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试论中国特色一国两制的国家属性和社会本质
[打印本页]
作者:
dalilandy
时间:
2010-2-2 06:58
标题:
试论中国特色一国两制的国家属性和社会本质
试论中国特色一国两制的国家属性和社会本质。
我们对共和国的政府继承问题,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的来龙去脉,已经相对比较清楚了。
饭要一口一口吃,事情要一步一步做,分析也可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实践的感性认识到实践出真知的理性认识的飞跃。
新中国政府与国民党当权的政府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抛砖引玉,抽丝剥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与大家在这里开诚布公地结合社会实践来进行一些深入的务实探索。为什么说两岸具有大同小异的社会发展目标,为何说两岸具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社会基础。
因为这个认识问题解决了,我们就可以进一步促进两岸的互信和共识。因此,台海这个风云变幻的社会大舞台才具有诱人的魅力和化解两岸社会歧见走向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潜在资源和化干戈为玉帛的能力。
也就是实现进一步的【搁置争议,建立互信,求同存异,创造双赢】,放下意识形态上矛盾的心理包袱,轻装上阵,最大限度地团结两岸人民加快实现【同心同国,共建家园,和平发展,振兴中华】的既定社会目标和两岸统合的大方向!
附件
統一大業.JPG (93.51 KB)
2009-5-18 07:40
开国大典.jpg (61.29 KB)
2009-5-18 07:40
03B4BDA0.jpg (46.96 KB)
2009-5-18 07:40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2 06:58
谢谢您的加入和积极参与,很荣幸与您共同学习和提高
谢谢您的加入和积极参与,很荣幸与您共同学习和提高对中国特色的【一国两制】的进一步认识和深刻理解!
我先出去晨练,吃完饭,回来学习和领略您的经典分析。
作者:
阿让
时间:
2010-2-2 06:58
法律优先问题,是否先放一放,容以后慢慢再议。
以上这个问题,基本有了一个心照不宣的共识。
我们不妨再接再厉,就当前的一些能够促进两岸化解误会,增加理性共识的命题和观点,进行深入的讨论,
您的意见,我很尊重。也很有见地,希望我们继续同舟共济,携手合作,坦诚交流,天天向上,促进彼此共同提高!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06:58
两岸关系的根基在民众,动力在全体人民!
签: 王毅 两岸关系
5月17日上午,国台办主任王毅在海峡论坛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提出最新八项惠台措施。当日,由国务院台办等25个国家部委、群团组织、民主党派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28个民间社团机构联合主办的海峡论坛大会在厦门隆重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近2000名嘉宾参加了大会。 中新社发 王东明 摄
中新社厦门五月十七日电 (记者 刘舒凌)**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十七日在此间表示,海峡论坛是专门为两岸民众开展交流、增进了解、加强合作而打造的新平台,是“两岸交往史上的一个创举”。
在海峡论坛大会的开幕致辞中,王毅指出,海峡论坛是专门为两岸民众开展交流、增进了解、加强合作而打造的新平台,面向两岸基层民众,强调平等参与互动。
王毅说,论坛由两岸五十多个部门联合举办,来自两岸的上万人士参加,台湾二十五个县市、二十多个界别全都派出了代表,规模之宏大、内容之丰富、代表性之广泛前所未有,可以称之为“两岸交往史上的一个创举”。
王毅认为,论坛的举办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两岸同胞都是中华儿女,同为炎黄子孙,有着割不断的血脉联系和文化渊源,两岸人民要往来、要交流、要合作是谁也无法抹去的共同心愿,是任何势力都不能阻挡的历史潮流。
王毅说,海峡论坛是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带来的又一重要成果。去年五月台湾局势发生重大积极变化以来,两岸关系走上正确轨道,取得突破性进展,不仅给两岸同胞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得到两岸民众越来越广泛的支持。
王毅强调,更重要的是,两岸民众更加踊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两岸关系改善的历史进程中,成为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前行的最根本动力。
“论坛的举办给予我们一个启示:两岸关系的转变,根基在民间,动力在人民。两岸关系的走向要顺应两岸人民的共同意愿,两岸关系的前途也掌握在两岸人民的手中。”
王毅在致辞中提出:论坛的举办将传递一个信号,这就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得到两岸同胞的支持,是两岸各界共同努力的方向。
王毅表示,正如**中央总书记**在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重要讲话中指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两岸同胞共同奋斗,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要靠两岸同胞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由两岸同胞共同享有”。
他说,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台湾同胞和大陆同胞同为中国人,必将共享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豪。
附件
王毅与时俱进.jpg (159.69 KB)
2009-5-18 08:06
16.jpg (58.19 KB)
2009-5-18 08:06
作者:
阿让
时间:
2010-2-2 06:58
“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
看来大家对这样的问题,不感兴趣。
那么,我先去深圳会展中心,观看深圳文博会的展览,回来再与大家分享。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06:58
又和稀泥?呵呵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2 06:58
看南山这句话:
以上这个问题,基本有了一个心照不宣的共识。
我们不妨再接再厉,就当前的一些能够促进两岸化解误会,增加理性共识的命题和观点,进行深入的讨论,
*!!谁和他有啥一个心照不宣的共识!!!
他这是钻你的空子,裹挟你进入他的**。
让你被他卖了还替他数钱!!!!
他就是个老奸巨猾的**,**!!!
奸诈的骗子!!
谁和他辩驳他就不知不觉地拐骗你进他的圈套!!
文章结束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2 06:58
标题:社会三大实践检验社会科学理论
标题:社会三大实践检验社会科学理论参与讨论 推荐 收藏
作者:
南山二十八子 于 2009-02-18 08:35:42.0 发表 来自: 发送短消息
中国特色是新民,理论创新悟规律。什么是上层建筑的社会基础,是社会生产力,是每个时代的社会生产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必然的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与社会流通和民生需要相适应的社会结构作为该时代发展的社会基础。如果不了解解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中必然存在的核心价值,利益分配和阶级关系的和而不同变化规律,就不可能成为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者!
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所说的“消灭私有制”吗!?是列宁说说的“无产阶级专政的一元化结构”吗!?是“以阶级斗争为纲”一味地强调一分为二不断横扫牛鬼蛇神的文化大革命教育运动吗!?面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改革开放三十年所取得的辉煌成绩,我们往往追寻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起源和来龙去脉。吃水不忘挖井人,饮水思源,我们讲社会主义其实是对照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来讲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生产力相结合的社会实践过程。今天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质上是在原来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总结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经验教训,根据中国国情和实际情况,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以后,解放私有制,发展私有制为内容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按照私有制程度来说,当代中国是小资产阶级为主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表明,倡提中国社会主义的第一人是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是民生主义的归宿。1919年孙中山在《论三民主义》一文中,详细阐述了民生主义的内涵。孙中山痛感“为资本家者,只知机器之为利,而不恤社会之被害也”,中国之行民生主义,即所以“消弭社会革命于未然也。”故“民生主义者,即社会主义也。”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关于民生主义之说明》,针对党内外一些人把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的倾向,他指出:“本党既服从民生主义,则所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集产主义’,均包括其中”,本党同志于此便可十分了解“共产主义与民生主义毫无冲突,不过范围有大小耳。”1924年8月,孙中山在演讲中说:“我现在就是用民生二字,来讲外国近百十年来所发生的一个最大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社会问题,故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孙中山说,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所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也就是共产主义,不过办法各有不同。”
1956年11月12日,孙中山逝世30年后,《人民日报》发表毛**《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文章,给了孙一个很高的荣誉,尊称他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有关资料介绍,国民党之所以在1940年以国民政府布告的形式,告诉国民要尊孙中山为"国父",是当时蒋介石的重庆政府为了对抗新成立的南京汪精卫政府.这大概算正式把孙中山定位为中国的国家形象之一。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结束长达2000多年封建帝制的历史伟人。他的思想主张、他的革命精神和爱国精神,他建树的丰功伟绩,是海峡两岸全体中国人共同景仰的,是各个政党和各种政治势力一致认同的,是世界各国华人华侨认同的,是世界各国,不管东方和西方,共同承认的。对孙中山,没有争议。孙中山的旗帜,是两岸中国人的共同旗帜,是两岸实现和解、最终走向和平统一的胜利旗帜。
中国***把孙中山与毛**、**并列称为二十世纪站在历史潮头引领中国前进的三位历史伟人和民族英雄。至于国民党对孙中山的敬仰,更不待言。孙中山给国共两党关系留下的记忆是积极的、美好的、意义深远和令人怀念的。
孙中山的政治遗产是丰富的、多方面的、不朽的,是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今天的中国来说,最重要、最宝贵、最具现实意义的有两点:一是追求国家统一,二是提倡政党合作。
孙中山的爱国精神和革命精神,集中表现在他毕生追求建立统一富强伟大国家的奋斗目标上。他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就是要推翻腐朽的满清封建统治,赶走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一切在华的外国势力,结束帝国主义列强支持的军阀割据局面,建立统一独立的国家。孙中山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们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他又说:“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统一,全国便幸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孙中山先生在他大量的演说和论著中一再告诫国人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必然性以及统一之利和***之害。今天两岸关系的现状,可以说是孙先生未了的心愿和未竟的事业。两岸各政党,不管政见和意识形态如何不同,在国家和民族认同上,都应该牢记孙先生的伟大遗训,把维护国家统一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决不应该做损害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的事情。
孙中山另一不朽的政治遗产,是倡导政党合作。他在总结一生奋斗的经验教训和审视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提出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并身体力行进行了伟大实践,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从而取得了以后北伐战争的胜利,加速军阀割据局面的结束。国共两党永远忘不了孙先生的这一特殊贡献。正是因为孙先生开创了国共合作的先河,才有第二次国共合作,联合抗日的可能。历史事实证明,他的政党合作思想,一直熠熠生辉,是化解国家内部政治矛盾和有效执政的正确和可行之路。孙中山树立的榜样,值得今天两岸各政党学习和继承。
要使两岸避免兵戎相见的悲剧,要使两岸关系走出目前的困境,除了两岸政党抱着对两岸人民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走合作之路外,别无它途。大陆一再表示,在两岸关系问题上,大陆欢迎同台湾任何主张一个中国原则的政党接触沟通,并呼吁台湾当局回到一中原则,回到“九二共识”,重启两岸商谈,就是与孙中山先生政党合作的主张完全契合的。
总之,孙中山的旗帜仍有巨大的政治生命力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在这面旗帜下,两岸关系一定可以走向和平和稳定,并开辟最终实现民族和解和国家统一的新前景。
附图: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083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此主题共分:1 2
第1条里分析出他排斥一国两制的目的。他在强调什么?要弄清楚。
不要看他的口号,要看他夹杂在里的零碎,然后归纳。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06:59
事实胜于雄辩
事实胜于雄辩
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可以说明问题的是,
现在,中央已经不再用一国两制来强加台湾人民接受了!
也就是自年初胡六点的发表以后,
所有中央和国台办的统一对台口径,
已经不再强调【一国两制】用于台湾了!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实践者和推动者!
附件
看劲松1.jpg (181.71 KB)
2009-5-19 13:09
作者:
阿让
时间:
2010-2-2 06:59
外练厚脸皮,内练王八气。同心同国为台湾,民国有天地。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