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关于“学术研究规范”的几点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dalilandy    时间: 2009-9-14 20:28
标题: 关于“学术研究规范”的几点思考
1998年10月,我曾就王铭铭《社区的历程》一书关于学术规范的一 些问题提出意见(见《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以后我又撰写 书评批评他的另一部社会人类学著作(见《文汇报》1998年11月13日) 。这两篇书评促使我思考一个问题,接受过西方学术训练的年轻学者, 为什么回国以后会轻易地放弃学术的严谨?除了作者个人的原因外,是 否还与我们整个学术制度有关?所以,我以为当务之急是在杂志社、出 版社全面建立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评审制度——专家匿名评审制度,才 有可能改变学术界的混乱状况。   社会科学的“学术规范”至少应当包括学术研究规范、学术评审规 范、学术批评规范和学术管理规范。这里,我提出对“学术研究规范” 的几点思考,求教于学界同人。

学术研究规范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严肃的学者必须充分尊重他人的学术成果。学术活动是一项 继承性很强的活动。对于大多数选题来说,不大可能存在前人或他人完 全没有涉及的空白。近些年来,有些学者完全回避他人成果,在所著论 文或著作中,并不对已有的研究作出评述,似乎他的工作是从空白开始 的。当这种“研究”形成风气时,学坛上就会出现大量的低水平的重复 之作。学术的积累和进步也就无从谈起。

有些选题确实比较独特,他人很少涉及或从未涉及。有了这些选题 的存在,才有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才有学术之树的常绿。但是,任何 社会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严肃的研究者,还应该深入对与这一 选题相关的领域进行文献检索,查清楚其他学者在相关的领域中对这一 问题的研究状况。轻率地认为自己的研究是填补空白,或者以回避他人 研究成果的方法来填补“假想的空白”,都是不规范的。


学术活动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活动。每个人的精力有限,绝大多 数学者穷毕生精力,也只能在一个或几个相关的领域有所突破,有所贡 献。社会科学又是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对一个问题的解释,往往需要借 助于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囿于学力,学者们就不得不引述其他学者的 研究作为自己的证明。严肃的研究者在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时,总是详 细地注明所引用的作者姓名、书名、版权和页码,以示对其他学者的尊 重。然而,有些学者在引用别人的成果时,并不注明这一切,从而构成 抄袭。还有的学者只在参考文献中开列征引书目,但在行文中对所引用 的文献并不加以说明,这种行为,构成变相抄袭。

在研究中处处保持对已有成果的尊重,保持对其他学者的尊重,是 学术研究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学者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从这个意义 上说,不尊重他人的学者,也得不到他人的尊重。

其次,严肃的学者必须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学术定位。学术研究 的根本目的在于学术创新。要进行学术创新,就必须对已有的成果进行 认真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估。研究者必须说明,在你选择的这个项 目中,他人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果,还存在哪些不足。你所从事的研究, 当然是针对这些不足而展开的。

然而,并不是已有的研究成果都构成你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也不是 已有研究的所有不足都构成你进一步研究的理由。因为,从学术史的观 点看,有些问题没有价值,有些问题价值不大,有些问题却有较高的学 术价值。因此,对于所从事的课题进行学术价值的评估,是进行科学研 究的第一步。社会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有很大的不同,许多成果不 具有直接的使用价值,也无法对其进行物化衡量。因此,对于某一研究 课题是否具有学术价值,有可能产生各种不同的评判结果。作为研究者 ,有必要在论著的开端,说明自己的选题理由,阐明自己的价值判断。 这样做,既有利于研究领域的开拓,也有利于新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思想 传播。

科学活动的首要任务是发现问题。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学术定位 就是对研究者就所发现的问题进行解释。任何缺少这一环节的研究都是 不规范的。

第三,严肃的学者必须对自己提出的理论或假说进行严谨的证明。 科学研究的本质是解决问题。它既包括对所提假设的证实,也包括对已 有知识的证伪。无论是证实还是证伪,都要求研究者做到以下几点:

在运用即定概念进行讨论时,充分尊重概念的原本含义。假若原有 的含义存在着某种不确定性,则需对这一概念重新进行定义。若提出新 的概念,则必须对新概念进行准确的定义。如果这种新概念具有某种理 论的意义,所谓“定义”实际上就变成了一个严格论证的过程。

科学研究活动要求每一项研究都建立在充分事实的基础上。社会科 学研究的材料主要来自人们对社会的观察(包括历史时期人们对社会的 观察或记录)。社会科学工作者获取研究材料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各学 科依据本门学科的性质,对于获得资料的方法与途径都有严格的规定。 例如社会学用随机抽样确定调查对象的方法,社会人类学的参与、观察 和体验的方法,历史学的史料学方法等都是各学科对资料获取方法的限 制和要求。获取材料的方法的失误可能导致全部研究的失败。

从本质上说,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是可以重复的。要使自己的研究 获得学界的承认,就必须使这项研究具有可重复性,即这项研究是可以 检核并经得起检核的:依据你的方法,他人亦可获得同样的资料;依据 你提供的文献,他人可以获得同样的资料。因此,对研究中的资料来源 作真实、详尽的说明是每一个研究者对学术负有的责任和义务。只有材 料中涉及活着的当事人时才可以作特别处理。  

学科交叉是科学研究发展的大趋势。例如,对于一个人类学家来说 ,运用历史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方法已经变得相当普遍。人类学家 在运用其他学科的方法时可以强调本学科的特殊性,但绝不可以违背这 些方法的基本要求。

证明过程中的逻辑严谨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本要求。对于研究者而 言,你在作出每一个判断性的结论时,既要考虑所依据的材料是否合适 ,是否充足,也要考虑所进行的逻辑推理是否严密。

“学术创新”是建立在严格的逻辑证明的基础上的。未经证明的思 想火花最多只能称为“假设”,而不能当作“创新”。

还有人认为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个自我满足的解释体系,即 理论体系,这对于学者来说,是一个极高的要求或挑战。

第四,严肃的学者应当尽量使自己的论著文句流畅,无错别字,无 错病句。国家职能部门有关出版物格式的规定也是学者必须遵循的基本 规范。   

总之,学术研究规范既是学术评审规范、学术批评规范和学术管理 规范的基础,也是各种学术规范的核心。以上所述,难免挂一漏万,希 望得到同人的批评指正。

(《文汇报》,1999年1月2日)


学术批评网(wwwa.acriticism.com)转发  2001年11月18日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