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浅议国际贸易与世界和平的关系 [打印本页]

作者: langfanyun2001    时间: 2009-9-22 08:52
标题: 浅议国际贸易与世界和平的关系
一 所谓贸易和平论:基于互惠愿望的幻象
从理论上讲,国际贸易能够促进和强化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并对各国的国内政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国内商业集团会要求本国政府与外国合作,以扩大贸易机会、减少交易成本。这种经济上的紧密联系、乃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能让国际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和友好。孟德斯鸠在《法律的精神》中就认为:“贸易的自然效应就是促进和平;进行贸易谈判的两国会产生相互依赖的关系;如果一方有意购买而另一方有意出售,他们之间就会产生互惠的需求”。笔者将这种论调称为“贸易和平论”,并认为它只是一种政治幻象。

二 抓住各种机会谋利益:国际贸易的中立本质
国际贸易的逐利本性和商业本质,决定了它本身不是“和平使者”,更不是“和平大厦”的建设者。国际贸易从来没有意愿、也从来没有能力去支撑世界和平。它的意愿只是追逐商业利益。
从实践来看,首先,国际贸易带来的相互依赖并不必然导致世界和平。一战之前,欧洲各国的经济依赖程度已经相当高,但这并没有阻止世界大战的爆发。[①]其次,在和平环境和战争环境下,都能见到国际贸易的活跃身影,如美国在一战时大发战争贸易横财。
实际上,我们能观察到的现实是:在和平降临时,国际贸易“搭便车”,坐享其成。当战争的意志降临时,国际贸易根本没有力量去阻止战车的履带碾过边境的界碑。虽然南联盟的计算机等大量现代化设备是从美国进口的,但这些经济利益并没有阻止1999年科索沃战争的爆发。
三 中间变量与和平公式:贸易与和平背后的指挥棒
“贸易和平论”失灵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在理论上进行分析后认为,“经济性相互依赖”与“世界和平”之间只存在着“间接相关”的关系,而不是“直接相关”的关系。这是“贸易和平论”失效的根本原因。
我们设定“经济性相互依赖”为自变量r,“世界和平”为因变量p。我们认为,它们之间不能直接划等号,而是存在着一个中间变量x。三者一起构成了“和平公式”:p=x(r),即世界和平=x(经济性相互依赖)。
x到底是什么?它就是影响和平衡r和p之间关系的综合因素。2007 年9 月8 日,WTO 总干事拉米在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演讲中指出,“国际贸易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成为国际安全的重要支柱。这一条件与规则、政策和机构都有关”。“历史中也不乏有恶性贸易关系导致国际关系紧张,甚至战争的例子。”“我们也需要正确的国际、国内政策,但这些问题大多在世界贸易组织的管辖之外。”[②]为了领会这些话的含义,我们必须深入理解以下几个问题。
(一)战争的内涵。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而政治是包含着利益、理想、信仰的大概念。[③]国际贸易仅给交易方带来了经济利益。而国家是理性和情感的混合体(它既要逐利又要坚持政治理念,还要考虑领导人的个人偏好和广大民众形成的社会情绪)。
因此,单枪匹马的国际贸易,是难以对世界和平进程做出有效贡献的。国家意愿才能发挥主导作用。WTO 总干事拉米无奈地承认,我们虽然可以通过规则的制定和机构的设置来确保国际贸易有利于和平的实现,但仅仅做这些,还是远远无法实现目的的。我们还需要正确的国际、国内政策的支持,而这些问题大多在世界贸易组织的管辖之外,是国际贸易鞭长莫及的不可控因素。[④]笔者认为,“国际、国内政策”受“国家理性和情感”的混合支配。
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显而易见的国家心理:有时候,钱,我可以不赚或少赚;为了理想、信仰等政治诉求,我甚至可以放弃当前的全部经济利益。
这种国家心理能够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就像一战前,德国为了实现政治抱负,主动推翻了跨境货车,取而代之的是装满士兵的军列。在德国咄咄逼人的态势面前,英法等国也迅速放弃了众多贸易机会,陈兵百万,疯狂“烧钱”,大整军备。1914年6月28日至7月28日,短短一个月时间,国际贸易在欧洲构筑的“经济愉悦”就变成了阴森恐怖的火线硝烟。
(二)国际贸易的商业本质。这一本质决定了国际贸易不是公益行为,不是有着良好动机的慈善事业;它只怀有一个中立的动机。国际贸易互动在交易方处于和平状态时,能够增进彼此的好感和提高各方对利益的预期;在交易方兵戎相见的时候,国际贸易便会“忍痛割爱”,毫不迟疑地告别商业盟友。这类商业上的联盟是最不可靠的,因为它缺少信仰和道义的内在支撑。

(三)贸易扩张也经常会带来恐惧,引发国际冲突。WTO 总干事拉米指出,能源稀缺,环境恶化,各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日益依赖所导致的脆弱性和“反安全”连锁反应,都让国际社会日益担忧。贸易开放中赢家和输家间的不平衡对经济脆弱的社会和国家而言更为危险。国外制造商加剧了社会经济结构中的竞争,引发了社会不安定因素。[⑤]这也证明,国际贸易有时候是直接危害和平的,从而有力地驳斥了“贸易和平论”。

四 结论:国际贸易的无能源于世界和平的本质属性
我们认为,世界和平不是由国际贸易自动带来的,更不是由国际贸易创造的。国际贸易既不能直接促进世界和平,也没有能力直接导致世界和平的毁灭。它只是一种寄生在世界大环境下的逐利机制。世界和平从本质上讲是一个政治问题而不是经济问题,是政治利益的反复博弈问题而不是经济利益的简单分配问题。我们不得不承认,政治的融洽并不等于人心的统一,分钱的均衡并不等于心理的平衡。有些国家坚称自己的国家使命是领导世界而不是简单地造福民众,就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点。就连WTO 总干事拉米也哀叹:“无论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开放体系对其(全球安全和稳定)能有多大的帮助,仅靠贸易开放还是不能完全消除人们自身局限性所导致的紧张局势。”“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究竟谁能完成(维护全球安全和稳定)这个任务?现在还是未知数。”[⑥]作为国际贸易界的权威,拉米对国际贸易的“和平职能”没有信心,甚至根本不敢认可这一职能。可见,“贸易和平论”的幻景在现实的挑战面前,难逃破灭的命运。




[①]亨利?基辛格著,顾淑馨等译,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年1月第一版
[②]拉米著,李晓译,傅星国校,贸易与和平——WTO 总干事拉米谈贸易与全球安全,WTO 经济导刊,2007 年第11 期
[③]戴旭评《集结号》:解放军不能接受这样的质问,http://bbs.tiexue.net/post2_2558719_1.html
[④]拉米著,李晓译,傅星国校,贸易与和平——WTO 总干事拉米谈贸易与全球安全,WTO 经济导刊,2007 年第11 期
[⑤]拉米著,李晓译,傅星国校,贸易与和平——WTO 总干事拉米谈贸易与全球安全,WTO 经济导刊,2007 年第11 期
[⑥]同上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