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美国的问题不见得是中国的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hongyi5134
时间:
2009-12-6 20:29
标题:
美国的问题不见得是中国的问题
谢谢各位,谢谢主持人,非常高兴有机会来参加这样一个盛会,今天我想利用这个时间和诸位一起来探讨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看待去年秋天以来中国的经济,中国的经济究竟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如何来看待这个危机,我们要应对这个危机,当我们这么讲的时候就是说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受美国经济的影响,但是事情会不会是这么简单?我想今天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的看法,我们在一起来探讨。
首先我想把我自己对这场危机的看法概括成这样的一句话,就是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的是由美国的金融危机引发的但又不同于美国金融危机的一场相对独立的又比较温和的生产过剩型经济危机,这是我个人的一个基本看法。
这场危机是由美国的金融危机引发的这点是没错的,特别是在我们的沿海地区,这点应当说是非常的明确。但是,同时又看到问题的另一方面,中国这场经济危机又和美国金融危机不同,去年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逐渐明显之后我个人写过几篇文章一直在强调这句话。就是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问题不见得是中国的问题,其实是中国的问题是由美国的问题引起的,美国的问题也不见得是中国的问题。那么美国在这次金融危机当中那些最重要的现象,最核心的要素可以说在中国不存在,比如说大面积房贷代购,大量金融机构破产倒闭、被国有化这些现象是美国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在中国不存在。
中国存在是完全不同类型的问题,所以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这样来说的话,可以说我们把它概括成中国正在经历的和美国正在经历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危机。美国正在经历的是一个由金融泡沫、房地产泡沫破灭引发的金融危机,这样的一场危机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新型和现代的一场危机,以至于专门搞金融研究的人在危机发生之初也有点说不清楚这场危机究竟是怎么回事,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什么问题。但是中国现在发生的是这样一场危机,中国正在经历的其实是一种我们比较熟悉的在教科书当中就已经经历了,我们已经接触过很多次一种非常古典传统的,说起来有点古色古香的危机,就是由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生产过剩的危机,所以应当把这两场危机分开。
中国的危机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过程
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正在经历的这场危机可以说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过程,那么也就是说由美国金融危机的引发,中国的这场危机会发生,如果没有美国的金融危机的引发,这场危机实际上也会发生。
中国现在正在出现的问题,或者说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的这场危机,是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当中逐步的孕育和积累起来的,那么孕育和积累这样一种危机的基本背景我个人的看法就是从生活必需品的时候转向耐用品时代。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生活的变化尤其是经济生活的变化,在八十年代初的时候当时我们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当时如夫妻两个人一个人的工资是四、五十块钱,两个人加在一起百十块钱,那时候凭本不凭本、凭票不凭票,所以那时候可以说我们就是生活再一个典型的柴米油盐的时代或者是生活必需品的时代。
但是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这种情况开始变化,先是冰箱、彩电、洗衣机在八十年代中后期进入市民的家庭,到了九十年代中期由于房贷,住房成为消费内容,进入21世纪之后,汽车开始进入市民家庭。那么这样我们可以看,二十年左右的时间我们就开始逐步由柴米油盐的时代走向房子汽车的时代,由生活必需品的时代开始走向耐用消费品的时代。
但是这个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被人们忽略了,什么问题呢?就是一个社会要真正能够进入耐用消费品时代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个进入耐用消费品时代应当说从生产上进入的话比较容易,把大量的房子、汽车家用电器生产出来,但是一个社会要大量的消费耐用消费品,大量消费房子、汽车、家用电器非常不容易。所以这个时候就形成了我们现在所处的一种尴尬境地什么呢?这种境地可以说就是比较门里和比较门外,生产已经进来,但是消费者始终进不来,结果可想而知,就是前一脚已经迈进去,后一脚还一直拖在后面的时候,这个生产过剩的问题就已经开始不断积累,孕育和积累。
中国的几次生产过剩危机
这种孕育和积累一直到了什么时候开始突出?1997年、1998年。
97年、98年那时候出现了一个说法,叫内需不足,市场疲软,这个词。然后朱镕基同志当总理刺激内需也是在这个时候,所以现在回过头去,我觉得我们不妨说97、98年就中国第一次非常轻微的生产过剩危机。但是由于那场危机程度比较轻,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尤其是九十年代中期之后住房体制改革,住房消费的拉动,这场危机就过来了,非常轻微的危机就过来了,这样99年、2000年中国经济开始复苏,01、02、03、04这一段中国的经济发展都非常快。
但是到了2005年,2005年实际上生产过剩的苗头又出现了,我们翻看2005年前后的报纸就可以看到扩大内需的提法又多了起来,什么意思?就是说2005年实际上再回过头去看就是中国第二次生产过剩危机的苗头。但这只是个苗头晃了一下就过去了,为什么?就是2005年前后中国遇到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是世界上整个全球化过程加快,中国也加入全球化的过程,中国加入WTO进入实质性阶段。中国这边生产过剩问题开始复苏,中国加入快速全球化的过程,于是就在市场上碰到了谁呢?就碰到了美国。
我开玩笑的说,这时候中国和美国在市场当中相遇,就好象孤男碰上寡女,可以说两边干柴烈火,一拍即和,中国是大量的产品消费不出去,美国是要大量消费,但是生产的产品不多,美国和中国遇上之后就由于各自解决了对方的问题,活得非常好。好在什么地方呢?中国这边内需一直没有扩大,但是整个经济保持两位数的增长,2005、06、07、08上半年,经济两位数增长,这时候人们还会记得一件事情就是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之初很多人担心人民币升值会不会影响出口,但是实践当中可以看到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还是一直旺盛,所以中国这边的日子过得很好。
美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