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一次民调时惊异多于思考 第二次开始探讨如何反映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0-1-21 16:50: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1月20日15:00至17:00,高级统计师、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主任孟庆欣,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新民,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教授许耀桐做客强国论坛,以“第二次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为主题接受访谈,与网友在线交流。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新民

  高新民谈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事关中国的前途,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第一次调查时,社会舆论的普遍反映是中组部主动征求意见,自己揭短,很多人把此举称之为“政治勇气”,反映出当时是惊异多于理性思考。而第二次调查,大家已经不再惊异了,认为通过民意来测评组织工作有可能常态化,进而更多地探讨如何通过这种方式科学地反映问题,这就是一种进步。

  高新民说,两次调查结果对党的干部工作来说有明显的作用:

  一是可以了解组织工作特别是选人用人在群众心目中的真实评价。这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批评氛围不足的情况下,有助于了解真实情况。

  二是可以有针对性地推进干部制度的改革。通过调查数据分析,有助于发现、确认组织工作的薄弱环节,针对问题进行制度建设。

  三是有利于组织工作队伍自身建设。调查涉及到对组工干部自身形象的评价。组工干部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自身队伍建设更为重要,组工干部形象关系到群众对党的选人用人制度的信任,关系组织工作的公信力。事实表明,第一次大规模调查结束后,各地针对组工干部队伍自身建设采取了一些有力措施,推进了组工干部队伍建设,群众对此是认可的。

  对于调查结果的运用,主要是根据调查反映出来的问题,把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作为改革的重点,通过制度创新、改革,来遏制群众不满意的现象、行为,进而推进整体干部制度的创新。(内容根据人民网访谈实录整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29 05:46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