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谷牧曾带领**后首支考察团赴西欧
[打印本页]
作者:
scyo
时间:
2009-11-9 11:45
标题:
谷牧曾带领**后首支考察团赴西欧
谷牧,山东荣成ren。1940年后曾任**中央华东局秘书长。建国后曾任济南市委书记,上海市委副书记,国家计委副主任,中央书记处书记。
1978年之前,分管对外开放工作的副总理谷牧还从未踏出国门。而到 1988年时,谷牧已穷十年之功,为中国经济由固步自封转向融入世界打下了基础。
考察西欧带来“紧迫感”
1978年5月 11日,“真理标准”一文已见诸报端,但尚未震动全国。第二天,中央派出的西欧考察的第一支队伍抵达法国,分管经济工作的副总理谷牧正是该团的负责人。
这是谷牧第一次出国。在回忆录里,他仅用“紧迫感”简单地表达了当时的心情,但考察团已被中西间真实的落差所震动。
当然,另一方面,谷牧也看出中国市场对西欧各国的诱惑。副总理谷牧受到各国总统和总理们的会见和宴请,这出乎他的意料。
三份考察报告奠定改革雏形
6月 6日,考察结束,谷牧回国,与考察团成员合力撰写提交给中央的考察报告。
“我们应当把欧洲当作争取第二世界的一个重点地区,进一步加强工作。”该报告认为。谷牧提出:为了更大规模地引进国外技术设备,要有灵活的支付方式;在外贸体制上,应给地方、各部以一定的权力;必须进行科技为主导的工业革命;加强技术交流,尽可能多派留学生到国外学习。
那一年,另外两个出访的考察团也向中央提交了报告。
学西欧的科技,引港澳的资金,参考南斯拉夫计划与市场并行的经济体制。三路人马,三份报告,奠定了改革开放初期政策思路的雏形。
开放前线总指挥
考察报告首先得到了老帅们的支持。汇报会后,邓小平找谷牧谈话,说:引进这件事反正要做,重要的是争取时间。
7月 6日,国务院召开关于现代化建设的务虚会,这次务虚会一开就是两个多月,“对利用西方国家的贷款和吸收外商投资基本上形成了共识。”谷牧回忆。
1979年5月,谷牧亲赴广东、 福建两省。二十多日的调研结束后,他勾勒出了特区政策的轮廓:经济计划以省为主;赋予这两省较多的机动权;财政上划分收支,新增收益较多地留给地方;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各划出一定区域办出口特区,优惠税率,吸引外资,发展出口商品的生产。
时至今日,这些最初政策虽已几经调整,但其内核却从未改变。
(本报综合)
改革先驱:
领导风范:
谷牧生平:
谷牧影像: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