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前面的话
去年这个时候是看学长学姐的经验帖过来的,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也要写下心中的感悟,我的考研是以实力三运气七很惊险地被录取的,不是那种高分超级强人,之所以要强调跨校跨专业是因为跟我同样热爱北师同样想跨考的同学应该比较多,我的经验和教训可以成为后来人之借鉴,吸收经验吸取教训,在考研路上走得更顺利;之所以强调两个半月,是想给现在开始备考,信心不够足的同学打打气,要知道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实现的,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合理计划,好好复习,坚持到最后,幸运之神就会降临在你头上!
一些鸡毛蒜皮的所谓考研感悟
从去年4月份开始准备考研起
到现在4月复试结束,成绩揭晓
历时一年之久的考研历程终于结束
除去中间4、5、6、7、8边学边玩加上9、10月份的两个月实习
总共复习时间也就是11和12月加上1月份的十几天
就是两个半月吧
还记得在8月17号那天突然放弃考中文研究生改考教育学
用了一天时间搜集资料买书
8月18号就开始复习教育学了
其实那时候对教育学一无所知
连考什么都不知道
还好考试大纲才刚出来
大家也还算处于同一起跑线
所谓“无知者无畏”恐怕就是形容那时候的我的
呵呵
既然跨专业了就索性跨到底吧
我选择考师范院校的龙头老大----北京师范大学
方向呢,就选择特殊教育学吧
不知道自己当时怎么想的
以前我对手语比较感兴趣
希望自己以后能多一项技能
还有就是希望自己的研究生读出来能有实际用处
不要空谈理论
想法很简单
到现在也是这样的
复试老师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也是这么回答的
不知道怎么样,反正这是我的真实想法
定了目标,就开始复习了
刚开始真的看书看得很痛苦
从未接触过的陌生专业
很多名词术语不明白
总是前看后忘
再加上感觉时间紧迫,任务繁重
压力很大,头几天每天失眠,特别难受
还好有他这个研友陪我一起走过
他总是开导我,帮我想办法,告诉我很多有用的学习方法
可以说我的330分里有30分是得益于他的
他是个很有想法的人,但是很不幸他没通过北大的初试
可能心理学太难考了,其实他成绩很不错的
也是个遗憾
当初在一起复习,就是希望能有双赢的局面出现
然而事与愿违
可能是我比较幸运
很幸运地刚好上线
又很幸运地竞争者不多
我只能把这一切归功于幸运了
他很有实力,我相信无论是调剂还是再考一年
他都会成功的
在此我也祝福他,希望我们都能圆读研的梦
好了,接着叙
很痛苦得复习了没几天
我们就要去实习了
我去河南省实验中学
实习的两个月玩得很疯
几乎把考研都忘了
带了很多书打算看的
结果一本也没翻就带回来了
每天忙着备课,讲课,给学生做思想工作
进入当老师的角色
全然忘记自己的任务了
实习回来之后就比较郁闷了
周围自习室已经满了
没有实习任务的考研同学已经复习过一轮多了
像我这样跨专业的人还在一片空白地盲目乐观
仔细算算时间不多了
英语还没怎么开始
政治更是没有头绪
专业不用说了,空白空白
当时是比较崩溃的
怎么办,上自习去吧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上自习了
没有办法,自己选择的路呀
我不甘心本科出去做一个普通教师
希望自己视野能开阔些
希望以后能有更好的发展
不管怎么样,先上了研再说
就是这样一种信念支撑我走下去
在大家还在睡梦中的时候
精神抖擞的我在校园里穿梭着
在室友忙着投简历找工作的时候
心神不定的我在自习室待着
在室友找到工作之后很悠闲得上网逛街的时候
心浮气躁的我在自习室待着
在身边姐妹个个打扮得花招招展的是
灰头土脸的我在自习室待着
当时觉得自己比较惨
也想去投简历找工作
可是后来还是没有动摇
得益于他对我的开导
也得益于我的懒惰
呵呵
是真的,我比较懒
不到火烧眉毛是不愿意去付出努力的
总希望付出最少的努力,得到最好的结果
是喜欢走捷径的一种人
因此我好象从来没有认真对待过什么事情
包括这一次考研
也基本是边学边玩的
考研的前一月还把《甜蜜蜜》看了两遍
因为觉得很好看
考完还又看了一遍
哈哈
早上起不是太早,开始是6点40
后来天特别冷的时候就是7点10分
晚上没有熬过夜,极少在12点之后睡
头悬梁锥刺股对我来说是天方夜潭
真不知道那些人怎么那么爱学习
我是不行的,先要吃好睡好心情好
心情不好就宁愿去逛街,去吃东西
呵呵
接着来
两个月的复习时间
越复习心里越没底
英语一团糟
政治很多没看完
专业更是不得要领
有什么办法,慢慢来吧
每天的日记上我写下了一天看了的内容
写下一步的打算
写一天的心情
有时宣泄有时给自己打气
真是充满了阿Q精神
现在重新翻开那个本子
真是惨不忍睹
我是一个极其敏感的人
什么事都喜欢往最坏的方向考虑
心情也是复杂多变
但是不喜欢表现在脸上
呵呵
还好没有发展到人格***
心理素质还算可以
于是我那可怜的日记本就成了我的发泄本
记录我的喜怒哀乐
记录我敏感多变的心情
记录我每天的花费
记录我的一切
心情不好就大哭一场
哭完就豁然开朗了
有时候爱哭是一件好事
可以及时宣泄坏的情绪
哭完心情马上就好起来了
很管用的,真的
备考期间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情
保证每天都有好的状态来学习
实战备考篇
还是回到复习
英语和政治我都没有报过辅导班
首先我家里不是很富裕,不想因为这个给家里增加负担
其次我对自己比较自信,觉得只要自己认真准备,好好看书,不上课也可以考过
再者我对市面上各种鱼龙混杂的辅导班很不屑, 认为他们都是骗钱机构
哈哈,当然也不能一棍子都打死,这只是我个人看法,一家之言哈
有条件或者基础比较差的可以暑假报个班听一听
到了冲刺时间就没必要了,个人觉得很浪费时间,还不如自己按计划慢慢啃
时间还是回到去年11月
政治我其实是没怎么复习的
买了本高教的大纲解析,才发现里面废话太多,看起来很累
但是那时候已经不早了,不想花钱再换了
好象是任汝芬序列不错,一共六个序列吧
老老实实跟着任老师把他的序列做完一定可以考到70分
我就啃我的高教废话版吧
我记得我买了本陈先奎的2000题
做了几页烦躁得很,主要觉得时间不够了
做这个很浪费时间
这本书其实很不错的,尤其适合基础不太好的同学
但最好安排在暑假进行,那时候天气比较热
翻翻书,做做练习,循序渐进,挺好的
可惜暑假被我虚度了,惭愧呀
在考前,我把高教版的大纲解析过了三遍
虽然前看后忘,但是我不气馁,忘了就再看看
除此之外看看历年真题,揣摩下出题规律
快考试前几天买了本《考研政治深度解析》
那本书还不错,分析得很有条理
考前就这样看看,上战场了
拿到题的那一刻,我差点笑出声
题目比较简单,选择题没有比较费解的
简答题有话可说,真是天助我也
不过不敢掉以轻心呀,还是要好好答
最主要是把字写好,因为大家答得都差不多
字写好最起码可以比别人高5分以上
呵呵,我的字还过得去,最后成绩74,还可以,
毕竟没怎么好好复习,这个结果已经是很满意了
英语的话,就是做真题了
把真题做好几遍,把里面单词掌握
做题的时候状态好一些就差不多了
我才考了54,实在是不好意思说这些
哈哈
其实一开始对自己英语是比较自信的
六级很早就过了,基础不差
我听力很差,阅读不错,对付考研英语戳戳有余
但考了这个惊险的分数之后
我才深刻体会到前人的提醒“四六级与考研英语是不一样的”是多么有道理
以此来警告广大通过六级的同学千万不能大意
我一同学英语四六级都是能进行口语测试级别的,非常高的英语水平
但此次考研却也只考了50多
考试性质不一样,不能类比哦
同时也以此鼓励广大未过四级或者未过六级对考研英语心存畏惧的同学
不要害怕,不一样的考试,只要自己好好准备了
不用担心,过线没问题,考高分也不是神话
我另一同学考四级考了三次才以425通过
但是通过半年多的复习,考研英语考到了65
这对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呀,哈哈
除了真题之外,做别的模拟题没什么用处
因为根本做不下去,很有毅力或有自虐倾向的人除外哈
呵呵,我买过一本考试虫的阅读专项训练
做得非常痛苦,导致我后来一拿到那本书就不想去自习,愁死了
后来干脆扔掉,主要做真题,做了好几遍,终于豁然开朗
单词掌握不了少,真题规律基本摸清
而且平时我做真题都是以自己考自己的形式进行
看自己能考多少,摸下底
结果平时做得都不错,就阅读来说
做得最糟糕的一次错了9个
做得最好的一次错了5个
怎么着也估个60到70吧
没想到考试的时候竟然错了有11个或者12个
真是让我大跌眼睛
由此可见,考试状态也很重要,英语尤其是
可能我考试那会就是状态不好
思路都乱了,答案选错很正常
还好过线了,不然我就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了
挂在英语上,怎么说也很亏
再有就是专业了
我考的是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当时决定要改的时候对此一无所知
连要考什么都不知道,佩服自己当时的勇气
可能真是复习中文复习烦了吧
查了资料才知道,要考四门课
教育学原理,这个我用的是王道俊,王汉澜版的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的
外国教育史,吴式颖的---看了缩本,原来那个大块头实在很吓人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 刘儒德 北师出的
教育研究方法 裴娣娜 安徽出版社的好象是—这本没买,从图书馆借来占有了两个月,呵呵
没有买其他的教材,按理是要多看几本教材综合一下的
可我时间实在是不够了,还是老老实实把手头的教材掌握了算了,其他就听天由命吧
再有就是买了本北师出的大纲解析
优点是重点突出,适合冲刺的时候翻,一目了然,很容易记那些条条框框。
缺点是太简略了,刚开始不能看这个,不然会看得一头雾水,郁闷掉的
建议买华东出的那本解析,我是快考试的10天才看到这本书有卖,
当时相见恨晚,无奈囊中羞涩,其时已近考试,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那本书详略得当,内容编排也很精致,没什么废话,但是够详尽
如果给我一次重考的机会我一定会不惜重金买到这本解析,呵呵
好了,手头就这么多书,对了,还加一本金圣才的模拟题
那本题还可以,选择题有的出得比较可爱,太浅显了,还有的答案是错的
买来做做也可以,最主要是看看它的辨析题,简答题和论述题是怎么答的,学一学就好了
我当时换专业的时候是计划四轮复习的
第一轮过基础,把书看一遍,心里有底
第二轮对照考纲和大纲解析,把考点摸清,揣测有可能会考到哪些
第三轮边看书边看解析,背自己认为该背的,理解认为自己该理解的,不放过任何一个考点
第四轮做做题,检测一下自己,查漏补缺,然后调整状态上考场
基本上当时计划的是这样,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中间出去实习七七八八的事情把整个计划打乱了
不过我也是过了不止四轮呢,基本上考纲上有的都看过了
自认为记忆能力还不错,尤其对教育史特有感觉
基本上看看就记得差不多了,考试的时候这一块答得自我感觉还不错
心理学也比较有意思,当时可是下了些工夫的
因为我之前没怎么接触过心理学,对此感觉很陌生
有的名词术语也不是太明白,就一遍遍看书,自己理解
事实上考试的时候心理学这部分考得比较简单,只涉及基本概念的理解
不会有更深层次的考察的,所以大家没必要担心把书上的东西掌握了就好了
研究方法我觉得比较难,主要是我在这部分下工夫不多
如果最后的选做题选了心理学的话,研究方法才占30分左右
所以我平时既对它不感兴趣又从战略上藐视它
还好,考试也没出什么大的意外
但是我还是建议大家好好学这一门,这是一门很有用的科学
尤其对读教育学的研究生,打算从事教育研究的人来说
这是最基本的
我当时是从应试的角度藐视它的,
现在没什么事了,我还要好好学习研究方法的
教育学原理是重头戏,最应该受到重视
每个考点都比较重要
既要记忆又要理解,甚至还要向大纲外拓展
这点我很惭愧,没复习好,给后来人一个前车之鉴吧
考试的时候出现一道简答题“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的异同”
这道题我没见过,一个字都没写,后来才知道是课程论里的
可见光掌握本教材还不行,要适时拓展
教育学基础综合我考了202,不是很好,但是过线2分,很好很幸运
呵呵
于是我总分考了330
复试篇
去年北师教育学复试线是50,50,180,320
当时我还在想,我高了线10分呢
没想到过了几天,复试基本分数线出来了50,50,180,330
说还要调整
等啊等啊
调整后的分数线出来了50,60(这是政治),200,330
左调右调我都没被调下去,很惊险地进入复试
大家都让我提前联系老师
但我不敢,怕搞不好适得其反
我不会,不知道该跟老师说什么
我也不愿,不像我的风格,哈哈
于是我连邮件都没给老师发过
就这样以当年换专业时候大无畏的心态进京赶考去了
事实证明我好象是对的
我听说今年某院一考生提前好几天到了北京联系老师,好象还给老师买礼物了
总份为专业第三,面试的时候被刷了
有可能是他面试的时候被问到自费愿意读否,他答否,显得不够坚定
也有可能是在复试之前找老师就给老师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所以除非特别有把握,不要贸然找老师
复试的时候好好表现是王道
一路走到复试,运气都好
来了北京,报名的时候才知道我的方向---特殊教育学上线只有四个人
招生简章上要12个,推免4个,这么说还差4个没招满
三月末的北京,凉风飕飕,细雨绵绵,但也阻挡不了我的愉悦心情
运气真是太好了,呵呵
复试的时候老师当然没怎么为难我们
在北京玩了几天就回来了
结语
虽然还不知道是不是公费,但是能被录取已经很高兴了
回来一直在写毕业论文,偶尔上紫金香发发牢骚
同时也憧憬下我的研究生生活,勾勒下我的教育梦想
尽情享受最后的大学时光
直到早上毕业论文敲定
我才气定神闲地坐在电脑前写这个很久就想写的考研感悟
祝愿我们所有奋战08考研的朋友都有圆满的结果
祝愿09年将要考研的朋友珍惜时间,认真规划,辛勤付出,明年此时一定会有一个美丽的春天等着你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