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各国在未来减排问题上存在分歧 [打印本页]

作者: 飞雪寒冰    时间: 2008-4-2 09:05
标题: 各国在未来减排问题上存在分歧
周一,来自各国的谈判人员就《京都议定书》到期后签署新的全球气候协议问题展开了首轮谈判,然而在制定这份内容极其复杂的协议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如何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上却存在着巨大分歧。

来自163个国家的代表在这次为期一周的会议中商议决定,从现在到2009年12月的21个月中,制定一份新的气候变化协议,继续抑制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的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

此次会议由联合国牵头,其日程早在去年12月的巴厘岛大会上就确定了。会议组织者敦促与会代表迅速采取行动,以避免极端天气状况等全球变暖效应恶化至难以挽回的地步。

联合国负责气候变化问题的官员德布尔(Yvo de Boer)指出,现在距离2009年的最后期限仅有一年半的时间,这期间我们要完成谈判工作,达成或许是有史以来最复杂的国际协议。德布尔说,他有信心完成这一任务。

联合国及许多科学家都认为,今后10至15年,世界各国需要稳定温室气体排放量,到2050年前将排放量减少50%,以此防止气温升高给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南极洲一块巨型冰川最近轰然坍塌、飓风和洪水日益肆虐,诸如此类有关全球变暖效应加速显现的消息给商议应对之道的此次大会带来了更大压力。

按照1997年签署的《京都议定书》,37个工业国家将在2008到2012年期间将温室气体排量减少至较1990年平均低5%的水平。签订新协议的目标是从2013年开始进一步减排。

本周在曼谷举行的会议议题相对单一,与会者将只设定今后两年的谈判议程。然而各国在未来方向问题上存在的深度分歧表明,即便只是这方面的谈判情况也十分复杂。

广告以快速增长的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承担大部分减排责任和其间产生的巨额成本,他们认为发达国家在过去几十年里以环境为代价换来了经济的发展。不仅如此,发展中国家还希望获得技术等援助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而另一方面,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则宣称只有当发展中国家的新兴经济体承担起同样的减排承诺时,这项全球性公约才是公平的。

许多代表周一表示,当下的第一步工作应是确定发达国家所应采取的措施。安提瓜和巴巴多斯代表约翰•阿什(John Ashe)敦促大会针对发达国家设定“规模可观的强制性量化减排承诺。”

他说,我们不能也不应在此问题上掉以轻心。

欧盟也大力支持发达国家在减排问题上承担主要责任,对于巴厘岛协议中提到的工业国到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量减少至较1990年低25%至40%的水平,欧盟也持支持态度。

全球头号污染国美国过去一直反对类似《京都议定书》中对全国范围设定的强制性减排目标。华盛顿方面还要求中国、印度这样的排放大户在抗击全球变暖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美方谈判人员哈兰•沃森(Harlan Watson)向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表示,他们最担心的问题是出现类似拆东墙补西墙的情况。他谈到,如果你有能源密集型行业而又作出了减排承诺,你可能会把生产转移到没有承诺的国家去。

在能源效率较高的日本,许多人都认为日本在减排方面付出的努力比别国要多。日本提出了一种行业化模式,依据这种模式,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只要涉及水泥、钢铁等行业,都必须遵守类似的能效目标。美国等地的许多人士都赞成这一模式,他们认为这既可以确保减排目标,也可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发展中国家竞争对手的压力。

不过这一提议还是引发了广泛忧虑,有人担心,如此一来,某些行业的减排压力将转移至发展中国家,而发达国家却可以不再设定覆盖整个经济领域的全国性减排目标。

周一,来自各国的谈判人员就《京都议定书》到期后签署新的全球气候协议问题展开了首轮谈判,然而在制定这份内容极其复杂的协议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如何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上却存在着巨大分歧。

来自163个国家的代表在这次为期一周的会议中商议决定,从现在到2009年12月的21个月中,制定一份新的气候变化协议,继续抑制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的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

此次会议由联合国牵头,其日程早在去年12月的巴厘岛大会上就确定了。会议组织者敦促与会代表迅速采取行动,以避免极端天气状况等全球变暖效应恶化至难以挽回的地步。

联合国负责气候变化问题的官员德布尔(Yvo de Boer)指出,现在距离2009年的最后期限仅有一年半的时间,这期间我们要完成谈判工作,达成或许是有史以来最复杂的国际协议。德布尔说,他有信心完成这一任务。

联合国及许多科学家都认为,今后10至15年,世界各国需要稳定温室气体排放量,到2050年前将排放量减少50%,以此防止气温升高给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南极洲一块巨型冰川最近轰然坍塌、飓风和洪水日益肆虐,诸如此类有关全球变暖效应加速显现的消息给商议应对之道的此次大会带来了更大压力。

按照1997年签署的《京都议定书》,37个工业国家将在2008到2012年期间将温室气体排量减少至较1990年平均低5%的水平。签订新协议的目标是从2013年开始进一步减排。

本周在曼谷举行的会议议题相对单一,与会者将只设定今后两年的谈判议程。然而各国在未来方向问题上存在的深度分歧表明,即便只是这方面的谈判情况也十分复杂。

广告以快速增长的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承担大部分减排责任和其间产生的巨额成本,他们认为发达国家在过去几十年里以环境为代价换来了经济的发展。不仅如此,发展中国家还希望获得技术等援助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而另一方面,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则宣称只有当发展中国家的新兴经济体承担起同样的减排承诺时,这项全球性公约才是公平的

许多代表周一表示,当下的第一步工作应是确定发达国家所应采取的措施。安提瓜和巴巴多斯代表约翰•阿什(John Ashe)敦促大会针对发达国家设定“规模可观的强制性量化减排承诺。”

他说,我们不能也不应在此问题上掉以轻心。

欧盟也大力支持发达国家在减排问题上承担主要责任,对于巴厘岛协议中提到的工业国到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量减少至较1990年低25%至40%的水平,欧盟也持支持态度。

全球头号污染国美国过去一直反对类似《京都议定书》中对全国范围设定的强制性减排目标。华盛顿方面还要求中国、印度这样的排放大户在抗击全球变暖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美方谈判人员哈兰•沃森(Harlan Watson)向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表示,他们最担心的问题是出现类似拆东墙补西墙的情况。他谈到,如果你有能源密集型行业而又作出了减排承诺,你可能会把生产转移到没有承诺的国家去。

在能源效率较高的日本,许多人都认为日本在减排方面付出的努力比别国要多。日本提出了一种行业化模式,依据这种模式,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只要涉及水泥、钢铁等行业,都必须遵守类似的能效目标。美国等地的许多人士都赞成这一模式,他们认为这既可以确保减排目标,也可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发展中国家竞争对手的压力。

不过这一提议还是引发了广泛忧虑,有人担心,如此一来,某些行业的减排压力将转移至发展中国家,而发达国家却可以不再设定覆盖整个经济领域的全国性减排目标。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