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飞行时则需要知道本机的坐标、油量等数据,这样机载航电系统网络更加复杂,容纳的设备也更多,其传输速率也更快,目前战机普遍配备的航电系统多采用1553B数据总线(我国相应的军标为GJB289A,俄罗斯标准G o S r I 2 6 7 6 5.5 2-8),与ARINC429相比1553B可以双向传输,速度也更快,系统的核心是任务计算机,其主要负责各分系统的及数据链传递来的信息进行处理,完成飞机状态的收集、然后进行综合处理和显示,随着系统设备的增多,衍生的问题就是不可能为每台设备配备一个显示器,另外飞行员在不同的阶段需要的信息也不是同的,如在作战时需要目标数据,飞行时需要飞机的信息
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以拉缅斯基设计局为首研制出配备苏-27系列新型航电系统及玻璃化座舱,该系统采用多层多条1 G o S r I 2 6 7 6 5.5 2-8数据总线将各系统等有机相联,形成信息的综合处理和显示,系统的核心是BTSVM-486任务计算机,采用INTEL486DXCPU,座舱采用多块MFI-10多功能显示器,在雷达改进方面NIIP也采用新的处理系统来替代老的系统,并重新用C/C++语言编译相关程序,在提高雷达性能的情况下,降低了雷达的重量,根据本世纪战机雷达相控阵的趋势,NIIP还为NO01研制了PERO无源相控阵雷达替代原来的机械扫描天线,以此升级成 NO01VEPF无源相控阵雷达,根据外电的消息PERO一共有两部样机,一部供俄罗斯空军测试,一部交付中国空军进行测试。本世纪俄罗斯空军用这套航空电子系统改进了自己的苏-27S战斗机,也就是升级到苏-27SM,并且以苏-27SKM的编号对外推销,该机曾经参加过我国珠海航展,显示俄罗斯希望我国苏-27SK、歼-11机队以此标准进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