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安徽蚌埠禹墟考古发现4000多年前小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9-11-18 12:36: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华网合肥11月17日电(记者 詹婷婷)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科技考古中心科研人员于16日在对安徽蚌埠禹墟考古发掘工地文化层土壤标本浮选过程中,发现了5粒距今有4000多年的炭化小麦颗粒。
  据考古队负责人王吉怀研究员介绍,提供浮选的土壤标本来自禹墟夯土台西南祭祀坑内,考古科研人员在浮选过程中发现疑似小麦的颗粒物,后又在多袋土壤标本中发现。科研人员在进行认真比对后,发现籽粒腹沟明显,确认就是小麦的炭化颗粒。
  王吉怀说,这5粒小麦入土前经过炊煮,入土后若干年就干结炭化,使原有的形状得以保存。据禹墟首次发掘时的碳14测定,遗址年代距今4100年,这就意味着,这些麦粒年代距今也有4100年。从已知的考古报告看,淮河流域最早发现小麦的记录是亳州钓鱼台遗址,年代为春秋中晚期。禹墟此次发现的小麦是淮河流域年代最早的古代遗存,填补了我国史前农业考古的一项空白。

  资料显示,龙山文化时期炭化小麦遗存分布最密集的地方在山东,黄河上游的一些龙山文化遗址中也有发现,年代在距今4000年至4800年间。考古界关于小麦起源有两种对立的说法,一说为小麦起源于西亚两河流域,约5000年前进入中国;一说为本土起源。淮河流域史前小麦的发现,对考证小麦的起源、研究中国古代农业史、探讨淮河流域早期农作面貌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3 21:15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