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国家信息中心报告:促消费需适当调整住房政策
[打印本页]
作者:
dalilandy
时间:
2009-10-15 14:56
标题:
国家信息中心报告:促消费需适当调整住房政策
从体制为切入口 多角度促居民消费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政策动向课题组
发端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不仅重创了世界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形成极大的冲击,同时凸显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迫切性,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成为大家的共识,也成为经济政策瞄准的对象。如何才能真正达到促进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的目的,需要梳理清楚与居民消费相关的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我国居民消费率为何明显偏低
1、消费率逐年下滑
无论与东亚、东南亚那些经济发展模式与我国类似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相比,与印度那样同处于高增长阶段的发展中大国相比,还是与“新欧洲”那些同样发生了经济转轨、并且增长率也很高的“前计划经济国家”相比,甚或与文化传统相似的韩国、台湾等东亚“儒家文化圈”中经济体相比,我国如今的居民消费率都要明显低得多,这在国际国内都被认为是不正常,目前已成为共识。从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就一目了然。
2、最终消费增速并不算低
在探讨中国的消费问题时,一个常见的误解是,消费增长一直都很缓慢。因而,学界和政府决策层都一致认为,我国消费者支出远远低于其潜在的消费能力,中国应当推进“消费拉动型”增长。在这一认识下,政府把刺激消费需求作为今后决策的一个重点。实际上,和世界大多数经济体相比,中国消费的增长势头一直非常快。从1991年到2008年,我国最终消费名义、实际年均增长15%和9.5%,2001-2008年,尽管增幅略有下降,但最终消费名义、实际年均增长也达到11.7%和9.14%。甚至居民消费的增长也十分强劲。上述两个时间段,居民名义、实际消费年均增长14.5%、9.04%和11.4%、8.79%。
3、中国的高储蓄不等同于居民高储蓄
众所周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连续30年高增长的背后是高储蓄的支撑。从分类上说,一国的总体储蓄可以分为居民储蓄、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几个大类。分析国民总储蓄结构可以一目了然,贡献储蓄的主体实际上变成了在收入分配中占大头的企业和政府。1992年至2007年,企业储蓄占GDP比重和政府储蓄占GDP比重均几乎上涨一倍,前者从11.3%激增为22.9%,后者从4.4%增长为8.1%,而居民储蓄占GDP比重相对稳定,1992年占GDP20.3%,2007年占20%,期间有一些波动,低的时候到17%,但基本家庭储蓄占GDP比重保持在20%上下。所以,近年我国的储蓄率上升,主要是企业和政府增加储蓄的结果;而居民消费相对不足,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居民(家庭)储蓄得更多了,而是其收入相对下降了。
[1] [2] [3] [4]
(责任编辑: 康宁 )
新华视频 >>
吕正操传奇 威震敌胆
法兰克福书展 中国馆
麦道夫当高龄"狱霸"
哈利波特的魔与道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留言须知
只有新华网社区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网页 新闻 图片 视频 社区
相关报道
中国经济劲吹复苏暖风
新闻分析:如何看待9月出口降幅显著收窄?
三季度全国企业家信心明显回升 各行业普遍提高
三季度企业景气指数比二季度回升8.5点
CPI全年成负几成定局
黄金周升温经济回暖热度
图片精选 >>
· 瑞典焚烧兔子供居民取暖
· 世界最矮男庆祝18岁生日
· “米歇尔玩偶”
· 拳王在乌克兰议会上被打
· 英机场安检试行裸体扫描
· 野生种马疯狂打斗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