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民意重如泰山
[打印本页]
作者:
入主中原
时间:
2010-1-21 17:02
标题:
民意重如泰山
中组部在2008年揭开"民调"的神秘面纱"试水"以后,坚持不懈,以科学、客观、公正的态度,完成了2009年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其结果可喜,四项调查结果都有所提高,实属不易。更难能可贵的是,中组部不仅高调公布了民调结果,而且不怕"亮家丑",公开"晒"出了民调反映之"忧"。
如何看待民意调查带来的"喜"和"忧"?
这"喜"代表着成绩和进步,体现了民意调查对工作的促进作用。而这"忧"则真实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愿景和呼声。所以这"喜"和"忧"集中呈现了民调的价值和意义。民调代表民意,民意重如泰山。
民调"定风导向"。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组织工作民调,不仅是推进党务公开、发展党内民主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保障人民群众对组织工作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提高组织工作公众参与度的重要渠道。官员的"乌纱帽"究竟掌握在谁手里,是组织工作的"要害";对民意是否有敬畏之心,是避免权力"脱轨"的灵丹妙药。因此,通过民调的方式客观评价组织工作和组工干部形象,对切实改进组织工作和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
民调"问诊求医"。民调,就像医生的诊断书,越真实,才越有利于诊治。中组部"兴师动众"以8万人之巨在全国"寻医",算是找出了病因、找准了病症。组织工作一些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突出问题仍然是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不深入;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突出表现仍然是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任人唯亲、封官许愿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仍然是干部能上不能下,老实人吃亏,一把手权力过大……治疗疾病,问题发现越早越多,才越利于彻底根治。从这个角度讲,民调之"忧"就成了工作之"宝"了。
民调"凝心聚力"。宋代苏洵有句话说得直截了当:"服民之心,必得其情"。引伸开去,这"为政之道",首先就要知民情,尔后才能顺民意,得民心。把民调推向前台,就是要调动民意的"指挥棒",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民意调查形成改进工作的压力,再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把动力转化为战斗力,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