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由中央日报的“地理座标”“人文座标”论说起
[打印本页]
作者:
dalilandy
时间:
2010-2-1 21:45
标题:
由中央日报的“地理座标”“人文座标”论说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27 09:12:58
作者:段文勇 广东汕头 文化传播
24日,台湾的“中央日报网络报”发表社评文章——“地理座标”外还要加“人文座标”,说的是,胡Jintao总书记在“胡六点”中指出的“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是从“历史的座标”来看两岸关系。这种思维模式,已经成为许多人看两岸问题的惯性。在历史座标中,双方各自解读,各取所需,彼此没有交集,就容易陷入统独的争议之中,只能是浪费时间;因此马英九借以视讯会议的方式出席“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举办的“台湾关系法三十周年研讨会”之际,在致词时提出了他的“地理思维的战略观”,用以取代“胡六点”的历史座标的思维;而中央日报的社评认为马英九的思维还不够,“地理座标”外还要加“人文座标”,即以台湾现有的“生活方式、核心价值、民主政治、多元文化、以及创造力的综合体”来展示台湾之优越。
该社评认为,“两岸关系,不是历史与地理双重座标而已。人文座标是台湾领导者不可忽略的第三座标。地理座标只是强化台湾的经济竞争力而已,这是力的表现;唯有人文座标,才可显现台湾真正之美,这是美的表现。只有力与美结合,才能让台湾成为足以引领两岸迈向未来的进步力量。”
笔者认为:在两岸关系中,“地理座标”也好,“人文座标”也罢,都离不开“历史座标”。因为,“地理座标”只是标画出大陆与台湾的地理方位属性,“人文座标”也仅仅是区分了二者在价值观念和文化取向方面的差异,而“历史座标”却框定了海峡两岸的民族属性和主权渊源。
“李扁王朝”统治台湾20年,可谓是前赴后继,“子承父业”。他们彼此心领神会高度默契孜孜不倦推行的就是割断台湾与大陆历史文化联系的脐带,甚至不惜伪造历史,以“本土文化”“本土教育”“多元文化”取代中华文化,“创立”了“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的未来应由台湾人自由决定”等“台独新理论”,进而得出“+++国是台湾”、“台湾中国,一边一国”的奇谈怪论。
李登辉上台伊始,就开始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行台独路线。他不但大赦海内外的“台独”首恶分子,使得“台独人才”得以健全组织网络,牛鬼蛇神,沆瀣一气。在台湾,“台独”不仅无罪,而且变成一种时尚。台湾的教育文化也不断往“台独”的道路上推进。他们编教材,改课程,推“台语”,割断民族历史,以“台独”思想毒化青少年学生。“台湾意识”、“台湾精神”、“台湾生命共同体”等“脱中国化意识”,台湾不是“中国的”之类的思想迅速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国”辖下的台湾省,“台独”不仅无罪,而且变成一种时尚。陈水扁上台后,更是变本加厉丧心病狂的修改台湾的“历史地理座标”,终止“国大”,废除“国统会”,大肆推行“去中国化”,以至于发展到逢中必反的境地,妄图推行“法理台独”,“重返联合国”。
共同的历史认同是国家统一的基础。被赋予政治意义的“教育本土化”的举措正是从“改造历史座标”着手,从青少年做起,从公务员抓起,试图从根本上改变台湾新一代的历史认同与国家认同,这与过去日本统治台湾时“亡国去史”的手法如出一辙。
至于在文化上鼓吹“台湾文化多元化”,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
首先,“李扁王朝”时期,就是靠贬低中华文化对台湾的影响,大搞“去中国化”。台湾民进党当局认为“应寻求具有健康内涵之现代国民意识,建立一个多元融合与平等的社会,以建立一新的现代化国家,这是民主进步党之族群与文化政策主张的基本原则”。民进党当局的文化理念是:一是认为台湾文化是多元的,即台湾文化包括荷兰文化、日本文化、原住民文化、汉文化、西洋文化,中国文化不过是台湾文化中的一部分。这种说法貌似公开,其目的是有意不分主次,企图削弱中国文化的主体地位。二是主张台湾文化与中国文化是不同的,台湾是海洋文化,中国是大陆文化。台湾前民进党主席、前“行政院长”谢长廷就曾提出,“台湾这50年来的统治者是大陆文化,而被统者是海洋文化,大陆文化是保守、僵化的,比较不会变动,但台湾民间的海洋文化是冒险的、模仿的、比较求新求变”。谢由此喊出了“海洋文化的新兴国家”的口号。三是认为中国文化是劣质文化,不主张认同中国文化,而是淘汰中国文化,认同台湾文化。台湾民进党何以非要极力主张“文化台独”呢?“台独”作家李乔指出:“简言之因为这才是‘台独论’的根本,这样的‘台独论’才有效,这样的‘台独论’才能使‘台湾真正独立’,亦即‘台独有意义’”。
其次,在台湾,一些人极力标榜欧美日本的“生活方式、核心价值、民主政治、多元文化”,作为对抗大陆的“共产专制体制”的武器,实际上是在制造“趋独抗统”的借口,企图达到长期维持偏安一隅,实现台湾“事实独立”的目的。
民族的生活方式、核心价值及发展道路,是长期社会实践的结果,在中国是经过人民充分选择的,甚至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可喜的是大陆六十年尤其是近三十年来的发展成果,充分证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国道路具有无比的优越性。我们白手起家,由开初的没有国库的黄金积累,没有外援,很少国际空间,没有民族重工业,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变得现在我们什么都有了,中国人民以从来没有过的自信,傲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从来不仰人鼻息,从来不屈辱求生,从来不妄自菲薄,从来不向别人索取也不向强权让寸毫的国家主权意识,相反地却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尊重。
大陆的政治生活也是健康向上的,人民享有充分的民主和自由,人民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幸福和康乐,与其他民主形式相比,你能说她不是民主的吗?对比那些靠贿选买票,上台就变脸食言的所谓竞选的民主,大陆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上下融通,多党合作的民主形式更加真实,更加符合国情。目前正在稳步推进的政治改革,目的就是让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民主和自由。
中华民族从来不夜郎自大,**也从来不盲目排外,固步自封,向来主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主张文化的多元性。世界上一切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但是我们绝对不生吞活剥,盲目照搬,而是充分的消化吸收,趋利避害的为我所用。
大陆的“人文座标”非常清晰,至少不会迷失自己,不会随风起舞,听命于外人。我们没有“亚洲民主灯塔”的美誉,但是,大陆人民正以饱满的斗志,昂扬的姿态,稳健的脚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胡为坐自苦,吞悲仍抚膺?”近在咫尺的台湾同胞所进行的“民主”实践,无论经验和教训,已经给**、给大陆人民提供了足够的借鉴。
今天我们坚守海峡两岸的“历史座标”,绝对不是倡导大家向后看,要退回到过往的对立之中,而是希望两岸同胞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面向未来、捐弃前嫌、密切合作、携手并进”,共同开创中华民族的美好前景。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