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这一轮海外抄底术 直播实录 [打印本页]

作者: 阿让    时间: 2009-12-10 14:11
标题: 这一轮海外抄底术 直播实录
  时间:2009年12月6日上午
  地点:中国大饭店一层大宴会厅
  主题:2009(第八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这一轮海外抄底术
  论坛主持人:王巍 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会长
  王巍:
  大家早上好!感谢大家准时到场,我们这组也比较守规则,现在正式开始。首先感谢几位嘉宾到场跟我们分享一些经验。首先介绍一下台下的嘉宾,冯东明他是艺术家出身,现在是美可投资集团的董事长。马雪征女士做财务出身,在联想背后做了大量的运作,现在脱身做PE,在一个全球非常顶级的TPG做合伙人,从财务转型私募基金。诗人气质的黄怒波、黄总,他在新疆做了很多产业,包括旅游、地产,很多年前投资了一个亿扶植诗社完成诗人梦想,这是很让中国商人感觉到很有“品位”的一件事情。丁立国丁总是做钢铁出身的,这个集团严格说是从草根起步,十年来从收购发展到今天。何真临 何总是三一重工的,三一重工在国内方面并购方面也很有经验。这几位嘉宾有制造业、金融业、地产、家居消费品,有诗人、艺术家、做财务的、草根增长的,我相信这几个人反应了我们30年来或者过去20年来整个市场经济的形形色色。从我个人来说我特别愿意作为第二天嘉宾出身,因为第一天“比较高调”第二听开始聊家常、谈实话。今天在座几位都不代表他们所在机构的声音,代表自己的声音,同时要说自己的声音就要说实话这也是在座期待的,希望我们这些企业家去掉亮丽的色彩之外作为一个普通人跟我们聊天。聊“这一轮海外抄底术”这个题目。什么叫底,是每个人的价值判断,大家可以说三道四都没有问题,这样一个题目给我们一个很雄壮的感觉,有可能中国人抄底了,特别是去年并购的很我事件,这些事件之后我们到底是抄了底还是中间有酸甜苦辣。首先请冯东明冯总谈一谈。他作为一个做家具相对比较低端的市场为什么要去国外收购?而且他的收购点是在今天年初完成,我们认为是一个全球最低的低点了。首先请冯总:
  冯东明:
  大家早上好,按照题目来讲,这个题目是蛮时髦的一个题目,我们并不是抄底,我们做两块,一个最大的业务是出口业务,还有一块业务是终端,在中国提供最好的趋势文化的产品。我们今年年初收购的是家具出口直销这部分,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后制造业从加工厂做零件赚钱到工厂然后是制造商然后是服务型的制造业。2006年以后有很多变成了,比如说做家居服务型制造业升级转型变成生活耐用品的提供商。当你变成提供商的时候就需要产品设计、产品研发。我们在今年年初收购的时候是我们在07年、08年开始摸索我们要成为一个全世界耐用生产用品提供商的时候,我们需要我们自己的销售、设计、研发团队所以变成生态系统自然的延伸出去的。在这儿也讲点实话,刚开始我们收购另外一家公司,07年开始运作,后来我们发现可以利用增发的项目,08年的时候发现股Shi开始下来了,我们又换一家公司,我们发现机会比较好。我们换的这家公司是一家美国公司成立了70年,主要做软体沙发、设计、研发制造最好的品牌,从08年初一直谈谈到年底,最底的时候呢时候不出手他就要破产,所以我们以08年年度为单独,到09年年初出手收购了这家公司,使我们的生产、制造加上设计、研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这个公司收购不贵,一千多万美金,但是我要说一下第二点,说实话收购一家公司白给你都很麻烦,收购公司最关键的是利用海外抄底的时候,我们应该真正收购很好的人力资源的团队。这就是我的经验,收购一个好的人力子团队,并且和中国的团队能变成一个跨国文化的平移,或者达到良性的融合这样才能最好的效果。
  王巍:
  谢谢冯总,冯总是艺术家出身,他用的很多词都很典雅,比如“平移”,这些词很融合。作为收购不是“很浪漫”,下面请另一个艺术家黄怒波谈一谈,他也是艺术出身,做一系列旅游、地产等项目,最近在日本、美国也做了收购,你这样的设计是怎样设计的?
  黄怒波:
  收购是中国企业现在做大以后或者正在想做大都想走的一条道路。我们因为是做两个产业,一个是房地产、商业地产,一个是旅游地产和渡假地产,这个最后一定是国际网络性的。我们五年前开始触及收购,但是美国和日本的经验完全不一样,美国的经营环境非常稳定、完善,法律政策也好、对外投资政策也好,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很完善。所以在那个地方经营成本、收购成本或者说面临的法律成本都比中国低,中国大量看不着的浅规则困扰着你,美国没有。美国有些现象也跟中国差不多,比如说有一个底盘我们请了警察过来维持秩序,警察也会说今天来了这么多人会不会给我们资助一点?给200美金、500美金他给你开个收据。这是他有一套自己的规则,在他的政府找你赞助。他说你不能给我现金,比如我这儿一百桌饭你可以买两桌还是三桌。不像中国,中国做地产商也好还是什么也好,大量的浅规则让大家很疲惫。
  在美国我们收购的项目政府也很支持,它的规划和批准也好跟中国差不多。在美国的收购最后面临的人力成本比较简单,因为美国的劳工法有一条规定“雇主可以无理由解雇”。这条是美国这么多年跟欧洲、德国经营不一样的一条。美国有一个劳工的保险法,他在回家半年或者一年内可以拿原工资,社会保险给他了,他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找工作。但是雇主也轻易不敢用无理由解雇,因为引起劳动诉讼也很麻烦。但是这个劳工法给美国造成了非常轻松的失业环境。这时候兼并、抄底也好,我们人力资源很简单,用过美国人、台湾人,用的不合适了就告诉他下个礼拜不用来了。
  日本有一个问题,尤其我们去北海道,我们看到一个2400多亩的土地,高尔夫球场等,最后可能不到10亿日元可以拿下来,但是他们有200多员工,日本人管可以,美国人管可以,但是兼并到最后所有条款到最后的时候面临一个法律的谈判和对劳工法的研究。严格讲我觉得海外抄底这是个最好的时机,以后中国企业来说在中国本部做全世界应该是最大的,在旅游度假的在海外布自己的网络这些风险应该更看重。
  王巍:
  一般做海外抄底是国内非常有信心做的非常成功。为什么不在国内抄底?
  黄怒波:
  国内经济形式有一些问题,不确定因素太多。在美国几乎不存在政策因素,中国经济主要就是政策因素。比如要开经济全会或者后年十八大都会决定中国经济的走向。跟刚才丁总讲像我们这样的企业在国内玩儿风险很大,因为现在是大国企的天下,那我们可以走出去。同时这个行业需要一个海外抄底。比如冯总讲的,你们家具在美国洛杉矶也见到了,像我们做旅游渡假地产的一定要走出去,十年内不光我们这个行业其他行业也一样,也一定会走向海外大举扩张。
  冯东明:
  实际上我们真的想在国内别说抄底了,抄高也行。比如我们美克美家,我们现在开了这么多年,每年只开五个店,现在才开了将近32个店。我们认认真真的为了美克美家成立了管理学院,我们是上市公司,有平台。我们非常想收购跟我们适配的品牌。找不到,诸位今天给我们介绍两个我们就抄,抄高都可以。但是我们想去国外找好的企业、好的品牌一把一把的。所以抄底有一个内涵,我认为抄底不是买有形的固定资产的价值,主要是找到一些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包括人力资源、技术、管理。我觉得抄是抄他的业务水平,这是最关键的。所以说我觉得在国内如果说大家觉得美克美家有一个目标公司你们应该跟他们合一把,告诉我。
  王巍:
  我有一种感觉全球次贷危机,本国对自己国家的经济没有信心的时候中国商人对他们反而有信心,中国经济崛起,我们的企业家对本土却没有信心,这是个大问题。当然我们回答不了,接下来我会把问题给到何总。三一重工在国内发展的非常好,而且业界也是领头羊,三一重工做了很多工作,很多并不如意,今年年初的时候向总在人大会议上提出了要号召中国企业到海外收购的时候我们的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当场做了回应,内容大体是第一到海外收购不完全靠钱,靠很多东西。第二说了,企业家这样一种论调让我感到很害怕。当时向总很快没再说话,按照中国的规矩一切同意总理的。我想问何总你们现在准备好了吗?谈一下你自己的观点。
  何真临:
  三一重工即看好国内也看好国外去年金融危机我们增长了56.6%,这是我们看好国内的原因。我们为什么看好国外呢?今年大年初三我们董事长在德国和科隆一个亿的投资,是德国总理和中国总理两位总理见证的。为什么金融海啸如此严重的时候三一迎头而上。我们也很感谢总理。当我们考虑到海外投资的时候一个民营企业家钱是自己的,按照总理的要求我们在国外做了很我调研。我们同意总理,实际上我们的做法呼应了总理。比如说德国他就感到很奇怪,德国是世界工程机械的第一,三一小辈怎么跟别人较量。其实三一国际是以国际化的资源提升国际化的三一。国际化资源是我们看重了德国什么,我们看重的是因为它是世界工程机械的第一,第二德国人严谨、科学是我们这个领域的精英。第三,因为我们工程机械的供应链50%在德国,我们的重卡是奔驰,沃尔沃。我们关键软件、柴油机是德国的,所以我们的上游是德国。如果我在德国建厂物流成本不但省了,更周期的是我们可以在德国可以找到战略合作伙伴。
  王巍:
  现在项目做到什么程度?
  何真临:
  现在印度已经投产,美国紧锣密鼓的进行,德国也在进行。
  王巍:
  你们国内最大竞争对手的也在意大利完成了收购,你怎么评价?
  何真临:
  我想评价我们的一个伙伴不是竞争对手。但是我们的考量,我们对并购是有一些顾忌的。第一文化的陷井,这很难逾越的。第二,管理的陷井。一个刚搞市场经济的国家要去管理一百多年的老国难度是比较高的。第三,产能的陷井。第四,法律的陷井。我们很怕碰这个高压线。所以三一采取了与并购不同的,符合我们产业特点的扬长避短的国际化,就是投资。投资的话法律主动权在我手里,不认同我收就可以了,产能没有陷井,我们根据经济情况进行,文化也在我们手里,不认同我们的文化我们不要。所以相对来说中国到海外购并由于这四点有一点顾忌。但是有一天如果海外有很好的项目与三一的文化吻合,我们也会该出手时就出手。我们只是觉得当下并购的风险多于建厂的风险,当然我们解决了这些陷井,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如果四个陷井全部解决了,也可能有一天三一出了一个大手笔并购了一家国际大企业。
  王巍:
  何总说的非常高瞻远瞩,我相信三一为这样的收购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应该不负王岐山总理的厚望。并购是一个实践的结果。联想收购IBM PC部分整个联想是比较低调的而且收购这么多年来始终没有看出来明晰的战略。五年过来了,今天当事人在这儿,背后操盘人之一,当年作为联想的CIO直接操整个过程,现在身份转换为PE了,您现在怎么评价当年那次并购的得与失,有请马女士。
  马雪征:
  很多人问我过说如果你再做一次,会不会再做收购,答案当然是会。刚才几位老总讲的非常清楚,我为什么这么感觉呢。第一海外收购首先一定要看行业,要看这个行业是不是有海外收购兼并的需要或者是必需性。比如PC这个行业是以量取胜。如果联想一年卖400万台PC和一年卖2500万台PC企业竞争的时候,采购优惠价上已经输了第一圈了。比如您做海外旅游的,资源对他来说非常重要。中国今年三大单收购包括澳洲的矿产,会看到中国的布局是抢资源,这对中国来说三十年、五十年发展都非常重要,所以第一个行业要看。
  第二个,市场要看。要看市场中投资回报的分析,比如联想PC在中国市场拿到30,每争一个点投入和产出都很高,因为从0到1获取容易,从30到35包括市场投入、销售投入都很大。
  另外就是关于人的问题,真的要看自己的公司是不是够水平了,能不能做海外购并。反过来说我为什么还是会答会呢,看中国现在的状况。第一,人民币升值,如果以人民币收入为主要收入的企业将来也是将以人民币收入为主要收入的话,实际上现在做收购和投资的成本是低的。第二个角度,像三一我跟向总讨论过无数次,一个海外35倍市盈率公司收购5倍市盈率公司的话价值来讲对中国企业也是有非常大的价值。最后回到大家谈到人的问题,征和的问题,这个不是5年,搞不好是10年、15年的工夫。联想在这五年中的起起伏伏总归就是整合的问题。不是财务计算的问题,也不是拿到多少技术的问题,最后还是技术的问题。联想当时五年前是说几句英文同事都不多的公司,收购80年的美国公司,我们用了12亿5000万美金,买回来160个国家的运营,将近66个国家的分公司
  宣布第一天我们都兴奋,第二天才觉得“恶梦”刚刚开始。因为66个国家接受这些国家CFO就够头疼。所以实际上整合和运作是非常大的一个挑战。
  随便给大家说一个故事,收购后的三年中我拿到了香港国泰公司、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只有一百个不到最高客户的飞行奖励。三年中飞了一百万应里公里数。所以我现在是终身白金卡会员。难度简单说两句,但是回答还是肯定的。因为这对一个国家、市场、企业迅速成为国际型的企业收购兼并是最重要的手段。
  王巍:
  您从做财务的企业转到私募行业立场完全改变,收购方式也有改变。能不能谈点您个人的体会,你现在的状态、想法、工作方式和原来有什么不同?
  马雪征:
  我觉得我今天主动放弃了隔壁私募的讨论,也放弃了这边粉红团队的讨论,参加这讨论就是想跟大家谈谈中国现在市场上就是钱太多。现在拿钱容易,花钱可不一定容易。
  第二,这次的4万亿流出来的方式各种各样,再看PE,过去我记得很清楚,不到十年前,在中国做PE公司7家不到,现在包括国内外的大概200多家。我的定位就是你在别人那儿拿1块钱,你在我这儿拿到的是1.5的价值。当你想做海外收购的时候如果有一个私募基金给你提供的不仅是钱而且是海外运作的经验、管理,甚至包你两年帮你运作完了再交给你,这个价值不止1.5元了。做PE是对企业有更深的了解,这不是“忽悠”,因为对企业了解不深刻的话其实这个钱没有花到准确的地方,也不能帮助企业增值。所以我的感觉蛮好的。
  王巍:
  马总谈到的有拿钱的本事还要有用钱的本事才行。只有给企业提供增值才能把这种圈钱的形式变成最后的产业链。何总刚才提到了一个观点很有意思,当总理说我们很害怕,因为他有理由害怕,即便是你自己的钱,企业家是不能害怕的,不能说我们选错了人了,因为我们没有资格说我们害怕,只能他们说他害怕。这是中国的一个环境。当我们到外面抄底,我们认为有信心抄底的时候,会感觉到很多政策上担心。当外国人希望到中国来,比如汇源和可口可乐卖了很高的价钱,我们应该感觉很好,这个案例最后种种原因分杈了。现在在场又一个企业家丁立国先生,他做十几年钢铁收购,从一个小企业做到上千万吨大企业的时候,应该说所有的经验、江湖经验、法律经验非常充沛。在最好的时点上经济危机之前同样卖了一个高点,卖给俄国人,最后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做成,所以让丁总给我们分享一下他的经验。
  丁立国:
  大家可以看一下我这身装扮,肯定以为我座错地方了。刚才王巍提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我穿这个衣服(唐装),马云一上台就说我这身衣服颜色跟新商业文明的颜色一致是黄的。我昨天晚上让我夫人找了一身蓝的。我想表达的是这个阶段谈到社会责任,马云也表达中国商人的风采和定位,他昨天说了一句话,说最近老了求仙寻道。因为我们俩同时又一个老师是李义道长,昨天整个回肠九东华穿中式服装。首先新商业文明,首先新商业和旧商业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文明很关键。为什么这个阶段提到新商业,去年为什么不提?是因为去年出现了金融危机。昨天很多人谈到新商业是因为贪婪,作为我们在这阶段应该做什么?我到今天早晨起来王巍给我提醒说你是我们这一论坛唯一的反面教材。我想了想把我这个小故事讲讲。
  2008年2月18号在座的媒体、企业家有没有知道德龙被并购的这件事情?去年2月18号那个阶段在中国还没有显现,美国因为两房的问题已经沸沸扬扬。我们在07年的年底就想到是不是变个方式、活法。这个事基本想明白了,我们比较了米塔尔,比较了俄罗斯的首富他所管的一家钢铁公司。确定以后我们通过关系,通过海外美国的一家公司找到老板,问他们感不感兴趣,俄罗斯这家可能准备到海外抄高,当时肯定是认为抄底。我们从见面一个月零一天,见了三次面,每次谈判不超过两天,一个月16亿美金就卖了。这算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我们很兴奋,他们也很兴奋,但是漫长的等待一年半。08年2月18号签了半年的合同,他支付了我10%,接近1.6亿美金,这是实质转让,我给他了股份,但是漫长的一年半审批遥遥无期,一直延续到今年8月18号。但是这个过程中发改委找我谈过话,三个司长座我对面,非常严肃,问为什么卖?我说这个行业我感觉要“出事儿”了,他说这是瞎说,我们现在调控呢。我一看这人不太,我看对面座一个女处长,我说17年创业,因为我70年生人,两次破产,三次车祸,没时间陪妈妈,这女处长说这个原因还可以。后来他们说你要主动提出不能卖,我跟他们说“光头得我剃,你们水平太低”。我说商人你可以告诉我你什么时候批或者不批,我不能告诉你我不能卖。你只要今天告诉我说你们不批,我今天晚上就不卖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动用了很多资源,走了很多弯路。去年下半年的时候,金融危机已经到了顶风的时候,发改委说这个还可以,让我们跟对方说,我们很不好意思打了一个电话,在8月18号以前很热,截至9月份他还在加拿大买了管厂,我给我给二股东打个电话说“咱们还得继续谈恋爱呀”,他说我现在这条船“千疮百孔,不知道哪靠岸呢”。这个故事等于结束了,但是对我们的影响非常之大。截至今年11月12号我们整个债务危机结束了,我们经历过两次半的破产,经历这么一个历程,我的例子可能有三句话影射一下我们现在是不是需要到海外抄底或者如何抄底?
  第一,为什么要走出去要想明白。第二,如何走进去。第三,怎么走出来。还有一个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因为我们选择了钢铁过去十年高增长。何总也说了他这个行业肯定高增长,因为拉动内需。过去十年钢铁、重化工肯定是高增长,2000年我们买这家公司2000万,去年卖的话是100亿,现在钢铁肯定不是高增长了,但是肯定有高增长的行业比如美克美家这样的。第二找寻高增长的区域这是我们未来企业家要考虑转型的通道。只有进入高增长的区域站住了才不能被甩下来了。
  王巍:
  我们都听到几位嘉宾不同的经历和想法和各自的风格,感谢他们说出自己的话。下面是观众互动时间。
  问:
  丁总我认识,我是徐阳的。07年11月的时候也预测过形式,我们感觉08年可能要走一个回头路,当时我们有了一些对策。我想问丁总,07年是不是你也预见到08年这个形式?
  丁立国:
  我是蒙的,蒙对了,十几年都蒙过来的,但是这次没得逞。
  王巍:
  我想请马总做一个简要的点评,你作为PE角度对这三个企业或者产业,作为一个全球投资者的角度做一个这一两年的预测。
  马雪征:
  这也得“蒙”了。除了钢铁,钢铁真的不是很懂,不敢蒙,其他都是好行业,好企业。也可以跟大家讲,我退休联想以后在两年时间中在整个中国我看了将近130个企业,除了钢铁,钢铁进不去,其他几个行业我都看过。我觉得第一,都是好行业。因为无论是家居还是旅游、还是重工都在中国的内需市场上占了很好的位置他们都是受惠者。
  第二是好市场。在国内这两年的发展这些行业都是比较好的。至于说海外抄底,实际上TPG是美资公司,整个管理了700亿美元的资产,现金是250亿美元,这时出现底之前我们融完了最后一次资,200多亿美金我们去年在市场上拼命的找,抄底是海外的说法,抄高是国内的。我觉得与其08年抄底不如09年抄,08年是不是底你还不知道,第二潮退了才知道“谁是光着屁股游泳”。而且有的人底完了以后管理层还是好的,真的不能什么都抄,太差的也是不行的,没有行业基础、市场基础、管理层基础还是不行的。
  王巍:
  马总提到了09年是很好抄底的时间,很重要的原因是经过金融危机之后管理层得到了很多锻炼,能够在危机洗牌之后留下的管理层可能是公司很周期的资产这是很重要的提示。黄总除了抄底,他本人还摸高,他是登山的人,马上要去南极,你这么多年登山、全世界跑的过程中你觉得中国经济的崛起对你的旅游*业哪个区域更有吸引力?也就是说你下一个收购目标或者战略联盟目标将是什么?
  黄怒波:
  非常有意思,比如前两天我选错季节了,11月份就想登阿福加瓜,我想登6、7天就完了,但是11月是初春,我是一天一个营地,上到6400的时候根本不可能站住,然后又下来。这是登山的经历,但是通过这次登山看到一个问题,我看到阿根廷,看到我们中国我站在那个山上看到了一个中国大富豪,因为我带了两个大袋子去,只带回了一个。因为他们的滑雪服都是补的,这是很危险的,下山我给他们厨房200美金小费,包括背夫,他画的画好极了,他给我卖他的作品。我吓了一跳,问他干什么的,他是大学生。就是到什么程度了,中国就像我们当年看美国人、日本人一样,中国真富了,我在美国买了一个大牧场,一万多亩土地,那是世界音乐乡村之都,我们不到200万美金拿下来,那个地方土地是我的,按照中国的标准我是大地主。下一步我们要去日本,要去东南亚。因为中国下一步的消费一定是文化消费、精神消费,不是简单的购物。所以这方面我们有一个梦想打造一个面向中国中产阶级为主的全世界渡假圣地,因为下一个30年真的是中国人有钱。我们认为我们这行业以后必须摸高也好抄底也好必须走向世界。中国哪些行业将会在世界上占有强大的位置,它的背景还是中国强大的内需市场。

  冯东明:
  北京丽泽桥店、上海的淮海店当时开的时候我都亲自去讲,我们并没有去抄底,是把美国的店引进来的,当时做美克美家,中国的消费者从开始的穿衣、饮食转移到车、然后转移到室饰文化。我们对服装风格对自己的穿衣着装非常敏感。但是2000年左右的时候问我们的一个消费者说你的家,你的洞穴文化应该是什么样的?居室情趣应该是什么样的?实际上跟你的穿衣是一样的。我们改革开放以前是在家吃饭,改革开放以后是到外面吃饭。随着发展消费发生变化,自己的家开始有了居室文化,自己的家开始有了情趣、风格的时候,家庭才是展现你自己个性的方面。所以我们当时引进的想法就是把国外的居室文化平移过来,我们到今天为止给消费者有这样的义务就是给你自己的家庭带来居室文化搭配的技巧。你每天出门穿一身名牌搭配不好一定没有品位,如果搭配好特别有气质,家庭也是一样。我们先把“狼引进来”,到了一定的时候“与狼共舞”,今天又出去进行收购。这一切是你在这个行业的一个生态系统,是在这个行业生存的需要,如果看成简单的说现在外面的公司便宜,这就死定了。所以说我们应该把地球作为一个资源,这个资源要利用。
  举个例子,现在美国西方再工业化已经开始了。再工业化意思是从轻工业解体,现在西方把重化工开始往亚洲移。也就是说我们中国再工业化的时候我们还是有机会。第二次浪潮,这也就是说区域之间的差异之国内外的差异给我们做企业、经商带来很多利用同质化和异质化的发展,所以异质化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机会。
  问:
  我是西藏旅行社的,我想问一下黄总关于海外旅游业的风险和难度是哪里?
  黄怒波:
  其实我一直在探讨,我今年犯了一个错误犹豫了一下,本来在美国想兼并一个很大的旅行社。海外旅行社有经纪人制度,这个旅行社全美国有2万经纪人为他服务,他们主要销售加勒比海产品,这个网络是我没有的。谈的时候有了一个小插曲,找我谈的是尤卜罗斯他是美国奥组委主席,跟他谈的时候他有六条游轮,但是最后发现一个问题是他的股票从30多美金掉到了5美金,是垃圾股,最后的谈判就卡在他一定要把游轮卖给我,但是什么样我都没见过。反过还再找这家旅行社的时候这家旅行社已经被别人购走了。西藏旅游这样的在全世界都有影响,但是我们缺网络。海外旅游总体没有大风险,看你想跟什么,我认为西藏旅游最大的问题是不出去吆喝,我认为西藏股份应该在美国这些主流国市场应该购并一些小的旅游企业。如果你有两万个经纪人为西藏旅游股份坚持服务的话,那西藏旅游会是另外一个局面。旅游业机遇大于风险,无论如何做旅游的以后一定是全球化,不会是中国化。
  问:
  非常感谢,我觉得黄总说的特别有道理,但是这个还是很漫长的,应该分阶段完成,尤其目前状况政策应该是有一个呼应的。谢谢!
  王巍:
  我想请丁总谈一下,现在卖也卖不出去了,也退休不了,下一步你怎么走?
  丁立国:
  刚才我讲了钢铁行业马总不好意思评价我们,其实我们这个行业属于“过街老鼠”一样,宏观调控一弄就是钢铁,节能减排也找我们,海外矿高了也是民营企业闹的,好像没有什么好事。我说我们的事业基础是生命奠基的,假设近十年没有7亿吨钢的话经济如何搞到这样的经济,这是过去式了。未来从企业家的角度,第一,中央政府也可以说是制止了并购,帮助了俄国人也给我们了一次无奈反思的机会,但是必须得面对现实。现在钢铁这块怎么弄?首先研究内研,因为不可能再发展了,国内现在最好的钢铁水平是全世界最好的,就全世界最好的楼房在中国,但是我们差什么,我们的管理是三流的,人才都是四流、五流的。下一步一定是创品牌,在技术研发上,品种钢上,如何替代国外进口钢了,如何区域市场上份额做大,就是做精,做小。去年论坛我讲了一个小而精,小而美的故事,就是不与别人攀比,只求自己寻求突破。
  钢以外要转型。将来看看何总、黄总、马总、冯总给点机会,能不能把高增长的行业给我给在座的分享一些。我们现在的钢铁是“没有明天了”。
  王巍:
  几大民营钢铁集团一个是丁总的该卖没卖出去,还有一个集团是老总被打死了,还有一个是被迫纳入国有了。希望下一步把商业周期优势平移一下,这是最好的境界了。我愿意把时间提前结束,最后总结我想委托何总,因为何总讲的非常清晰我偷点懒,谢谢何总!
  何真临:
  第一,我感到特别欣慰的就是丁总把道家的知其雄守其志发挥到了极致。第二,黄总他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和今后国家的趋势和全球的趋势也有很明确的看法,我也这觉得未来80%的产业在文化,80恩%的利润在文化。黄总作为一个诗人本身对文化产业高瞻远瞩以及丁总别小看,他是华谊兄弟的股东,我们给黄总一点掌声。
  马总是我们的老朋友了,跟我们老板有非常多的接触对我们三一有诸多好的建议。她提出用35倍市盈率企业收购5倍市盈率的企业,马总讲了中国的富裕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中国高速发展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世界经济是否风水轮流转到了中国呢?很多人在期待,我们也在期待,谢谢马总对我们的厚爱。冯总做的产业给我们生活增添了色彩,我非常荣幸和今天四位同台论道,最后我必须要提一下王总,王总今天两个问题差一点使我下不了台,好在我还有点应变能力。一个是王岐山总理对我们的发问,一个是我们的竞争对手的问题,好在我还有些应变能力。谢谢王总!
  王巍:
  非常精彩,我作为这场的“托儿”感谢大家光临捧场,谢谢大家,我们再会!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