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199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及答案(文科) [打印本页]

作者: 清水煮音    时间: 2010-1-9 21:30
标题: 199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及答案(文科)
199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及答案(文科)

考试必备真正护眼灯夜读郎平板阅读灯NR300出口日韩顶级版
69.0元

一、下列各题,各有一个正确答案。选出正确答案,将字母标号填入题后括号内,错选的不给分。 (每一小题1分,共16分)
1.美国与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天津条约》 B.《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C.《望厦条约》 D.《辛丑条约》
2.中国同盟会成立的革命宗旨是:
A.反对君主立宪派
B.实行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起点的标志是:
A.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B.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C.香港海员罢工 D.开滦煤矿工人罢工
4.国民革命时期,国民政府聘请的苏联政治顾问是:
A.加伦 B.马林
C.罗易 D.鲍罗廷
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在土地改革中对待富农的政策是:
A.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 B.消灭富农
C.保存富农经济 D.限制富农
6.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是:
A.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B.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
C.唯物史现和剩余价值学说
D.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领袖的学说
7.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产生物质 B.意识转化为物质
C.意识决定物质 D.意识创造物质
8.“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9.“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
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
B.都是诡辩论的观点
C.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诡辩论的观点
D.前者是诡辩论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
10.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发展水平
11.资本主义社会最简单、最普通和最基本的关系是:
A.阶级关系 B.商品交换关系
C.金钱关系 D.竞争关系
12.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
A.降低劳动力价值 B.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C.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D.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13.以资本积聚的方式扩大个别资本的规模,是通过:
A.许多分散小资本的集合 B.大资本对中小资本的吞并
C.个别资本的资本积累 D.组织股份公司
l4.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
A.劳动时间和产品售卖时间 B.产品的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
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D.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
15.社会主义社会保持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大体平衡是指:
A.消费资料的总供给与劳动者对消费资料的总需求之间的平衡
B.生产资料的总供给与生产单位对生产资料的总需求之间的平衡
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量和实物量之间的平衡
D。社会可供购买的商品总量与社会有支付能力购买的商品总量之间的平衡
16.第一次出现无产阶级专政概念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是:
A.《德意志意识形态》 B.《共产党宣言》
C. 《1848—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 D.《法兰西内战》
二、下列各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选出正确答案,将字母标号填人题后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的,该题不给分。 (每一小题2分,共24分)
17.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夕,日本侵略军在东北蓄意制造的挑衅事件有:
A.中东路事件 B.万宝山事件 C.中村大尉事件
D.皇姑屯事件 E.张北事件
18.抗日战争初期,国共两党分别领导的军队相互配合打击日本侵略军的战役有:
A.平型关战役 B.淞沪会战 C.徐州会战
D.忻口会战 E.武汉会战
19.毛**提出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的著作有:
A.《中国革命和中国***》
B.《论政策》
C.《新民主主义论》
D.《在中国***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E.《论人民民主专政》
20.“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井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是人脑产生的持殊物质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一性的
E.反映者和被反映者是完全同一的
2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是,
A. 生产力发展的动因 B.迫使统治阶级作出某些让步的重要手段
C.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E.社会形态更替的杠杆
22.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
A.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和能量变换过程
B.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其活动的社会过程
C.人的本质活动
D.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E.形成ren们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
23.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学说论证了:
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技术进步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C.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D.利润率的下降趋势
E.商业利润的来源
24.马克思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有:
A.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 c+v+m构成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
C.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两大部类
D.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E.商品按价值出售,价格不变
25.社会总产品是指:
A.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当年新创造的价值
国际关系论坛欢迎您
B.当年历生产的物质资料的总和
C.当年所生产的生产
D.生产过程中消耗冰砖一道新产品中的生产资料价值和新创造价值的总和
E.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生产中消费掉的生产资料价值后的剩余部分
26.在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中,民主党派是:
A.参政党 B.执政党 C.友党 D.反对党 E.在野党
27.马克思恩格斯总结1848年欧洲革命的经验、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有:
A.农民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天然同盟军
D.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是真正的人民革命的先决条件
C.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D.“不断革命”是无产阶级的战斗口号
E.党的建设是无产阶级斗争胜利的首要条件
28.下列国家,1990年与我国建立或恢复外交关系的有:
A.马绍尔群岛 B.沙特阿拉伯 C.新加坡 D.文莱 E.印度尼西亚

三、简答题(每一小题4分,共8分)针对题意给予回答,并作简要说明。
29.简述美国出兵海湾地区的战略意图。

30.简述中国***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的重要意义。

3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3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相对稳定和发展,表明帝国主义固有的矛盾正在消失。
五、论述题,37、38任选一题,请注明题号,要求紧扣题意,论述符合逻辑。(每一小题10分,共40分]
34.试述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反对**顽固派的革命两面政策及其意义。
35.试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以及这一原理对正确决策的指导意义。
36.试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兼评“私有化是中国改革的根本出路”的观点。
37.试述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及其在现阶段的特点。
38.试以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说明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