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新经济“踌躇”中国路 专家观点不一
[打印本页]
作者:
scyo
时间:
2009-10-19 10:49
标题:
新经济“踌躇”中国路 专家观点不一
世界经济正从坍塌的市场中求索复苏之路,新经济似乎正成为惟一的药方。在昨日上海举办的东吴新经济财富论坛上,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平就明确表示,中国应该乘着新经济发展的“翅膀”,大做文章。但也有不少经济学家对新经济“泼冷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樊纲就认为,新经济只是其中之一,而不是惟一。
张平:乘上新经济的“翅膀”
张平表示,新经济意义重大,和上次不同,这次新经济可能是中国制造业的转型机会,如果能抓住,将会使中国从一个刺激性经济发展状态向可持续发展状态转变。可喜的是,目前政府、民间和大量制造企业都在介入。
对于处于新经济核心的低碳经济,张平说:“西方想通过低碳经济回到实业生产,而我们希望通过低碳经济实现工业化升级。中国目前处于一个需要人均GDP上升的时期,所以低碳经济对中国而言,代价虽大,但好在有制造业优势。”
“重振内需和结构性调整将是中国的政策选择,宽松依然是政策持续激励的主题,基础设施将是中国政策激励的重点,结构性调整是必然选择方向,而新经济产业在未来中国经济中的比重将日趋提升。”张平最后说道。
樊纲:传统产业更重要
樊纲则认为,新经济固然是好,不过,对于当前的经济发展而言,新经济并不重要。
“经济永远有新的增长点,永远有新的技术,永远有新的产业,永远有新的经济增长的模式。目前,低碳经济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尤其受到发达国家追捧, 并被当成一个新的增长点。但这并非中国所应该倚重的增长点。”樊纲说道。
樊纲进一步表示,中国还有很多新的增长点,基础建设、城市化问题等。而这些过程欧洲人已经完成。因此,新兴产业、新兴技术对我们的意义和对发达国家的意义并不一样。
“新经济对我们来讲,它可能只是一部分的来源,只代表了一部分的增长,不要忽视别的增长,中国的均衡产业结构一定是一个多方面的,多元的结构,中国什么产业都得干,才能解决我们的就业,后危机时代这个格局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樊纲指出。
什么才是发展中国家需要的“灵丹妙药”?樊纲认为,可能传统产业作用仍更重要。
“光有新技术不行,我们同时要发展传统产业,而且我们的传统产业有大的发展前途,能够解决就业。基础设施建设跟节能的新技术可以结合起来。中国的均衡产业结构一定是多元结构。(胡芳)
(责任编辑: 邱小敏 )
新华视频 >>
全运会泳衣限五品牌
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
谢才萍涉赌黑幕曝光
吕正操传奇 威震敌胆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留言须知
只有新华网社区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网页 新闻 图片 视频 社区
相关报道
我国将开展低碳产品认证
吴钟瑚:低碳经济需多管齐下
低碳经济:不可逆转的转型
上海世博树立“低碳”新标杆
“后京都时代”,中国很受伤?
创新不一定非要高精尖
图片精选 >>
· 尼泊尔“中国节”
· 秋到延安蟒头山
· 千人面塑亮相昆明
· 小记者采访全运会
· 双头、变异动物展
· 国际街头艺术节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