧全政:马政府“拨乱反正” 民意支持度经历了由盛转衰再由衰转盛的变化

  虽然马政府在内政方面好像备受批评,但确实展现了“拨乱反正”、重建新秩序的局面。过去民进党执政期间,为了推行台独路线,甚至为了掩盖一些贪腐现象,推行“烽火外交”,不断制造两岸紧张气氛,激化蓝绿和统独矛盾,突显族群问题,内政上一些好的政策根本无法提出来。

  马英九执政后,强调清廉政治和族群融合,展现要“拨乱反正”的气势。马英九这样的路线得到社会的肯定。即使面对金融海啸的冲击,马政府在内政上仍把重心放在拚经济上,加强所谓爱台建设等,马政府的这些作为基本上被肯定。

  从民意调来看,马政府的民望经历了由盛到衰和由衰转盛的过程:一开始的时候,台湾民众对马英九寄予太大的期望,以为绿色政权走了,蓝色政权上台就能有立即性的大翻转。但是,台湾所面临的问题,并非一天两天就可处理好的。同时,马政权也确实有个适应期,很多问题的处理需要重新学习和面对。因此,在百日维新之前,马政府的民调经历了一个由盛到衰的过程。

  但是,从去年8月底到9月初之后,就在令人失望加上金融海啸的冲击之际,马政府的民调反而开始从谷底翻升,因为民众看到了马政府拚经济的决心和表现,从而获得民众的支持,民意支持度也开始回升。

  赵春山:反贪腐和族群融合仍是未来重要挑战

  过去八年民进党执政,造成台湾社会最大的一个挫伤,就是把原有价值观整个给破坏,把整体社会的秩序也破坏了。所以,我觉得,马政府上台以后,其实付出很大的努力在恢复所谓的法治和秩序。

  具体来说,全政兄刚才也提到,马英九的任务主要在于拨乱反正,因为强调反贪腐,所以,很多问题都陆陆续续被揭露出来。从中也可以看出政府在处理相关问题的决心。

  另外一个是族群融合的问题。这方面有时马政府不免会予人一种似乎内外皆受挚肘的感觉。绿营当然不会配合马政府的任何政策,因此就见缝插针;而蓝营有时候也会批评马英九为了族群融合所表现出有点“因噎废食”的做法。

  贪腐和族群融合未来还是很难处理的内政问题。可是在重建台湾的新秩序和新价值观方面,这两个问题可能也是最重要的。有没有相关的补充?
作者: 阿让    时间: 2010-2-2 07:06
众说纷纭马英九


宗和:不再把两岸关系和大陆政策当作内部政治斗争或掩饰内部问题的工具

  过去一年,台湾内政方面最大的问题,即是如何是重建价值观。过去多年,台湾整个价值观解体,对社会,对台湾下一代都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冲击。所幸马政府是一个清廉的政府。当然有人会说,这是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所谓“浴火重生",如果政府本身的清廉都有问题,即使想有很大的作为或有才能的人士在,都没办法真正发挥,而且整个政府的资源在无形中有很大的流失。

  从某个角度来看,过去几年,两岸关系事实上成了台湾内部政治的牺牲品。换言之,民进党政府可能基于内部一些政治的考量,或基于选举因素等,挑起两岸的紧张对立,来掩饰一些内部问题,比方清廉问题,以巩固内部统治地位。两岸关系本来应该是很严肃的政策问题或议题,结果成了被利用的工具。

  马政府执政之后,至少这个问题被解决了。换言之,现在思考两岸关系或者大陆政策,是很严肃地从台湾利益的角度去考量。因此,马政府事实上是把两岸关系回归到一个常态去作思考,不再是一个政治斗争,或者巩固自己政治地位的工具。这是过去一年马政府在内政方面,衔接到两岸关系上一个非常大的贡献。

  刘大年:马政府施政的满意度因经济衰退而受影响

  马英九竞选时提出的主轴有三,一是拚经济,二是两岸和解,三是重建价值观(清廉问题)。从这三个主轴来看,马政府在清廉度和两岸和解的议题上,民众的满意度比较高,但在拚经济上,因为受到大环境影响,台湾经济表现不太好,还需要加强。

  民进党执政后期,弊案慢慢浮出台面。在马政府执政之后,更多的弊案被揭发,很多老百姓感受到从前在历史课本上读到的,除了贪污以外,卖官、后宫干政等问题通通在民进党执政期间出现。因此相对来讲,老百姓对马英九新政府的清廉度是满意的。但是由于整体经济不好,马政府的表现被经济的衰退或经济的成长迟缓打了折扣。

  政策论述和执行需要更加细腻

  就内政的主题,我也呼应刚刚几位发言先进的一些说法,就是马政府的有些政策立意很好,然而在政策论述和执政上可能不够细腻。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把责任归诸于马政府,因为有一些政策确实为因应国际环境的变化而提出的,也就是说有些政策是为了救急,是在短期推出的,所以难免在论述上会有些不足。

  在政策执行上,刚才主持人也讲过,可以更加细腻。比如去年内政上最主要的是发消费券,推行后证明效果和反应是非常好的,但刚开始时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例如为何不干脆发现金?或为何不多发一点?后来经过慢慢的澄清和解释,民众发现这的确是不错的政策。

  马政府的两岸政策,包括对大陆观光客来台的政策等,也存在类似的论述不足的问题,需要改进。有关两岸经贸框架协议的问题,也就是ECFA,刚开始推出来的时候,论述上可能没有做一个完整的规划,除了反对声音很多,马政府必须针对这个声浪到处灭火,缺乏一个比较完整的论述。可是到了最近几个月,大家会发现,赞成的声音多了,反对的声音渐渐小了,老百姓的支持度也提高了。

  陈一新:马政府官员说错话的比例比以前少了

  大陆政策上也许有些论述不足之处,可以有成长空间,但不能说完全空白。我觉得要留下模糊空间。民进党一方面批评马政府泄漏太多谈判底牌给大陆,一方面又说政策没有论述清楚。我觉得,涉及两岸协商的议题,假如论述得太完整,台湾的底牌不可避免就会显现出来;讲得愈多,底牌露得也愈多。所以,要好好拿捏。

  另外,我们可以发现,从今年三月以来,好像马政府官员说错话的比例稍微少了一些,不晓得谁的建议生效了;政策好不好不会马上看得出来,例如消费券大家隔几个月才看出效果,但如果说错话,会立刻被媒体发现,产生不好的效果。
作者: 阿让    时间: 2010-2-2 07:06
两岸军事如何走?


包宗和
  
  包宗和:大陆的富庶对台湾经济复苏有正面效果

  台湾和大陆在经济方面的合作,虽然有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但基本上大陆的富庶对台湾经济的复苏有正面效果,特别是大陆扩大内需,台湾现在也强调要扩大内需;如果把大陆视为腹地,可以使台湾内需市场延伸得更深更广,这对台湾经济的复苏应该有些帮助。换言之,两岸合作应该在经济发展上起一个比较积极的作用。

  现在是两岸关系的黄金机会

  两岸之间现在的确有非常好的机会:第一是国民党执政,第二是大陆针对过去八年对两岸关系的反思。大陆的自省之一是,90年代跟国民党打交道的时候是不是错失一些机会?台湾又是个民主的社会,将来谁也不敢保证民进党不会重新上台执政。所以,至少在国民党执政这段期间,可能是一个黄金期。如果此时不能把两岸长远的和平框架建构出来,将来民进党回来继续以意识形态执政,两岸关系要再创造这个黄金机会是很难的。

  当然这当中牵涉到关系双方复谈的九二共识。对于九二共识,马英九也讲得很清楚,就是 “搁置争议,共创双赢”,也提到“互不否认”的概念。那什么是“互不否认”?我认为过去所谓“一中各表”就是“我不否认你、你不否认我”,为两岸之间“一个中国"创造最大的解释空间。

  当然将来如果要谈清楚是另外一回事,现在宜创造这一模糊空间,让双方面都有相互合作的机会。

  如果台湾能让大陆认真面对“+++国” 无论对台湾还是对两岸关系都是非常大的突破

  大陆在90年代的时候很难接受“+++国”,但是到了民进党上台执政的时候,大陆开始觉得“+++国”是一项资产。经过这样一个洗礼之后,现在是两岸就“+++国”存在事实进行讨论的好时机。双方将来在接触过程中,如果台湾能够让大陆认真面对“+++国”存在的事实,对于台湾来说是非常大的突破,对两岸关系而言也是非常大的突破。

  大陆方面在“外交”上跟马政府有相当程度的配合

  过去一年,大陆方面对马英九“活路外交”,包括“外交休兵”的理念,有相当程度的配合。两岸在国际上结束恶斗,避免了双方资源的无谓浪费,在国际社会上也获得相当正面的评价。两岸虽然在双边跟多边外交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继续协商,但至少双方面的资源已能够做到更有效的运用。

  两岸军事互信的增加 有助于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在国防政策和军事互信方面,我认为“国防”还是很重要,军购还是要做,因为台湾的对手也不见得是中国大陆,还有一些其他国家。一个国家基于安全考量而有自己的国防实力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过去一年,马政府的国防政策目标,主要是让大陆不愿意打台湾。

  也许军人会认为,两岸关系的缓和是“陆委会”的事,跟“国防部”没有关系,但我认为,“国防部”也可以为两岸关系的缓和及进一步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那就是“军事互信”的建立。

  我认为,如果两岸能够建立军事互信机制,不但能够降低军事冲突的可能性,降低大陆对台用武的可能性,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具体做法上,两岸退役或现役军人,可透过一些研讨会进行交流,增加相互瞭解;两岸军事演习时能够通知对方,甚至仿效美苏之间过去冷战时的一些作法,在不影响到重大“国防”机密的情况下,在军事演习时邀请对方来观摩;两岸可以思考是否能在台海建立 “避免冲突的规则”等。

  对于台湾呼吁了很久、希望大陆撤飞弹的问题,我认为,其实撤飞弹在军事战略上没有太大意义,但却是很重要的善意表达。虽然对大陆来讲有一些困难,他们有自己一些考量和问题,但我觉得仍然是一项值得去做的重要指标。虽然大陆撤飞弹可能要付出相当的代价,但是如果大陆能够进一步思考斟酌,我认为对两岸建立军事互信,以及对台湾民众心理上认为大陆敌意下降,均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赵春山
  
  赵春山:如何重建人民对司法的信心是马政府未来面临的重大挑战

  马政府未来如何重建人民对司法的信心非常重要。现在台湾民众已经瞭解,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道理;因为扁家贪腐,形成了一个贪腐的错误示范。司法在处理这个问题方面,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存在许多疑惑,过去这一年台湾社会有很多问题都被这个疑惑所充斥。所以,对马政府来讲,尤其马英九本身也是学法的,今后怎么样让民众对台湾司法有信心,是一项重大挑战。

  改变若干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的狭隘心态要从教育着手

  民进党执政期间,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尤其“去中国化”的趋向非常明显。在中国大陆正在崛起,连西方国家都兴起“中国热”或学习中文的热潮之际,台湾却要“去中国化”,很难让人接受。

  两岸同文同种,与中国大陆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文化方面的关系,本来是台湾实施大陆政策最大的资产,但是因为过去民进党执政的影响,使得马政府在处理两岸问题时受到很多掣肘,动不动就会被扣上“卖台”的帽子。因此,解决这种问题,要从教育政策着手,要教育台湾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必须心胸开阔,而不是愈来愈狭窄。这是马政府面临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萧全政:马政府应该检讨和改善司法制度

  听到主持人对于司法和教育的期待,我觉得有类似的一些补强观点。面对未来,我认为台湾其实应该处理这些问题,当然有很大的难度。如果以马英九竞选过程中的一些立论来看,其实我非常赞成司法的改革和教育的调整,是为了要让人民更好地面对全球化,面对新时代,包括新的科技、经济、文化等。

  司法一直是整个社会最后的一道防线,如果这道防线太脆弱,甚至防不胜防,是很糟糕的一件事。那么现在因为上个政权一些贪腐案件,以致于有些人把它引申为司法制度太老旧而必须更新,或有些人直接诉诸于所谓人权保障不够周延;这些讲法,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都对。所以,我认为,应该好好利用这样的一个机缘或氛围,好好检讨和改善台湾的司法制度。

  三都十五县的概念缺乏论述 族群如何融合也有不同意见

  除了司法和教育,还有一些包括马英九也非常强调的议题;其中一个,就是“内政部”推动的三都十五县的行政制度调整。这个调整很重要,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对外论述不够充分----主事者不必然不清楚,但一般民众是不清楚的,怎么让大家清楚瞭解,真的是非常重要。

  另一个是族群融合的问题,这也是马政府强调的重点。但是所谓的族群融合,到底要怎么去体现,我觉得应该利用各种场域,及各种相关的政策。比如说,现在正在修订“行政院”的组织法,并要调整“行政院”的组织体系与职能分工。但是,以到目前为止所看到的调整方案看,仍保有“原民会”、“客委会”,又要把原来的“蒙藏委员会”并入“大陆委员会”,这是什么样的族群融合?一个比较理想的做法,应该是将“原民会”、“客委会”、“蒙藏委员会”合并,而且加上新住民及其他少数民族事务,而成立“族群委员会”;如此,将更能有助于族群真正的融合。
  
  赵春山:

  全政兄刚才讲的其实就是两件事情,一个就是透过制度,一个就是透过教育。所以要作“族群融合",不是嘴巴上讲讲,也不是选举中的利益分配,而是要透过教育的改革来做。

  陈一新:台湾的“国防”问题非常严重

  台湾的“国防”非常严重,已经到了“将不将,兵不兵”的地步;这不但是“国家”无可用之兵,亦无可用之将;兵是“草莓兵、巧克力兵”,将是贪官污吏,真是可怕到了极点。

  台湾的“武魂”早就没有了,“武德”也没有了,现在连“武行”也不佳。马政府如何以武魂为目标,“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国家”要培养出一支能打仗的兵与能带兵的将,是一项重要的挑战。假如在马英九“总统”任内,将军不能成为楷模,甚至在军中做生意的一大堆,那将是马政府最大的一个失败政策。如果台湾没有一个坚强的“国防”力量,就没有能力去做两岸的谈判,甚至任何国际谈判都没有资格。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07:06
乌云已经过去了吗!?》


刘大年
  
  刘大年:台湾经济最坏的时间已经过去 今年下半年开始复苏

  去年马英九上台之后,面对的经济问题比较严苛,因为全世界的油价涨到一个非常高的价格,所以他上台的时候,面临通货膨胀的问题;到了第三季的时候美国金融风暴进一步扩大,又面临经济全面衰退的问题。因此从520到去年年底,经济非常差,加上台湾经济以出口为主,内需市场有限,各种救经济的政策的效果都不大。

  但是,到今年3月底,台湾经济有触底的现象,第二季开始有好转的迹象,今年下半年有机会开始复苏。因此,马英九的第二年在经济上的施展空间会比较大。

  在马英九的第二年,经济问题仍是政策主轴。而经济问题和两岸问题又是紧密互相关连的,无法切割。马英九上台之后,两岸关系有非常大的进展,但台湾的经济问题还面临很大的挑战,不过整个大环境已经没有恶化的趋势,甚至出现好的迹象,这对马政府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

  另外如果把经济的问题跟两岸关系做连结的话,我们可以看到最重要的就是ECFA。刚刚已经提过,现在台湾民众接受ECFA的比例已经提高了,代表有一些期待。政府说ECFA签了会很好,但要拿出具体成效来。我的解读是,以台湾立场来看,可能是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大致上的方向是这样。

  “国防”体系的拨乱反正尤其重要

  对于“国防”政策的看法,我跟刚刚几位的看法很相近,就是如果在“国防”体系上没有作一个大破而后大立的作为,“国防”政策永远都建立不起来;即使建立了,也是空的。所以,我认为,“拨乱反正”在最近这几个例子(指贪腐、军人买官等案子)来看是非常具有意义的,也是马政府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赵春山:马政府“活路外交”有效改善台湾的国际形象

  一年来,马政府在“外交”方面是有成效的,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由民进党政府对过去的“烽火外交”,以求乱中取利的做法,转变为“活路外交”,即以有限的资源,拓展台湾的“国际空间”,让台湾的对外关系能够“恢复常态”;二是马政府的“外交”作为,有效的改善了台湾的国际形象,即由过去的trouble maker,转变为peace maker。

  台湾现在的安全观与过去不一样

  在“国防”方面,马政府跟过去民进党政府很大的不同之处是,马英九瞭解台湾今天的经济困境,知道“国防”建设须以经济做为基础。换句话说,就是利用台湾有限的资源,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小而强的军队,战略设计是以preventive(防止战争)为主。

  马政府的“安全观”也跟过去民进党时代有很大的不同:过去非常强调军事方面的安全,而现在台湾强调的“安全观”是一个新的安全观,即除了军事安全,还强调经济安全(包括像远洋渔船的安全等)。现在的军事安全,也不是只针对大陆,还包括防卫有“主权”争议的一些岛屿安全等。


陈一新
  
  陈一新:马政府“外交休兵”成效“So far,so good。”

  马政府提出的两岸“外交休兵”主张已初见成效,可以说是“So far, so good。”具体来看,巴拉圭去年本来要跟大陆建交,后来大陆停下来了;今年马拉威本来也要和台湾建交,也停下来了;最近萨尔瓦多好像差点要跟大陆建交,也停下来了,马英九还准备去那边访问。还有一个就是梵蒂冈的问题。假如教宗决定在大陆的天主教部分不再坚持立场,梵蒂冈就很可能想跟大陆建交,这对台湾会产生很大的冲击。

  另外一个发展是,现在两岸在对方邦交国的活动,不像过去有那么多的芥蒂;现在双方在很多场合都已经开始碰面了,两岸外交官出现一些互动。双方在国际人道、经贸方面的技术合作,以前是竞争,现在可以用合作的方式来处理。

  台湾对参与国际组织的方式有必要调整

  在参与政府间组织 (IGOs) 方面,去年“外交部”的作法似乎是全面要求。“外交部”希望能够参与联合国的所有组织。这样做的好处是,把所有名单列出来,不论是海事的、航空的、医疗的、卫生的,气象的,以及国际电讯的联合国专门机构,通通一网打尽,不漏掉一个。由于两岸关系不紧张,台湾也不挑衅,所以大陆对这方面也没有特别坏的看法,甚至表示会研究,台湾也可以藉此测试北京的诚意。

  缺点则是,会让大陆觉得台湾好像太贪心,一下子想参加那么多。联合国的附属组织有几十个,大陆不可能一下子给太多,否则给完了,以后拿什么给台湾?另外,大陆即使不反对台湾参加这些国际组织,台湾也可能找不出那么多谈判人才,因为参加不同的国际组织,都还要跟各个国际组织与相关国家进行谈判。因此,还是采取渐进式的方式比较好,遵循“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的基本原则。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2 07:07
渔夫和大海的故事


赵春山:结语

  我做一个简单的结论。在大陆,我们曾经听到“韬光养晦”、“积极有所做为”这句话。我认为,回顾马政府过去一年的执政及展望未来,我们也可以用“拨乱反正”和“积极有所做为”来形容。就是我们要先“拨乱反正”才能“积极有所做为”。

  所谓“拨乱反正”,主要是因为过去八年民进党执政,或者再往前推,在李登辉执政的后期开始,在台湾已经形成了三方面的“乱”:一是“价值体系的错乱”,二是“制度结构上的混乱”,三是“在政策上面的混乱”。因此,马政府要“反正”:
首先是要积极建立新的价值观,使这个价值观既能促进台湾内部社会的融合,又能够突破台湾的、自我封闭。

  其次是在制度方面,要恢复台湾宪政运作的秩序。

  其三是政策方面,希望能够建立、制定一个符合“国家利益”、人民所需要的政策,当然包括大陆政策、经济政策、对外政策,等等。

  对于未来,我们希望在过去一年“拨乱反正”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向前走,希望以后能够进一步有所作为。总体来讲,都是为一个目标服务,就是提升台湾的国际竞争能力。过去八年,台湾的整体竞争能力,或者是综合国力,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已经没有办法符合整个国际环境的需要,台湾的生存都面临问题了。

  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我认为马政府的做法是要恢复,或者建立一个台湾生存的综合性能力,因为只有在“生存”的状况之下才有“发展”。大陆方面常常提到“和平与发展”,对台湾来讲,今天“生存与发展”是最重要的。为了要生存发展,当然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包括一个和平的两岸关系、和平的对外关系,甚至一个比较融和的内部关系。我认为这些都是马政府要做的。

  评论员简介:

  赵春山:美国乔治城大学俄罗斯区域研究计划博士候选人,政治大学法学博士;曾任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政治大学俄罗斯研究所所长、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陆委会”谘询委员、中国大陆研究学会理事长;现任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教授、财团法人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政策委员、财团法人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董事长;著作:论冷战时期的**对外政策、苏联领导权力的转移等。

  包宗和: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校区政治学博士(1986年);现任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兼副校长、台湾欧洲联盟中心主任、海基会董事。研究专长为国际政治、外交决策、美国外交政策、国际冲突、国家安全、博奕理论、国际政治理论、两岸关系等。

  刘大年:现任中华经济研究院国际经济所研究员,专长为国际贸易与产业经济,主要经历为中华经济研究院国际经济所所长,秘书处处长及WTO中心副执行长。

  萧全政:美国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公共政策分析博士;学术兴趣在政治经济学、政府与企业,与亚太经济合作;关心台湾的政经发展、两岸关系,及区域与国际政经变迁;现为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财团法人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内政组召集人。
 
  张五岳:台湾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法学博士。现为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所长、“行政院大陆委员会”谘询委员、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谘询委员、亚太和平研究基机会董事、中华港澳之友协会秘书长。

  陈一新:1950年生,淡江大学外文系学士与美研所硕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系哲硕士与博士;曾任第三届“立法委员”、“立院党团”召集人、任务型“国大代表”、淡江大学美研所所长、远景基金会国际事务所所长等;现为淡江大学美研所教授、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副执行长。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2 07:07
南山老头希望中国也出现一个戈尔巴乔夫,以便台湾法理独立?
作者: 阿让    时间: 2010-2-2 07:07
重大MM~

對人這樣的不敬稱呼,是一個重大畢業的知識份子應該有的適當言行嗎?!

為何不能多花點腦力在理論的邏輯辯論上?!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