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让书评回到本义上来
[打印本页]
作者:
dengxi6489
时间:
2009-9-14 20:55
标题:
让书评回到本义上来
读书界对书评的呼唤由来已久,议论纷纭。近年来由于传媒的积极宣传,书评的繁荣已有所显现,受到学界尤其是出版界的关注。但呈现的问题依然不少,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看,同现实的需求仍相距甚远。
如何使书评回归到它的本义上来,使其健康发展,这是书评界的一件大事。
书评存在的问题虽然不少,但根本性的问题是要端正学风,以实事求是的马列主义态度写书评,不虚美、不隐恶、敢冒不韪,言人所不敢言,这便是书评之正气所在。书评本义之回归,实际上就是正气的回归,书评的灵魂、精神就在于正气,这是书评的生命。
由于书评负有道德褒贬的使命,是以理想信念为其底蕴的,因此书评作者首先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要以政治思想为统率,要以“三讲”为源汲取理想信念,这是书评作者需要充实的精神力量。
唯有政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了普遍提高,学风端正了,正气才能抬头,商业炒作、隐恶虚美以及虚假书评才有可能扫除,书评才不致异化,健康的书评队伍才有可能形成。书评本质上是一种学术,因此书评作者除了具有理性品格、先进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外,须要有一定的学问根基,能作出理性的思辨分析。
现在人们常常把书评视为应时之作,这是贬低了书评的价值。其实真正的书评并非应景文章,而是有深邃的学术含量的,具有学术探索和文献价值的。因此对于写书评的作者来说立意尽可高一些,可着意于国家重点出版物和经典性的名著,勿作那些迎合书商的泡沫书评。一篇好的书评,作者的见解必需要有所超越、有所创见,要高瞻远瞩,以宏观的眼力作出评判,不人云亦云,这才是书评的学术意义之所在。如果一篇书评没有这些含量,那只能说是一篇没有价值的书评。因此学术水平是写书评的根基。书评必须扎根于学术土壤,才能有价值。
书评文章虽小,少有长篇大论的,但决非等闲笔墨。书评文字往往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有较深的底蕴,是经得起驳难的。但今日的出版界往往还是以文章之短长论英雄,这实在是不利于学术繁荣的。一篇书评看似随手拈来,其实蕴含着作者长期的知识积累,非一时心血来潮所能取得的,说它是积十年磨剑、十年窗下之劳苦是毫不为过的。
写书评是艰苦的,付出与回报很不相称。书评写作是为人传递薪火承担干系而又无利可图的劳作,是项寂寞之道,若没有面壁治学的牺牲精神是很难为之的。我这里指的是高质量的书评和书评作者而言的,他们默默地耕耘着,令人敬仰。
书评是有个性的,会因作者之思想品格修养之差异而有所不同,以致在认识上有差异,于是就有商榷探讨,思想交锋,就有了学术争鸣。越是有见地的书评就越是各有卓见,他们不是英雄所见略同而是英雄所见“略异”,这“异”正是学术争鸣所需要的。所以这样的书评越多,便越能促进书评健康发展。
时下书评大多只停留在评“书”这一层面上,对于“文品即人品”的关注是很不够的。书评因此缺乏深度和丰富的人文内涵。
我国自古就有“文如其人说”和“道德文章说”,这是说,文章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寄寓流露着作者的思想的。这虽然是传统的文艺批评方式,但也同样适用于有人文关怀的书评,这与“文以载道说”有相通之处,也即是说文章要有道德内涵。一般地说,文章的思想性与作者的道德人格应该是统一的,互为表里的。
现在有些人对“道德文章说”不以为然,似乎很忌讳,不敢提,认为这是旧学中的东西。其实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的优秀文化。所谓“道德文章”用今天的话来说,指的就是要求文章讲政治、讲正气,并非指旧道德。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提倡今日社会主义的“道德文章”!
因此,书评的使命是崇高的,不亚于文学,是要有思想激QING的,这思想激QING就是正气!就是书评文字所要的诗一样美好的正气!
撰写经典书评、学术书评,以及倾注了人文关怀的书评,这才是有正气的书评,是健康的有无限生命力的书评!社会正需要这样的书评!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转发 2002年9月12日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