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世界鞋都 如履薄冰? [打印本页]

作者: 翠竹映清泉    时间: 2007-12-14 13:13
标题: 世界鞋都 如履薄冰?
世界鞋都 如履薄冰?
  全世界每年生产的十双新鞋子,就有一双产自东莞,当地因而号称“世界鞋都”。最近广东媒体报道,今年东莞有上百家鞋厂因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经营成本增加,加上人民币升值和政府持续收紧加工贸易政策,选择倒闭或外迁,全广东省倒闭的制鞋企业更多达1000家!

  有分析指广东省政府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希望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从珠三角转移出去。也有业界人士指出,即将在明年元旦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才是“压垮骆驼(鞋厂)的最后一根稻草”。

  广东制鞋企业主要集中在东莞、惠州、广州、鹤山和中山这几个城市,总共有5000至6000家。《羊城晚报》引述亚洲鞋业协会的数据报道,今年前三季度,广东已有1000家鞋厂及相关配套的企业,因各种因素或主动歇业倒闭,或被法院查封,或外迁其他地区。

  东莞制鞋工人2002年的最低月薪标准是450元(人民币,下同,约90新元),现在是690元,五年里增幅超过50%。实际上,整个珠三角的平均工资介于1000元到1500元之间,但企业仍然很难请人。“廉价劳动力”在珠三角,已经是过去式。

  亚洲鞋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朱卫平指出:“江西、安徽、湖南等地平均月工资成本比广东便宜200元左右,所以广东1000人的工厂,只招到三五百人,限制了制鞋的生产。”同时,江西、四川、湖南、江浙等地鞋业的崛起,分流了鞋业熟练工人和外地工人,广东一些支撑不下去的工厂只能关门大吉。

  亚洲鞋业协会主席、东莞市华坚国际集团董事长张华荣透露,该公司以前给外国品牌代工获取微薄的利润,一双鞋只能赚1、2美元(1.44至2.88新元),而平均出口价在14美元左右。原材料价格、水电费用、厂房租金不断上涨,但加工费和产品价格没涨,使许多工厂难以为继。

  朱卫平说,中国政府宣布从今年8月1日起扩大了《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东部地区从事加工贸易企业必须把保证金如实交给银行管理,中西部地区则不受此限制,使东部地区企业的资本成本一下提高了10%以上。

  此外,去年10月,欧盟宣布对中国皮鞋企业征收16.5%的反倾销税,为期两年。今年6月,台湾也对大陆6类鞋靴产品课征43.5%的反倾销税。有业内人士认为:“要不是今年欧元对人民币升值较快,中国鞋企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东莞美丽华鞋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巩伦贵、清远万邦鞋业协理郭炜文告诉本报,人民币升值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抵销了原材料涨价的冲击,真正动摇一些企业继续经营的信心,是即将实施的《劳动合同法》。
作者: 微笑任可    时间: 2007-12-18 17:10
:L :L :L
作者: 微笑任可    时间: 2007-12-18 17:10
:o :o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