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考研资料:国际关系(三)
19、女性主义:多种范式
自由女性主义将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归结为妇女没有获得平等的公民权利和受教育机会等权利,要求妇女与男子享有同等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在国际关系研究中,这一流派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将妇女带入国际关系”和“发现国际关系中的妇女”。激进女性主义主张,父权制是男女不平等的根源,认为国际关系的传统主题、国际关系强调主题的方法以及出自这些分析的解决方法,全部来自男子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钟情于国际关系中冲突的一面,认为女性主义必须从女性的经验、观点与立场出发重新规划国际关系。后现代女性主义反对宏大叙述与传统的两分法,不同意将世界各国妇女看成是一个同质的整体,强调社会文化的建构作用与妇女之间的差异,注重不同主体间的协商、对话,看重倾听与移情合作,强调关系,后现代女性主义学者克里斯蒂娜·西尔维斯特提出用“关系国际”取代“国际关系”。使用社会性别分析,女性主义者拒绝承认这种不平等状态是必然的和不可改变的,反对将妇女与男子、女性特质与男性特质对立起来的思维方式。
作为一种反对不平等权力关系的理论学说,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对主流国际关系提出的挑战是根本性的,矛头直接指向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基本假设。通过社会性别分析,女性主义理论致力于把妇女与女性特质带回国际关系,还原真实、完整的国际关系,创建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的国际关系理论。
20、批判理论研究
(1)、国际关系批判理论形成的主要背景(20世纪80年代)
首先,二战后的世界政治在20 世纪70年代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国际关系的现代性面临合法性危机以及重建合法性的关键时刻,人类社会处于政治大变动的转折点上。
其次,国际关系学在经历了“方法论革命”后,面临着新一轮的理论重建,出现了实证主义大行其道的态势。
最后,欧洲思想的新发展,特别是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主要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为反新现实主义的思想运动提供了理论资源。
(2)、国际关系批判理论的基本理念
国际关系批判理论没有形成一个缜密的学理体系,其基本宗旨在于批判新现实主义的种种“谬误”及其认识论、方法论甚至本体论根源。(一)实证主义不能全盘应用于国际关系研究,反实证主义是霍克海默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基本立场。人类社会(包括国际社会)与自然界有着重大区别,实证主义有其局限性,必须结合批判理论加以综合解释。
(二)国际关系理论既要解决问题,更要关心人类解放
(三)技术统治旨趣是当前国际关系理论建设中的大敌
国际关系理论界存在着技术旨趣主导的状况。国际关系批判理论认为,技术统治的旨趣对于理论建设不是毫无意义,但它只是多种知识旨趣中的一种,在世界政治发生转折性变化和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多元化的今天,我们的理论旨趣不应像19世纪那样倡导技术统治旨趣,而应更多关注与批判理论相联系的解放旨趣。
(四)建设世界共同体有必要限制战略理性,提倡沟通理性
哈贝马斯的沟通理性理论对以林克莱特为代表的国际关系批判理论无疑产生了重要影响。哈贝马斯认为,人类理性可以分为工具理性(行动) 、战略理性(行动)和沟通理性(行动) 。其中沟通理性是一切话语的前提,是评判个人认知和社会组织的标准。就批判理论而言,其任务就是要高扬人类的沟通理性,将之从技术工具理性和社会战略理性的压迫下解放出来,重建理想语境下主体间自由沟通和理解的前提条件。
(3)、国际关系批判理论的影响
国际关系批判理论的上述理念振聋发聩,在20世纪80年代初挑起了一场罕见的论战。
(一) 批判理论的发展对国际关系元理论特别是认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60年代的“方法论革命”造就了新现实主义的话语霸权,但这种霸权的解体首先是从认识论开始的,而认识论的大讨论正是肇始于国际关系的批判理论。对实证主义的批判过程就是国际关系认识论的转向过程。
(二) 批判理论提出了关于社会科学理论的新界定。在传统科学那里,每一件事都是必然的,因为必然性意味着事件独立于观察者或绝对肯定的预测的可能性。在批判理论看来,全面而不是分割地看待国际社会,批判而非假定地认识世界秩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而非完全实证主义地归纳事实,才是正确的社会科学理论。
(三) 批判理论动摇了新现实主义的话语霸权,推动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多元发展;
(四) 批判理论为社会建构主义的诞生准备了知识基础;
(五) 批判理论为我们进行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研究提供了启示。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有着深刻的影响。我们不能忽略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批判性。批判理论提出来的实践观念以及社会实践本体论思路应该成为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一个切入点。
也许您还可能感兴趣:
调查一下各位09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的初试分数
考研资料:国际关系(四)
考研资料:国际关系(二)
考研资料:国际关系(一)
请求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09年考研试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