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为读者选择、阅读期刊文献提供参考”的功能。“核心期刊”的相关理论源于英国文献学家S.C.布拉德福1934年提出的“文献离散定律”。布拉德福当年是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图书馆之一英国科学图书馆(Science Library)的馆长,以布氏的身份和地位,他的文献学方面的文章要在专业杂志上发表,绝无问题。但就是他的那篇后来被广为传誉的《关于特定主题的情报源》(Sources of Information on Specific Subjects),他没有放在图书情报学专业杂志上发表,而是有意发表在科技期刊《工程》(Engineering)上。其用意就在于希望能够引起科技研究人员的注意。布氏用心可谓良苦,但事与愿违,他犯了个常识性的错误,专业的科研人员并不需要什么“文献离散定律”,哪些期刊经常发表本专业的文章,他们比布拉德福更清楚。无怪乎,他的这篇论文1934年发表后,在科技界未引起半点涟漪。直到1948年,也就是布拉德福去世的那一年,他的专著《文献工作》( Documentation)出版,这篇文章略加修改,收入该书,这才在图书情报界引起较大反响。这就很能说明问题。期刊是获取学术信息的主渠道,对治学者而言,不熟悉本专业的期刊出版情况,就难以了解专业领域的研究现状,他们对本专业、本领域期刊的了解程度,远在一般的图书情报人员之上,而且更熟悉、更深入,甚至是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哪里还需要什么“文献离散定律”呢?从这一角度讲,我们说“核心期刊”最为原始的理论基础,对“读者选择、阅读期刊文献” 的参考价值就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