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东方多瑙河"难破"马六甲瓶颈"
[打印本页]
作者:
dalilandy
时间:
2009-9-22 09:03
标题:
"东方多瑙河"难破"马六甲瓶颈"
2006年岁末,泰国清盛港码头依然熙熙攘攘,不过气氛较往常有些许凝重,来自中国、老挝、缅甸、泰国四国的官员和专家,正指挥着把300吨柴油,稳稳当当地装载在两条中国油船——“华泰3号”和“华泰5号”上。
这两条船属于西双版纳石化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当天,它们和“救助一号”巡航搜救船早早地就停靠在码头边,静待出发。随着笛声长鸣,“华泰3号”、“华泰5号”缓缓离开清盛港,开始沿着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驶向中国景洪港关累码头,进行成品油试运输,掀起了这条航道崭新的一页。
“整个航程有245公里,往返40个小时。当油船安全抵达关累码头,在工人用油管将柴油抽入新建的油库中后,码头上的群众都欢呼起来,庆祝这次成品油试运输取得成功。”西双版纳石化公司董事长柳天伟向《国际先驱导报》描述当时情景时,还难掩兴奋之情。
新的能源通道
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成品油试运输成功之所以广受关注,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将有效解决云南及西南地区的成品油供应紧张问题。
柳天伟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公司将把现有的2艘油船、每次410吨的运载量,扩大到10艘、每次2050吨的运能。按每艘油船每次运载150吨、每年运送100次计算,云南省每年可沿这条航道运进成品油20多万吨,且运费较国内内陆运输成本更低,每吨至少可以节省200元。
云南省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朱振明和南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陈利君认为,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成品油试运输的成功,无论运力大小,都标志着中国多了一条新的能源通道。
正式开通有待批准
被称为“东方多瑙河”的澜沧江-湄公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是亚洲唯一连接6国的国际河流,全长4880公里。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加快,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正在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贸易和旅游往来的“黄金水道”,为流域国家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目前,4国间相互开放的港点已经达到14个。航行于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上的中国籍船只已由最初的8艘增加到了现在的107艘,水上运输企业也从1家发展到现在的38家。
云南省航务管理局副局长曾昭文介绍,为了开辟澜沧江-湄公河成品油运输通道,提高航线运输安全和水域环境保护,云南省交通厅建造巡航搜救船、配备围油栏、吸油毡等,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同时,参与运输的西双版纳石化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还投资2000万元,在关累码头修建了容量为5000立方米、管道输送式的油库等附属设施。
曾昭文说,这次成品油试运输的成功将为下一步大批量运输作出探索,而正式成品油运输还待各自国家政府批准。
马六甲的替代之选?
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成品油试运输成功后,有专家和媒体提出,在不久的将来,这条航道有可能破解马六甲之困。
对此,朱振明认为,澜沧江-湄公河经过河道整治后只有100~200米宽,还存在河流枯水季节的问题,和十几公里宽的海峡相比,运力实在有限。现在有2艘专用油船,一次可运油300吨,即使将来随着船舶数量的增加和船本身运力的提高,也很难和通过马六甲海峡的万吨油船相比。
要突破马六甲瓶颈,按照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的发展状况,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