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IMF改革借力民间组织 发展中国家望提话语权 [打印本页]

作者: lingq2080    时间: 2009-10-9 23:59
标题: IMF改革借力民间组织 发展中国家望提话语权
10月6日至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世界银行年会按照计划会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本届年会还预设了一个非常特别的辅会——IMF第一次对话全球“批评者”,进行正面交锋。
10月1日,20余名IMF民间批评人士按照计划会奔赴土耳其,与IMF执行总裁卡恩会面,为IMF治理改革建言。这是IMF历史上首次正式与争取IMF公平化的民间组织接触。
“IMF主动倾听我们的声音,这是IMF治理改革的一大进步。”美国NGO组织全球金融新规则集团(New Rules For Global Finance)执行总裁格里斯格拉伯(Jo Marie Griesgraber)告诉本报记者。
全球金融新规则集团是IMF此次指定的民间组织建言协调人,格里斯格拉伯预计IMF会给此次会面安排1-2小时的时间。
随着IMF在G20匹兹堡峰会上得到20国领导人支持,承诺转移至少5%份额给发展中国家,更多转让细节有望在伊斯坦布尔年会上达成。
吸收这些为发展中国家说话的民间组织力量、扩大发展中国家成员话语权,这一系列追求公平原则的行动是否意味着:法国社会党人卡恩领导的IMF在政治上正在向左转?
“第四支柱”建言治理改革
世界上有超过100家批评IMF治理的民间组织,它们存在20年来致力于争取IMF治理合理化,特别是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合理的贷款条件和平等的发言权。全球金融新规则集团、牛津饥荒救济委员会(Oxfam)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组织。
这些民间团体一般由IMF和世界银行前员工、经济学家、律师组成,他们活跃于华盛顿、伦敦、东南亚各地,为国际金融机构治理合理化而奔走。
全球金融新规则集团是IMF此次指定的民间组织建言协调人。2008年9月,格里斯格拉伯收到IMF执行总裁卡恩的来信,邀请她领导IMF的民间批评人士联合为IMF治理改革建言。
邀请民间组织参与治理改革设计是卡恩的创举。他将民间组织建言的机制取名为“第四根支柱”,欧美通常将媒体视作社会第四根支柱,卡恩的这一命名明显有效仿之意。
“建立第四支柱,是执行董事强调IMF对发展中国家,包括最贫穷国家重视的表现。我们需要他们的投入。”IMF对外关系总监莫雷(William Murray)说。
“第四支柱”自去年9月成立以来,引起全世界主张南北经济平等的民间组织极大兴趣。该组织在网络社区上成立“第四支柱论坛”供各国民间人士交流信息。目前已经有197人在此网络社区注册,他们分别来自拉美、非洲、美国、英国、东南亚等地。

今年9月,一份代表民间组织声音的《IMF治理改革建议》出炉。它汇集了全球金融新规则集团与亚非拉三大洲的多家民间组织6场视频会议的成果,并由牛津大学教授隆巴蒂(Domenico Lombardi)执笔写就。
民间组织的首要主张是改革执行董事会权力结构。目前的24席董事会事实是由8个代表单一国家的董事和16个代表177个国家的董事组成。“代表多国的董事很难与自己的选民有效合作,而这些选民包括最贫穷国家。” 格里斯格拉伯解释道。
该报告还主张对执行董事会和执行董事的工作效果进行评估。
9月8日,第四支柱的代表与IMF执行总裁卡恩在华盛顿举行会晤。10月1日,双方还打算在土耳其继续讨论。
“虽然现在看不出基金会采纳多少我们的意见,但它能够倾听就是好事。”9月29日,格里斯格拉伯在踏上去伊斯坦布尔的班机前在电话里告诉本报记者。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