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方言比起石頭還要瘋狂 電影配音官話不如地方話
[打印本页]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8-1-14 11:32
标题:
方言比起石頭還要瘋狂 電影配音官話不如地方話
星島環球網
www.singtaonet.com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8-1-14 11:32
《瘋狂的石頭》劇照
近期上映的《雞犬不寧》在宣傳上沒少借《瘋狂的石頭》市場大賣的東風,兩部影片也的確在很多元素方面都有相似之處,特別是最近國產片興起一股使用方言的勢頭,“方言喜劇”仿佛已然成為電影市場上的一種新類型。
光以這兩年公映的影片為例,以方言構成影片對白主體的作品就不在少數,如《泥鰍也是魚》、《孔雀》、《心急吃不著熱豆腐》、《紅顏》、《沉默的遠山》、《天狗》和前面提到的《瘋狂的石頭》、《雞犬不寧》。當然以這種並不嚴格的標準可以被劃為“方言電影”的片子顯然還有更多,上面只是比較廣為人知的代表。
語言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傳情達意,在電影中人物的對白使用方言,目的同樣也是如此,而且可以說方言有時候用起來更加自如。因為對於傳統故事片,很多情節的著眼點都依附於演員臺詞對白的語音、語調上,不僅臺詞對白的內容要起到表意的作用,更多的還要依靠演員表演時的語音、語調去承載角色的本質及個性。
如果國產片都用標準普通話來進行表演,其實本身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拉遠了觀眾和電影故事的心理認同距離。即使我們身處在北京這樣的大都市中,有多少人每天都處在每個人都講標準普通話的環境裏呢?
相對應,同樣讓人覺得值得思考、玩味的是,很多國產片在國內大範圍發行時,在廣東省地區就要發行特意譯製過的粵語版拷貝,為了市場收益,發行商不太會像創作者那樣考慮片中語言是否地道的問題。
事實上,在前些年使用方言最引人注目的往往是那些表現邊緣群體和現象的影片,如賈樟柯影片中總少不了的山西方言,方言成為其凸顯現實質感的一種手段。而對於《雞犬不寧》、《瘋狂的石頭》這類商業片而言,方言成為幽默娛樂效果的重要來源,貼近生活狀態、自然生動的語言,也是拉近觀眾和電影交流的一個重要橋梁。
影片語言創作方面,除了方言外,因為演員自身條件,特別是隨著最近幾年與港臺的合拍片越來越多,決定是否用演員自己的原聲往往也困惑著創作者。比如觀眾熟知的《臥虎藏龍》裏周潤發、楊紫瓊的臺詞發音,不僅在大陸和台灣都引起了觀眾對兩位演員不標準的普通話的大討論,有的甚至在取笑演員和創作者。
有時創作者必須要做取捨,是凸現人物對白的情感更重要,還是為達到演員臺詞語音語調更標準來配音更適合?在這方面,觀眾對《無極》中日本、南韓演員不標準的普通話就很容易讓觀眾“齣戲”,而《夜宴》裏吳彥祖飾演的太子無鸞,除了個別臺詞外,其他全部是專業配音演員配音錄製完成,觀眾幾乎很難聽出其中的區別。
類似的取捨選擇還有《天下無賊》和即將上映的《墨攻》裏面的劉德華所扮演的角色,都是採用配音演員,而放棄了演員自己的聲音。
電影語言的問題的確涉及方方面面,顧及不同地域觀眾的生活習性和觀影習慣,其實需要創作者更多地把關於語言的因素都考慮進去,“怎麼說”和“說什麼”一樣重要。方言不應該僅僅是一個噱頭,而應成為創作手段。(文/ 關雅荻)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