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霸王别姬(中国) [打印本页]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8-4-14 15:52
标题: 霸王别姬(中国)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8-4-14 15:53
片名:霸王别姬
英文片名:Farewell My Concubine
又名:
国家/地区:中国
区域:中国大陆
出品:北京电影制片厂
发行:香港汤臣电影公司
类型:剧情 文艺  
导演: 陈凯歌
编剧:芦苇 李碧华
制片:徐枫
主演: 张国荣 张丰毅 巩俐 葛优 吴大维
分级:未分级
片长:171分钟
上映时间:1993年
详细剧情

1924年的北京,作妓女的母亲带着9岁的儿子蝶衣来到关家科班,恳求收留他学京戏。蝶衣与小楼从小就是好兄弟,他们合演的《霸王别姬》轰动京城。抗战期间小楼与青楼女子菊仙结婚,蝶衣倍感孤独。解放后两人又重新登台演出,**开始了,小楼在巨大压力下揭发了蝶衣的罪行,蝶衣也在绝望中说出了菊仙身世。菊仙上吊了。而11年后,他们最后一次合作《霸王别姬》的绝唱……
影片通过三位主人公的同性恋和异性恋的矛盾,把他们的命运和历史背景融合到一起,展现出他们情感上的纠缠和交葛。蝶衣从小依赖师兄小楼,这种依赖演变为一种爱情,但是小楼回对待他的感情却显得暧昧和模糊。而小楼和菊仙的异性恋,也是菊仙更为明显。小楼始终是一个模糊的状态,也许是因为害怕,这种害怕在**期间表现的更为明显。然而这种矛盾还是以生命的终结画上了悲剧性的色彩。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8-4-14 15:53
看点
《霸王别姬》一片感情强烈,情节曲折,充满生生死死的戏剧冲突,并邀请几位大明星主演,具备充分的商业元素,但同时,却蕴含深刻的文化内涵,被认为“通俗中见斑斓,曲高而和者众”。国际影评联盟评委认为:“《霸王别姬》一片深刻挖掘中国文化历史及人性、影像华丽、剧情细腻”。影片用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京剧艺术及其艺人的生活,有着人性的思考和人生存状态的表述,更通过几十年的时事风云,透射出一股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考。片中人物的人生经历犹如“戏梦人生”。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8-4-14 15:53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8-4-14 15:53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8-4-14 15:53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8-4-14 15:54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8-4-14 15:54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8-4-14 15:54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8-4-14 15:55
深紫色的忧虑
  在中国这么一个拥挤的国度里,连悲剧也是闹哄哄的。也许我们也就只能在沉溺于那光与影之中时才可以得到片刻的麻醉与温存。
 《霸王别姬》在笔者看来是一部讨论关于迷恋与背叛问题的影片。根据罗兰·巴特论述的直接意指系统和含蓄意指系统的关系,我们似乎可以这样列表图解这部影片。
  能指所指←—— 直接意指
  能指所指←—— 含蓄意指
  在影片中,程由“男儿郎”向“女娇娥”的转变是一个极为痛苦的过程。导演通过小豆子苦苦的纠正一句台词来加以渲染。程自从被送到了戏班其命运便已经被决定了。
  对于这个从妓院里出来的人,他是很难接受一个“女娇娥”的人格的。但他还是被虐待式的纠正了。他被强制性的培养成一种人,但又成为不了这种人。他的位置是错乱的,具体的说是一种性本位的错乱。而对其错乱应附有重要责任的段小楼却不能满足其错爱的需要。这是一种双重的压抑,一种双重的失落。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初衷,他依旧钟情于自己的选择。而自己也最终达到了人戏不分的程度,就好似袁四爷的那句:“有那么一两刻,我袁某人也恍惚了起来”。但程的钟情得到的却是背叛,先是小楼后是小四。就这样一个是重铸其人格的人,一个是自己对其有过救命之恩的人先后背叛了他。
  至此我们已经看出了陈凯歌的态度,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犀利无情的嘲讽。
  菊仙,小楼,蝶衣其关系的分崩离析是由小楼的背叛开始的。其结局是菊仙自缢,碟衣自刎。这一结局不能不说是令人震惊的。这让人十分丧气。因为我们看到他们一起走过了军阀时期,抗日战争。却躲不过“文化大革命”。这也是对“文化大革命”力透纸背的批判。
  在影片中菊仙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符号,她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程段之间的矛盾是由其而起,但这个人物比较单纯,她只是深深的爱着小楼。在剧中除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外。另一个重要的作用便是表明命运的不可抗争性。其以妓女之身从良,复以妓女之身自决。完全应证了老鸨那句:“窑姐就是窑姐,这就是你的命”。也对照了关师傅那句:“人终有万般能耐可终也抵不过天命”。也许就是这么的让人丧气,通过影片我们终于明白了:除了自决,你永远无法决定你自己的命运。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8-4-14 15:56
获奖情况:
  本片获第46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国际影评人联盟大奖"费比西奖",第51届电影金球最佳外语片奖,全美影评人联盟年度电影奖最佳外语片奖,纽约影评人协会年度电影奖最佳外语片奖,FaGuo电影凯撒奖最佳外语片奖,日本"纪念世界电影诞生 100周年电影评奖"东京电影评论家大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奖,日本新闻界电影评奖"东京每日新闻电影大奖"、最佳影片奖,日本第38届亚太电影节最佳导演、最佳剪辑奖。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8-4-14 15:57
关于电影的主题,众说分芸,一些人都是通过与李碧华小说原著的对比,来分析导演的意图与电影的主旨,殊不知,电影如同小说一样,一旦上演之后,就已经不再是导演本人的孩子,而是每个人都可以指着这个孩子说三道四。这个时候,导演想说什么已经并不重要了,我们能看出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电影拍摄的背景众所周知,整个中国刚刚经历了一次剧烈的变动,而自建国以后日益衰落的大陆艺术电影更加萎靡不振。而自那之后,有关"历史",特别是建国以后"历史"的电影几乎成为艺术电影的禁区。"'历史'便成了大陆艺术电影中萦回不去的梦魇。似乎是一道必需去正视而令人晕眩的深谷,又仿若幽灵出没的、腥红而富丽的天幕"(戴锦华)而事实上,这些记忆都太过真切,经历过的人们无一不怀有刻骨铭心的回忆,然而这一段关于历史的记忆,却又是一段被官方说法所垄断的记忆。当我们试图用这种宏观的角度,历史的视角来审视电影《霸王别姬》的时候,这电影本身就承受了太多也许本来并不完全具备的外延。然而,通过京剧《霸王别姬》在电影中的反复呈现,我们很容易对导演意图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的历史不是一个如同链条一样的连续的进程,而是一个在无尽的复沓与轮回中彼此迭加的空间。历史则成了一个在缓慢的颓败与朽坏中的古旧舞台,而年代、事件、人生,则成了其间轮演的剧目与来去匆匆、难于辨认的过客。在这个电影的叙事中,正是这古旧的舞台,而不是其间的剧目与过客攫取了旁观者凝视的目光。--北洋政府的戏楼(观众周围的各种标语)、日本人统治下的戏楼(观众周围的日本军旗和国旗)、国民党统治下的戏楼、共产党统治下的戏楼。在这个已经历史化的空间--戏楼里,这出韵味悠长的《霸王别姬》作为其中不变的剧目,成了这段悠长而模糊的历史故事中的标点与节拍器。
  陈凯歌在本片充满激情地叙述这个延续半个世纪的故事,但他却不满足于仅仅动人地讲故事。片中一些镜头,极具张力,具有相当大的历史涵盖面,发人深省。这部影片,在华丽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8-4-14 15:58
电影中的人物感情:
  程蝶衣对段小楼,绝对不同于一般的同性恋。戏中的程蝶衣本身就是个"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痴情戏子,正如他师兄所言"不疯魔不成活",他对师兄的感情更多的来自于青梅竹马、患难与共的亲情,那是一种眷恋,一种依赖,一份渴求永恒不变的期盼,一种无力抗拒曲终人散的落寞。这种感情,也是一种习惯,完全基于精神,那是柏拉图式不现实的,却也是最纯洁最震慑人心的。最后他用自刎的方式实现了人生的信条:从一而终!程蝶衣最后效法虞姬自刎,更将片中戏与人生的关系完全转化为隐喻关系(metaphorical relation) --京剧《霸王别姬》不再是程生活的一部份,他已经与虞姬合而为一,他的一生从此也成为《霸王别姬》这本京剧一个演出的版本。从二千多年前楚汉相争的时代到**后的现代,程蝶衣的虞姬依旧自刎别霸王,而段小楼的霸王依旧张目瞠舌,惊讶得不知所措;彷佛历史什么都没有真的改变过。(林文淇)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8-4-14 15:58
人性的龌龊:背叛
  陈凯歌宣称他的影片写的是人性与时代的悲剧,在这出悲剧中,最令人痛心处是人的背叛。所有出场人的物都程度不同地自我背叛或背叛朋友、师长。《霸王别姬》中程蝶衣、段小楼、小四等的相互背叛,,影片对社会和时代的剖析容易给人一种印象,背叛是外因造成的。尽管
  有那句"那都是四人帮闹的"撑着场面,但并不能使我们忘记人性内因中的懦弱和龌龊。在讨论戏剧改革与现代戏的一幕中,菊仙的一声高喊打断了段小楼原本打算认同程蝶衣的、不合时宜的发言,她从看台上掷下的一柄红伞("遮风蔽雨"的暗喻)终于驱使段小楼作出了一番违心的言词【02:14:09】。菊仙再次拯救了小楼,同时也将他推向背叛之路;她本人将为此承担最终的悲剧。甚至作为新时代、历史暴力之呈现者的小四,也具有"旦角"的身份;并将以虞姬的扮相出现,将霸王置身于两个虞姬的绝望抉择之间;《霸王别姬》一剧的真义由是而遭玷污。
  而更为残酷而荒诞的一幕是**场景里,两个要护卫同一男人的"女人"的疯狂,终于将男人推入了无情无义、甚至为自己所不耻的境地。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8-4-14 15:59
《霸王别姬》是导演陈凯歌的第5部影片,它选择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京剧艺术及艺人的生活,细腻地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是两岸三地电影人合作拍片最成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电影雅俗共赏的典范作品。影片充满激情地叙述了一个延续半个世纪的故事,内中二男一女的情感纠葛,同性恋与异性恋的冲突,极具张力地展示了人在角色错位及灾难时期的多面性和丰富性。不仅具有纵深的历史感,更将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掺着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盘旋纠错地展现出来,兼具细腻的男性情谊与史诗的格局。

“霸王别姬”本是一幕历史逸话,而在这里,它演变成一段梨园的血泪,一缕梨园的风气,一幅时代的画卷,一个历史的烙印。主人公也由两个痴情男女变换为两个相互重叠的男人——段小楼与程蝶衣,他是花脸,他是青衣,他的坚毅和他的温柔,他的唇吻轮廓刚毅凝固,他的眼角眉梢爱意满溢,他是叱咤纵横的霸王,他是从一而终的虞姬。也许什么都不是,只是那一个苍凉的手势——天黑前最后一幕灰蓝,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风花雪月,是那些随风飘远的红颜遗事……

陈凯歌选择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京剧艺术及艺人的生活来表现他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是很聪明而独到的。《霸王别姬》一片深刻地挖掘了中国文化历史及人性,影像华丽,剧情细腻,内蕴也更为丰富深广,银幕影像的张力更具历史深度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8-4-29 09:22
内涵很丰富啊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