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意识形态之争仍在***世界
[打印本页]
作者:
岸上的猪
时间:
2009-9-22 09:02
标题:
意识形态之争仍在***世界
对立局面还会持续下去吗
阮宗泽:输出意识形态造成的动荡和灾难并不鲜见。伊拉克战争就是美国以武力输出民主的最新实践。美国还雄心勃勃地要把伊拉克这一民主样板推广到中东的其他国家。现在,伊拉克仿佛已变成了绞肉机,每天都在吞噬着无辜的生命,伊拉克的战乱还可能波及周边地区,成为一个动荡源。在刀光剑影中,民主如何才能保证伊拉克人民的安全?
全球化的发展正在改变国家的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联盟”论已经不合时宜。 一方面,各种威胁层出不穷,需要各国协力应对,这时候是不能讲种族、性别、信仰的。另一方面,即使有着同样的价值观,同样的意识形态,也难以保证它们之间不会有争端与冲突。美国可以一时组成“志愿者同盟”,但正如伊拉克战争所显示的那样,这种“志愿者同盟”是脆弱的、长久不了的,其他同伴已纷纷弃它而去,如今美国基本上在伊拉克是单兵作战,形单影只。这不能不发人深省。因此,西方应当放下身段,摘下有色眼镜,与其他国家平等相处,相互尊重,共同维护世界的多样性。
王义桅:意识形态是一个动态概念,是世界主要矛盾的主观反映。既有的意识形态对立消除了,新的意识形态对立又会产生。文化的底蕴和韧性为政治的演绎提供了不竭的源泉,这似乎成为国际政治的悲剧。历史上有“十字军东征”;如今,布什曾将反恐战争误说为新的“十字军东征”。政治正确性的原始冲动,当与安全感、优越感结合在一起时,就会造成巨大的破坏。美国对伊朗的政策,就在反核扩散、意识形态对峙和地缘政治考量的交织中形成,其对中东地区与世界和平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意识形态对立的表现各种各样,有的是国内意识形态外溢效应造成的,比如东亚民族主义高涨导致中日韩三角关系一度跌入低谷;有的是把国内标准国际化导致的,比如“邪恶轴心”论导致美国与一些国家的对抗,并集中表现为现代性与本土化、全球化与地区化的冲突之中。意识形态的原教旨化才是造成世界***的根本原因。比如,民主是手段而非目的,目的是民心、民祉。美国在中东地区推行民主,导致了该地区的动荡。当自由被奉为神的时候,就很难避免如此后果。面对失衡的世界和失范的全球化,急需树立“和而不同”的理念,妥善处理意识形态差异,遏制意识形态冲突愈演愈烈的局面。
楚树龙:现在,在从北美、西欧到日本、大洋洲的西方国家内,很多人担心由于伊斯兰极端势力给美国和西方带来了严重威胁,西方与整个伊斯兰世界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会逐渐演变得不可调和,其实这与伊拉克战争也有一定的关系。事实上,全球化大潮流势不可挡,全球化就是民主化、多样化,而不是美国化、西方化和单一化。伊拉克战争将留给美国和世人的最大的教训就是:任何人,包括最强大的国家,也不可能单凭自己的意志和力量实现自己的目标。可以说偏执的“意识形态战争”、“价值战争”、“文化、文明战争”的意识和行为注定没有生命力。因此我们也应该看到,无论是美国还是世界其他地方都存在一定的调整机制,不变化、不调整只能是死路一条。
这种对立对中国有什么样的影响
阮宗泽:因意识形态所造成的***对中国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它已经成为中国融入世界的障碍之一。如中国与八国集团(G8)的关系,尽管中国与八国已经有了不少接触,双边关系都在稳定发展,尽管有呼声希望中国加入该集团,但显而易见的障碍之一就是,G8不仅仅是一个富国俱乐部,更是一个“民主国家俱乐部”。在它们看来,在政治上,中国是难以达标的。当然,中国需要的是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中国的崛起为世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是对世界多样性的贡献。中国尊重各国的选择,无意输出意识形态;同时,也不会不假思索地接受别人的说教。
王义桅:意识形态的对立造成世界的***。作为高度卷入全球化的中国,自然不能置身事外。中国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也体现在中国在国际上倡导超越“你的”、“我的”的***世界观,以“天下无外”、“思想无外”的大度超越西方的“异端”观念,倡导和谐的意识形态观。为此,中国反对泛意识形态化,主张国际关系淡化意识形态影响,更反对动辄以意识形态划线,或以政治正确性自居,推行意识形态霸权。当然,反对意识形态化的办法,不是树立新的意识形态对立面,而是倡导更具包容性的观念,使各民族和谐相处。必要的力量制衡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意识形态成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工具。(本次讨论由查雯主持、整理。)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