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国家间政治》摩根索 下载 [打印本页]

作者: 白鹤    时间: 2007-11-21 09:27
标题: 《国家间政治》摩根索 下载

作者: flora_606    时间: 2007-11-23 17:51
kankan
作者: yuanmeimei    时间: 2007-11-23 18: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wht0305    时间: 2007-11-24 11:51
谢谢·~
作者: 万松行秀123    时间: 2007-11-24 12:52
恢复一个。。。
作者: hugeorge    时间: 2007-11-24 15:19
标题: dddd
dddd
作者: lijinzhu2000    时间: 2007-11-24 16:00
谢谢
作者: datou    时间: 2007-11-27 22:01
:P
作者: jingerfei    时间: 2007-11-27 23:52
谢谢
作者: solomonman52    时间: 2007-11-28 10:48
继续顶
:( :(
作者: solomonman52    时间: 2007-11-28 10:48
:D
作者: jiedeng-110    时间: 2007-11-30 03:28
ll
作者: 久米仙人    时间: 2007-12-2 14:30
真的觉得这个网站好好,有这么多人的热心帮忙与指导!感谢你们
作者: 久米仙人    时间: 2007-12-2 14:30
:D
作者: 久米仙人    时间: 2007-12-2 14:30
:$
作者: 久米仙人    时间: 2007-12-2 14:31
:@
作者: 久米仙人    时间: 2007-12-2 14:38
我怎么还看不到啊:lol :$
作者: 久米仙人    时间: 2007-12-2 14:38
:call:
作者: 久米仙人    时间: 2007-12-2 14:38
:loveliness:
作者: 久米仙人    时间: 2007-12-2 14:38
:funk:
作者: 久米仙人    时间: 2007-12-2 14:39
我好象是来捣乱了...不敢了...
作者: 久米仙人    时间: 2007-12-2 14:39
还有最后一个就是20个拉
作者: ganb05    时间: 2007-12-6 03:44
顶!!!!!!!!!!!!!!!!
作者: dullums    时间: 2007-12-11 22:01
标题: 请问...怎么才能有积分......
rt.....
很需要这本书.....只是在这里才看到了.....
作者: dullums    时间: 2007-12-11 22:52
这下该到了吧......:lol
作者: dullums    时间: 2007-12-11 22:54
:$ 发了一晚上贴.....居然不存在........:$ :$ :$ :$ :$ :$ :$
作者: ganb05    时间: 2007-12-12 00:38
顶一下
作者: ganb05    时间: 2007-12-12 11:43
怎么看不见啊???晕
作者: vickysino    时间: 2007-12-13 15:56
看看我的积分:(
作者: vickysino    时间: 2007-12-13 15:57
北大新版的82大洋 好贵啊啊啊:P
作者: vickysino    时间: 2007-12-13 16:12
进来道谢的~感恩多谢
作者: yingw82    时间: 2007-12-14 20:37
得好好看看
作者: 8012    时间: 2007-12-14 22:32
偶也想看:$ :$
作者: hades    时间: 2007-12-18 21:24
;P :@ :( :D :'( :L
作者: lidesci1986    时间: 2007-12-19 10:32
好!
作者: wgjun219    时间: 2008-1-14 06:39
谢谢
作者: nudtndugyt    时间: 2008-1-14 19: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nudtndugyt    时间: 2008-1-14 19: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yingw82    时间: 2008-1-15 10:35
想看看
作者: yingw82    时间: 2008-1-15 10:36
真想看看
作者: qwt_xq1001    时间: 2008-2-2 02:53
看看再说111111
作者: xiaoxin1220    时间: 2008-2-9 23:37
看看
作者: xiaoxin1220    时间: 2008-2-9 23:45
无法下载啊····
:$
作者: feifeifei88    时间: 2008-2-21 17: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yf111222    时间: 2008-2-21 18: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江畔寻月    时间: 2008-2-23 01:3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水边的少女    时间: 2008-3-1 21:38
xiexie ~~~~~~~~~~~~~
作者: 江南剑侠    时间: 2008-3-15 12:05
LZ无法下载这个啊·~~是不是链接过期了 麻烦再发一下 很经典的书~~!要买的话60-70呢~~~~或者你开个要国关币的帖子??跪求~~!!
作者: dingyihang    时间: 2008-3-15 12: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dingyihang    时间: 2008-3-15 12:5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xh66289    时间: 2008-3-17 09: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xh66289    时间: 2008-3-17 09: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xh66289    时间: 2008-3-17 09: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xh66289    时间: 2008-3-17 09: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xh66289    时间: 2008-3-17 09: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xh66289    时间: 2008-3-17 09: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xh66289    时间: 2008-3-17 09: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xh66289    时间: 2008-3-17 09: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xh66289    时间: 2008-3-17 09: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xh66289    时间: 2008-3-17 09: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xh66289    时间: 2008-3-17 09: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xh66289    时间: 2008-3-17 09: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xh66289    时间: 2008-3-17 09: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xh66289    时间: 2008-3-17 09: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xh66289    时间: 2008-3-17 09: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xh66289    时间: 2008-3-17 09: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xh66289    时间: 2008-3-17 09:5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xh66289    时间: 2008-3-17 09:5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xh66289    时间: 2008-3-17 09:5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kanigia2008    时间: 2008-3-19 08:20
标题: ok
ok
作者: dengwei    时间: 2008-3-19 10:47
标题: 回复 1# 的帖子
AF
作者: phoenix涤生    时间: 2008-3-21 11:13
谢谢
作者: yaochuchu    时间: 2008-3-24 16:24
标题: 关于联合国的资料共享
什么是国际关系
1、国际关系乃一个大系统,包括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党史中的国际部分、国际政治经济学、中外政治制度中的国际部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类,而国际关系也要按照地缘分为几个不同方向。在准备考研之前,最好先想清楚你打算研究什么,为什么要研究。另外千万注意:越是研究富裕地方的方向越难考(一般来说打算研究亚非的显然要比打算研究美欧日的少得多的多得多,当然我说的是打算)。
2、国际关系的一般定义(根据现实主义学派)基本上是国际政治行为体在国际社会中围绕权力、权利与利益进行的外向型活动的总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等的互动。它并不是单纯的政治斗争(但是的确,政治斗争要占主要地位,经济和文化等等的关系都要靠政治关系来反映)。
3、国内研究国际关系最为顶尖的三所大学是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这并不是说别的学校就不好,但门类最全,理念最新,对研究生个人发展最有利的即这三所(社科院之类研究机构不计入其内)。个人意见是,如果对自身智商没有怀疑并且真的是下了很大的决心要做一个研究生而不是去拿一个硕士文凭,最好考这三所之一,无论是考完工作还是继续深造都有绝对的好处,而且考研这回事并不像考大学那么难,这是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最大区别。当然,我并没有贬低其他学校的意思,任何学校都有高手和低手,但我想挑战一下自己总是好事。
4、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有所区别,但是国内政治也需要研究,否则无法了解内政对于外交的影响。
5、国际关系考研一般都是两门:政治学原理和国际关系史(少数学校要考中国外交史或者国际政治经济学,如外交学院要考后者),对于多考的学校,个人认为不报为好(尤其是非经济专业的学生),否则实在是不好转这个弯(而且据说考政治经济学的话要考数学,那可是个比较麻烦的玩意儿)。另外,明年起全国按照一级学科划类组织统一考试,这是一个变数,不知道政治经济学是否会让所有的学生一起考,因为具体的大纲还没有出来,因此现在对于2008年的考研专业课会怎么样还不好说。
6、了解了专业课考什么之后当然就是拿着参考书学习了。政治和英语是跨专业的两根救命稻草,切不能丢。
7、根据学校不同,考研潜规则要不要实施视情况而定。(北大、清华是录取以后分方向,因此见导师基本不必了,其他学校不知道)
国际关系历来是考研不温不火的专业——尽管这个说法有些人可能不大同意。我的意思是,以北大为例,它既不像光华、法学院等等那么让人趋之若鹜(基本上光华录取比低于20:1就很不错了),也不像哲学、考古、宗教学那么冷清。但是其报名人数依然是不少的。以2007年为例,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报名248人,实录应为30人,基本上八比一(当然,报名的有这么多,并不代表都去参加,也不代表都有充分的准备)。就学院下面的各系而言,比例大概也差不多(不要以为党史没人考哦)。但是要注意:国际关系作为一个政治学学科,其就业前景——我的意思是到企业去就业——并不十分乐观。因此,除非你是真的打算做大学教师或者做个学者,否则考之前要三思,而选择做学者基本就是选择清贫——学者对于知识的追求并不是现实的,而是理想化的,这必然导致他们并不能为自己谋求什么财富——毕竟在学位热降温的大环境中,一个专业不对口的硕士可能还比不过一个专业对口的学士。

7、利用一切时间读理论专著,这个非常必要。国际政治学/国际关系学作为舶来品,西方对其进行专门的理论研究已经进行了近百年(正式提出国际关系学的概念是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因而西方国际政治流派也众多,包括现实主义流派、理想主义流派、新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流派)、新自由主义(复合相互依存)流派和建构主义流派等等等等,其中自然不乏名家大师。看一看他们的书是十分必要的。推荐的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和McGraw-Hill公司联合出版的一套影印版原著(英文版的),对于学外语的同学我想这些书并不难懂(当然要搞懂里面的术语)。另外还有一本《1919-1939:20年危机》(英国:爱德华·卡尔),此书上了2007年北大的国关史考题,在国际关系学界的地位同样不容忽视。另外,国内的书推荐王缉思、王逸舟和俞正墚(这个字好像写错了,书不在手头,反正最后这位是复旦的,前面两位一位是北大国关院的院长一位是社科院国关的权威)等人的著作。这些书对于更好地理解两门专业课的知识(尤其是国际关系史中历史背后的一系列理论层面的东西)和准备复试都非常重要。
此外,国际关系学著作之外的西方政治学甚至哲学著作有时间最好也看一看(推荐看一看西方哲学史,最好是外国人自己写的版本,这对于了解西方民族深层面的东西有利,也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国际政治行为,甚至分析西方的理论流派)。这并不是无用功,对于一个文科学生(尤其是政治学学生)来说,不少名校都会要求你对整个人类文明都有一定的了解。
如果你是大三在读的话,利用这半年——到明年六月份开始准备考研应该来得及——的课余时间看一看这些原著是很有好处的,如果已经毕业,那么就要更加辛苦了(当然,如果现在没有在工作,那么除外)。当然,把一部分书放到考研初试结束之后再看也来得及。这些东西之外就是要关注一些国际新闻以及各报刊杂志电视台对于国际时事的点评,这些东西都十分重要,说不定就会出现在专业课考试里面。

8、最后,网络资源不可忽视。不仅能查到许多书本上没有而你又需要知道的名词,最关键的是可以和那些成功者——不仅仅是考国关的,只要是考研成功的,他们至少在基础课方面的经验都值得借鉴——交流经验,或者和研友们交流经验。
总之一句话:考研是种挑战,考国关更是种挑战。如果你下定决心要考研而不是重在参与的话,那将是对你身心及整个人生深层次意义的挑战
作者: yaochuchu    时间: 2008-3-24 16:25
标题: 软实力
中国软实力正不断上升
约瑟夫•奈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他提出的“软实力”概念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去年年底,他在美国《华尔街日报》上发表文章《中国软实力的崛起》。文章指出,中国软实力的崛起已经对美国利益构成威胁。如何判断中国的软实力,记者就此专访了来华访问的约瑟夫•奈先生。 ■美国如果采取措施遏制中国软实力的发展,那是不正确的1 记者:您在《中国软实力的崛起》中提到,美国需要遏制中国软实力的发展。中国的软实力到底有多强,真的已经对美国构成威胁了吗? 奈:我在《中国软实力的崛起》这篇文章中并没有使用“遏制”这个词,这应该是中文翻译的一个错误。事实上,我认为,美国如果采取措施遏制中国软实力的发展,那是不正确的。我真实的意思是,中国的软实力正在崛起,而美国的软实力却呈现下降的趋势。美国应当看到这一点并做出相应努力。在我看来,中国软实力的崛起和美国软实力的提升,两者并不矛盾。相反,这两者应该相互补充,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中美关系。   2记者:您在2004年出版的《软实力:世界政治中的成功之道》一书中,既不看好也不强调中国的软实力,而且认为同美国相比,中国的软实力微不足道。为什么短短一年时间,您就觉得中国软实力增强迅速?   奈:我在《软实力:世界政治中的成功之道》一书中关注的主要是美国国内关于软实力的辩论,尤其是关于伊拉克战争对美国软实力产生的影响。因此我没有花太多的篇幅来评论其他国家的软实力。在这本书出版以后,我又进一步研究了中国近年来的发展状况,结论是中国的软实力正在不断上升。所以我2005年底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了《中国软实力的崛起》这篇文章。文章中提出的观点正是对我2004年书中未来得及展开的部分的补充。   3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国软实力提高对美国的影响? 奈:中国软实力提高可以给美国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不好的影响。这取决于中国如何运用自己的软实力。目前中美都认识到了保持良好双边关系的重要性。中美两国对各自软实力的运用可以达到互利和双赢的效果。 ■通过国际性文化活动推广中国软实力  1记者:您觉得,中国文化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地方在哪里? 奈:中国文化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吸引力。中国的传统艺术和文化,例如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中国的书法、绘画、中国功夫,甚至中国的饮食和传统服饰等,在美国都很受欢迎。 2记者:在西方推广中国文化,您觉得,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 奈: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在世界上一直具有相当的影响。中国可以通过多举行一些国际性的文化活动来向西方展示和推广中国文化,特别是传统儒家文化。3记者:您怎么看待姚明现象?姚明所体现的是中国的软实力吗?  奈:我认为美国人能够喜爱一位来自中国的体育明星是件很好的事情。中美关系中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相互的担忧和不了解。姚明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的吸引力,他的影响使得美国人可以更多地了解中国,逐渐消解人们心中对中国的担忧。 4记者:事实上,与美国相比,中国软实力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您觉得中美软实力的差距主要在哪个领域?  奈:美国的软实力有一部分来自于我们的流行文化,比如好莱坞电影。但是,美国政府实施的政策,特别是伊拉克战争的政策,已经损害了自身的软实力。因此我认为,中国可以通过执行好的内外政策来缩小中美软实力的差距。 5记者:听说您是一位中国女孩的祖父,收养了她,您有更多机会了解中国吧? 奈:的确如此。我们全家都深爱这个小姑娘。她今年4岁了。我希望等她长大了能带她回到中国,让她知道自己的根在这里。 ■一些小国家对软实力的运用给我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1记者:为什么您会认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过? 奈:当今世界正发生着巨大的变革。经济、文化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所有国家,包括美国,都要学会通过新的权力资源,即软实力,来实现其目标:增进相互依存、参与国际体系、共享人类文化。因此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 2记者:如果说,软实力概括了非官方的一切影响,那么怎样来判断这些影响的大小呢?有一个固定而统一的标准?  奈:软实力就其来源来说可以分为资源权力和行为权力。资源权力也许还是可以衡量的,但行为权力则难以衡量。在信息时代的条件下,软实力强调的是吸引力这一无形力量,而吸引力是不可能被量化的。 2记者:除了美国,哪个国家的软实力表现给了你最深刻的印象?  奈:我认为中国和印度是世界大国中软实力增长较快的。日本如果能改变它的某些对外政策,其软实力也能得到提升。但是一些小国家对软实力的运用给我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新加坡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 3记者:目前,美国文化在全球最具吸引力,您觉得这种状态会持续多久?伊斯兰文化、印度文化或中国文化有可能取代美国文化在全球的地位吗?  奈:我认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文化都将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文化。我不希望它成为唯一的和主导性的文化。有人认为全球化就是美国化,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我认为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各种文化会变得越来越相互吸引。世界不应仅由一个霸权文化所控制,而应该保持文化的多样性。 ■美国需要改变现有的对外政策  1记者:布什政府从2005年开始注重外交和软实力,目的是为了改变美国因伊战造成的艰难处境。您对此是怎么看的?  奈:布什总统在他的第一任期内的确对美国软实力的运用不够重视。事实上,负责公共外交的助理国务卿的职位在他的这一任期中空缺了很长时间。但在第二任期内,总统认识到这样做是不正确的。他不仅任命了他的前政治顾问卡伦•休斯担任这一要职,还增加了用于公共外交的预算。显然,布什总统正给予公共外交和软实力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这还远远不够。布什政府还需要调整其外交政策。正如广告界人士常说的那样,再高明的广告也卖不出糟糕的产品。因此我认为,在布什政府找到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的可行途径以前,美国的软实力将无法完全恢复。 2记者:您认为,美国应该而且必须领导世界,但在现实中,美国的“领袖资本”却已在不断流失。您觉得目前的美国能领导世界吗?  奈:我认为,在未来几十年中,美国仍将是处于支配地位的军事强国。尽管中国经济一直持续快速地增长,美国经济还是能够保持其强势地位。到2025年,美国的经济规模仍旧比中国的大3倍。但关键的问题在于美国的软实力在未来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果美国过于依赖自己的硬实力,那么它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将会遭到削弱。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认为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国非常不受欢迎,但在美国改变对外政策后,它的软实力得以恢复。所以,目前美国要想继续领导世界,必须改变现有的对外政策。  3记者:有一句俗话“弱国无外交”,因此,有人反驳您说,美国就是依仗自己的霸权地位,在世界强制推行软实力,用美国方式解释世界。您对此怎么看?  奈:我同意“弱国无外交”这个观点。然而,让我们以挪威为例,它是一个只有不到500万人口的小国。但挪威制定了一系列海外援助计划,并积极致力于创造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这使得挪威拥有了超出其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影响力。因此一个经济、军事实力薄弱的国家也可能拥有强大的软实力。 我认为,任何国家或非政府组织都可以运用软实力。甚至本•拉登也能对某些人拥有软实力。那些人不是被迫去追随他的,而是因为他们被本•拉登的理念所吸引,即便这些理念是不好的。在我看来,软实力是不依赖于硬实力的,经济、军事实力薄弱的国家或非政府组织并不必然缺乏软实力。
作者: yaochuchu    时间: 2008-3-24 16:27
标题: 《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 钱其琛99
《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 钱其琛99
   时光荏苒,风云变幻,新中国外交胜利地渡过了五十个春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的喜庆日子里,作为一名外交工作者,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一百年间,我国历届反动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中华民族饱受了列强的欺凌掠夺。中国***从它成立的那一天起,就为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争取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彻底结束旧中国的屈辱外交进行了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早在1922年,中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就明确指出,中国人民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1924年初,中国***人起草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坚决要求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华特权。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以彻底地将中国从帝国主义压榨之下解放出来为目的。宣布中国民族的完全自主与独立,不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的政治上、经济上的一切特权。宣布一切与反革命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无效。否认反革命政府的一切外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主张“在不丧失领土主权的范围内,和一切反对日本侵略主义的国家订立反侵略的同盟及抗日的军事协定”,“拥护国际和平阵线,反对德意日侵略阵线”。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政府在美国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再一次被迫拿起武器,进行伟大的解放战争。中国***一方面坚持反对美国侵略和干涉的严正立场,对美国在“调处”国共内战的掩护下扶蒋**的行径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另一方面也明确声明:即将在解放战争烈火中诞生的新中国愿意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愿意同它们实行友好合作,愿意恢复和发展国际间的通商事业,以利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结束了长期受侵略、被压迫、遭凌辱的历史,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纪元,中国外交也揭开了新的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分析国际形势、制定对外政策的指针,并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独立自主和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原则。它十分珍惜自己的独立和主权,也大力支持被压迫国家争取和维护独立主权的斗争和为发展民族经济所作的努力。在尖锐复杂的国际斗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不渝地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友好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和繁荣。
   本着上述基本原则,五十年来,我国外交在毛**、邓小平、江**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严峻考验,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我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不断巩固和加强,同各大国和发达国家的关系逐步改善和发展,多边外交日益活跃,祖国统一大业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从而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越来越有利的国际环境。
 新中国外交的五十年是波澜壮阔的五十年。这一光辉历程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
一、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末期 二、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末
三、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期 四、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 五、九十年代
一、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末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为此,毛**主席早在建国前夕就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
1“另起炉灶”,就是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旧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要在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之后,再请客人进来,以免敌对者“钻进来”捣乱。
3“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这包含两方面的涵义:第一、“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结成国内的统一战线,并由此发展到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第二、“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人民,共同奋斗。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统一战线”。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为实施这一战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步骤:
    首先,我国同苏联和各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主席、周恩来总理赴苏访问,并同苏联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取代旧中国同苏联签订的、有损中国权益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加强中苏两国的友好合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外来侵略,有利于我国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与此同时,我国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也获得全面发展,从而大大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对维护远东和世界的和平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是区别于旧中国外交的最主要特征,它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我国在实行“一边倒”战略的同时,始终坚持这一方针。毛**主席明确指出,要用自己的脑袋思考,要用自己的腿走路。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从这一立场出发,即使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也没有放弃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批评和DIZHI。1956年,波兰和匈牙利事件发生后,刘少奇和邓小平同志受**中央委派访问了苏联,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强调必须承认社会主义各国和各国共产党之间的独立原则和平等原则,并转达了毛**同志关于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也应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建议。同年11月,毛**主席又公开指出,忽视各国平等的错误,“就其性质来说,是资产阶级沙文主义的错误。这种错误,特别是大国沙文主义的错误,对于社会主义各国的团结和共同事业,必然会带来严重的损害。”
    第二、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五十年代初期,毛**主席就提出了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和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思想。据此,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底进一步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次年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同上述两国正式倡议将这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此后不久,毛主席又明确提出:“应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他还说:“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和平共处”。40多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
    为促进亚非国家团结与合作,我国积极支持并参加了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这是战后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办,而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周总理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挫败了美国破坏和***会议的图谋,推动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达成了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为加强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亚非会议以后,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又有一些亚非国家同我国建交。与此同时,我国为恢复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合法席位开展了坚持不懈的斗争,揭露了美国把约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新中国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的无理行径,为后来最终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准备了条件。
    第三,坚决反对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它不仅企图在政治上孤立中国,在经济上扼杀中国,而且企图从朝鲜、越南和台湾三个方面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中国不得不在三条战线上同美国展开严肃的斗争。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对朝鲜进行大规模军事干涉,并派兵侵占我国领土台湾,直接威胁我国安全。中国遂决定应朝方要求派志愿军入朝参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军事和外交两条战线同美国进行面对面的较量,终于迫使美国不得不于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美国在入侵朝鲜的同时,加紧干涉印度支那。美国的行动不仅是支持FaGuo殖民主义镇压印度支那人民,而且对中国南方边陲的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中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全力支持越南人民反抗FaGuo殖民主义和美国的干涉,为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和实现越南北半部的完全解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抗美援朝和援越抗法斗争的胜利表明,新中国已成为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1954年4月,我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关于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团与会,并以原则坚定、策略灵活的高超外交艺术,同其他与会国一道,排除了美国的干挠,为上述问题的解决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我国从五十年代起就同美国在台湾问题上进行了坚决有力的斗争。1950年11月,我国政府特派代表伍修权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向全世界揭露和控诉美国侵略我国台湾的罪行。1954年12月,美国同蒋介石集团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并支持蒋军对大陆和沿海进行军事骚扰。我坚决反击,一举解放了一江山岛。美国陷入恐慌,匆忙要求联合国秘书长出面斡旋,企图阻止中国采取进一步的行动。我国发表声明严正指出,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联合国和任何国家都无权干涉。在我坚决反击下,国民党军队弃守大陈岛,我解放了浙江沿海岛屿。
     中国政府和人民在坚决反对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同时,积极寻求缓和同美国的紧张关系。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参加亚非会议期间发表声明:“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远东紧张局势的问题,特别是和缓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中国政府的和平诚意得到了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普遍赞赏,并对美国形成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不得不表示,不排除同中国进行双边谈判的可能性,从而为日后中美大使级会谈开辟了道路。
作者: wuxiao    时间: 2008-3-24 19:43
谢谢
作者: lost365    时间: 2008-3-25 10:58
看看
作者: yidianyidi163    时间: 2008-4-3 17:2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aolihua2597    时间: 2008-4-4 13:07
谢谢
作者: 0720cherry    时间: 2008-4-5 21: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yidianyidi163    时间: 2008-4-6 01: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yaochuchu    时间: 2008-4-6 11:08
标题: 一、和平发展合作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在和平发展合作旗帜的指引下,中国外交开拓进取,为国内建设服务,也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和平发展合作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人类社会前进的步伐加快,新情况、新矛盾层出不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使命。
  国际社会在探索与实践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应该站在时代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高度,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努力扩大各国利益的汇合点,寻求互利共赢。
  ——维护共同安全需要合作。非传统安全威胁增加并与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各类安全问题的跨国性、相关性、突发性日益增强。一国的安全与地区和全球安全紧密相联。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有效地解决各国共同的安全问题。冷战思维、单边主义、武力至上行不通。
  ——实现共同发展需要合作。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也加剧了发展的不平衡,一部分国家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全球化的经济需要全球性的合作。通过合作,才能逐步解决全球发展失衡问题,有效防范经济和金融风险;才能帮助各国抓住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实现共同发展。
  ——推进不同文明和谐共存需要合作。信息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也使国与国和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各种文明只有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取长补短,加强沟通、对话与合作,才能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为人类的共同进步作出贡献。
  近年来,国际社会多领域、多层次、多渠道的合作,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现实选择。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合作的追求,已汇成时代潮流。
  二、坚持和平发展合作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所决定的
  中国长期坚持在《联合国宪章》精神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坚持反对侵略战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人民最需要和最珍爱的就是和平与发展。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力量。我们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就是世界和平得到维护、共同发展得到推进的国际环境和历史进程。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在这一大的战略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
  爱好和平、讲信修睦、协和万邦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在对外交往中,崇尚亲仁善邻,主张和而不同,追求普遍和谐。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是中国外交取之不尽的智慧源泉。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誉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黄金法则”,镌刻于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厅。中国的发展将为人类的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的道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道路;一条勇于参与和平国际竞争又坚持广泛合作的道路。中国选择这条道路,就是要顺应时代潮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就是要超越传统模式,坚持主要依靠中国自身的力量和改革创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和平发展合作的思想,是对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丰富和发展
  中国政府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张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和强弱,都应一律平等,友好相处。各国应在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和扩大经济、科技和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中国的这一主张,维护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赢得了广泛赞誉。
  进入新世纪,中国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在外交实践中相继提出一系列新的思路和主张,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积极倡导公正、合理的新秩序观。中国主张,应推进多边主义,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法制化,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作为国际多边机制的核心和实践多边主义的重要舞台,联合国应进行必要、合理的改革,尤其要最大限度地照顾发展中国家的合理要求和关切。
  认真实践以平等互利为核心的新发展观。中国主张,各国在追求发展的进程中应努力实现互利共赢,鼓励彼此开放而不是相互封闭,公平竞争而不是损人利己,优势互补而不是以邻为壑。国际社会应加强协调,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保证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平等参与。建立开放、公平的贸易体制,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体制。通过对话妥善解决经贸摩擦,反对动辄采取单方面制裁和报复措施。
  推动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为主要内容的新安全观。中国主张,各国在安全上应相互信任,通过互利合作维护地区和国际安全。坚持以协商化解矛盾,以合作谋求稳定。中国支持开展安全对话和建立区域安全合作机制,加强和深化多边安全合作,解决共同面临的安全威胁和挑战。中国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主张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并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
  主张形成以尊重多样性为特点的新文明观。中国认为,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共同遗产和走向昌盛的宝贵源泉,应努力加以维护。各国人民根据本国国情自主选择发展道路是不可剥夺的权利,必须予以尊重。各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在“文明对话”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构建和谐的世界。
  中国政府的上述主张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普遍要求,将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四、和平发展合作旗帜指引中国外交不断取得新成就
  努力促进亚洲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在维护地区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周边国家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
  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从亚洲国家共同利益出发,坚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并向有关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亚洲国家最终战胜危机发挥了重大作用。
  印度洋地震海啸灾难发生后,中国政府和人民与受灾国政府和人民心心相系,迅速作出反应,开展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对外救援行动。
  在朝核问题上,中国从大局出发,坚持不懈,积极斡旋,先后促成三方和六方会谈,避免了半岛紧张局势升级,为维护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中国是亚洲区域合作的积极参与者和支持者,在东盟与中国、东盟与中日韩、上海合作组织、东盟地区论坛、亚洲合作对话机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区域合作中,中国坚持协商一致、平等互利、循序渐进的原则,照顾各方利益和关切,以实际行动推动与亚洲国家的共同发展。
  中国的发展已经成为亚洲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6年以来,中国对亚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2004年,中国同亚洲的贸易额达6650.3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57.6%。抓住中国发展的机遇,扩大同中国的互利合作,已经成为其它亚洲国家的普遍选择。
  中国本着互谅互让、公平合理的原则,通过磋商与谈判,与俄罗斯等国全面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与印度签署了关于解决两国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中国与东盟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与菲律宾、越南在南海地区共同开发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的基本立足点。新形势下,中国努力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探索与发展中国家互利合作的新领域、新途径。继续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克服困难,增强自主发展的能力。向亚非最不发达国家提供了优惠关税待遇,并减免了38个亚非发展中国家137.78亿人民币的债务。积极推动建立中非和中阿合作论坛,加强新形势下与发展中国家的集体对话与合作。
  稳定和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关系,积极维护和促进世界的战略稳定。中国与主要大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努力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妥善处理分歧,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
  中美关系总体保持稳定和发展。双方各层次对话与交往密切,增进了相互理解与信任。两国在经济、科技、反恐、防扩散、地区安全等领域的对话与合作不断加强。这符合双方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继续深化,两国领导人交往密切,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能源等领域的互利合作不断加强,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密切配合、协作,共同推动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
  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不断充实。中国与欧盟及其成员国保持密切的高层往来。2004年,中国和欧盟分别成为对方的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欧在文化、科技、教育、环保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保持蓬勃发展的势头。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经济合作密切,人员往来频繁。中方重视中日关系。面对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中出现的复杂局面,中国主张双方、特别是两国领导人应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严格遵循中日间三个政治文件确立的原则,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加强交流与合作,消除障碍,为两国关系稳定健康地发展创造条件。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推进国际合作。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维护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权威和作用,广泛开展在反恐、军控、维和、发展、人权、司法和环境等领域的国际合作。15年来,先后15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共派出3000多名非作战部队、警察分队和民事官员。在伊拉克和苏丹达尔富尔等问题上坚持原则,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作为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等机制的参与者,中国为有关区域、跨区域合作作出了贡献。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稳定与繁荣也需要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必将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 bingfen    时间: 2008-4-12 23:35
我顶啊
作者: xuexue_006    时间: 2008-4-15 16:49
:@
作者: 少怀    时间: 2008-4-25 21:41
:@
作者: westwood    时间: 2008-4-25 22:2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onkey    时间: 2008-5-6 21:45
怎么不可以???
作者: xingyunxin    时间: 2008-5-7 00:46

作者: wwes520    时间: 2008-5-28 23:48
谢谢啦!非常想要!
作者: redss    时间: 2008-5-29 18:40
ding
作者: redss    时间: 2008-6-4 13:21
看 看
作者: 美丽人生    时间: 2008-6-4 18:2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zzqst    时间: 2008-6-23 16:57
标题:
这个论坛的却是一个高端论坛。档次这么高
作者: zzqst    时间: 2008-6-23 16:57
标题: 下个东西
下载个东西,要这么麻烦干吗?
作者: xiaoyin22    时间: 2008-6-28 00:47
wdwewefwfew
作者: heling007    时间: 2008-6-29 14:01
fhdsfj
作者: solomonman52    时间: 2008-6-30 12:37
dddddddddddddddddddddd
作者: 等待的候鸟    时间: 2008-7-1 02:00
很有名啊
作者: woderful    时间: 2008-7-4 17:14
好像看啊
作者: woderful    时间: 2008-7-4 17:14
想看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