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中国出口导向路径不会有根本性改变 [打印本页]

作者: lingq2080    时间: 2009-10-1 09:48
标题: 中国出口导向路径不会有根本性改变
上海证券报消息 最近一段时间,很多地方都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后危机时代中国出口导向的发展路径会不会改变,成了其中一个关键问题。
    在我们最近研究的一个东部县级市,当地政府也觉得非常困惑,如果按照过去这些年的发展速度,当地未来很可能成为一个100万人口的城市,但这么多的人口从哪来?这就涉及到对中国未来区域经济格局的判断,而这又与中国出口导向的发展路径是否会持续有关。对此,我们的判断是,中长期内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路径不会改变,这部分源于中国的人口结构,部分缘于国内消费的刚性。虽然内需可能会有所增长,但消费在短时间内仍然难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投资的高增长亦不可持续,这使得在危机过后,出口会重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而中国城市发展滞后于工业化,使得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这保证了在长期内,中国低价优质的劳动力依然会是一个主要竞争力。
    随着金融危机的恶化,需求不足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制约,而出口的增长在需求的增长中又一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2008年11月至今年6月,我国出口连续8个月负增长,当外需遇挫,投资又不可持续时,扩大内需之声四起。然而现实的情况则令许多出口企业陷入尴尬的境地,当把目标市场从国外转向国内时,企业突然感觉,原来国内市场的生意远不如国际市场好做,内需之策也仅仅是个短暂的考虑。当我们重新冷静下来思考,却发现中国经济有点“船大难掉头”了,内需与外需之间的矛盾,是伴随着以往快速的增长而出现的,内需提高是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经济将仍要寻求内需以外的增长点,这个增长点就只能是出口。
    首先,中国依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有比较优势。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目前大概有1.3至1.5亿的外出做工的农民工,除了这些人需要正式向城市居民转化外,农村仍有大约1.6亿左右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2亿左右工作于乡镇企业、私营企业或个体工商户,他们也需要进入城市工业,提升其生产率。所以,至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不会大幅度上升。与此同时,在投资推动下,中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持续上升,并且快于劳动成本上升的局面还将维持,从而保持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即使出现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只会逐渐弥合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成本上升趋势间的差距,而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制造的产品的低价优质的优势。





(责任编辑: 徐 朋 )

 新华视频 >>


国庆大型视频专题

空中梯队编队预演


张泉灵探秘群众游*

刘翔睡懒觉庆祝胜利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留言须知

只有新华网社区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网页 新闻 图片 视频 社区  



 相关报道


亚洲开发银行预测:中国经济2009年增长率将达8.2%
中国消费者更想消费了
广东外贸60年增长3700倍 见证“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越南今年前7个月对欧盟出口纺织品金额达9.39亿美元
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何去何从
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将给地方套上“紧箍咒”

 图片精选 >>


   · 灯笼造出壮观"Tiananmen城楼"
· 跳舞的“杰克逊”尸体
· “超级猫”风靡英国引恐惧


   · 巴西现怪鱼 鲨鱼头鳗鱼身
· 你的创意够“国庆”吗?
· “陆克文”海水中“起床”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