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济普查结果:中国总体不存在“国进民退”现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9-12-28 14:28: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华网北京12月25日电(记者齐中熙 刘铮 周瑛峰)国务院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统计局局长马建堂25日表示,近年来,中国民营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总体上并不存在外界所谓的“国进民退”现象。
    马建堂是在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新闻发布会上说这番话的。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我得到的一些数据和第一次经济普查的数据相比,至少在企业单位数量上、企业资本的结构上,2004年、2008年这两个普查年度,国有企业的比重是下降的,非国有企业的比重或者说私营企业的比重是上升的,所以普查数据从总体上不支持存在所谓‘国进民退’现象。”他说。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08年末,中国私营企业达到359.6万个,与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相比,增加161.4万个,大幅增长81.4%。
    他表示,这次普查数据,显示了这几年中国私营企业或者说非国有企业是在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加就业岗位、吸纳劳动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8年末,中国企业法人共有495.9万个,与2004年相比增加170.9万个,增长52.6%。
    其中,国有企业14.3万个,减少3.6万个,下降20%。全国第二、三产业单位和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数为35507万人,与2004年相比,增加8586.6万人,增长31.9%。
    企业资产方面,总体上也是“国退民进”。企业资产中,国有企业占23%,比2004年下降8.1个百分点;股份有限公司占28.7%,比2004年增加7.7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占12.3%,增加3.3个百分点。
    马建堂同时承认,“国进民退”的确存在着一些个别案例,“它在警醒我们,要进一步推进中国垄断行业的改革,进一步推进中国的国有经济战略性的调整和重组,同时,要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非公有企业的改革发展”。
    受2008年底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企业经营遭遇严重困难。特别是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面临订单不足、资金短缺的困境,一些民营企业被迫退出市场。
    统计显示,2009年前三季度,中国非国有投资增速为27.7%,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少5.7个百分点,比国企投资落后20.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意愿不足情况凸显。
    针对这一情况,8月份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出台了继续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六大政策措施,在法律、财税等方面对中小企业发展给予扶持。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引导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各种服务业加快发展”。
    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告诉记者,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实现就业最广泛的渠道,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75%。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不仅可以吸纳大量劳动力,而且可以改善初次分配中的公平问题,从而起到缩小贫富差距、促进消费需求的作用。”周天勇说。


(责任编辑: 张洁 )

 新华视Pin >>


寒潮橙色警报

2009体坛人物盘点


2009财经“有”什么

一周精彩视Pin回放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留言须知

只有新华网社区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网页 新闻 图片 视Pin 社区  



 相关报道


马建堂发布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
第二次经济普查 2008年GDP数据修订为314045亿
甘肃省正式启动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
福建省成立第二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

 图片精选 >>


   · 白宫"蹭饭夫妻"真实生活曝光
· 沙特王子不靠王室成超级富豪
· 美暴雪过后惊现神秘“雪卷”


   · 别动!劫匪扮圣诞老人抢银行
· 牛!马车和警车“叫板”
· 伦敦新双层巴士 奥运前运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4 05:13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