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学术规范的作用
[打印本页]
作者:
dulidiyijun
时间:
2009-9-14 20:17
标题:
学术规范的作用
我曾经参加过有关“学术规范化”的讨论。其实关于它的讨论规模很小,远远不象当时的“人文精神”的讨论那样惊动了不少媒体到处追逐。这场争论一开始源起于对八十年代学风的反思性争议,只是后来对学术规范化的内涵出现了一些误解和偏差。在这场争论中,我是站在提倡“学术规范化 这一面的。因为在走过八十年代之后,学术界需要迫切反思的问题首先是:“知识”通过何种形式和过程才能累积成“思想”。换句话说,“思想”如何证明它其来有自而获得根据?八十年代我们浑身上下象沐浴过一样被浸透着各种有名或莫名的思想,各种思想构成的言说和话语折射着五彩美丽而又廉价的肥皂泡飘浮在我们四周,可是我们却不知其从何而至。
我的观点是:规范的知识犹如容器一样可以掬捧起片断破碎而散漫于地的“思想”,使它们不至于难以捉摸。尽管容器有大有小,有优有劣,可不要轻易砸碎这件容器却是颇符合中国现状的策略。当然例外也有,西方专门以砸碎容器为快的“坏小子”们如尼采、福柯者流,总是代不乏人,但是尼采之流总是有规可破、有器可砸;可是我们自从近代以来形成的知识体系却远未及提供出可供思想大家痛快摔打的“本土化”容器。
就我的理解而言,提倡“学术规范化”在当下中国学术界的意义是建立某种“知识共同体”,以便确立一些基本的学术共识,并且尽量创造条件,在某种互动的状态下保护和扩大这些共识,如果没有一些基本的共识,谈何会发生有力的思想?“知识”不会直接成为思想的结果,却可以作为“思想”破茧而出的前提,否则遍地俯拾皆是的所谓散漫无际的“思想”,在当下中国语境中永远不会具备犀利的批判锋芒和超越现实的伟大力量,反而极易与媒体的商业运作达成高度合谋,成为捕获现实瞬间感觉的庸俗猎手。我这样说绝不是有意否认具有原创力的思想可能具有不可规范性,或者对学术规范的强调有可能成为某种权力支配的借口,而恰恰是要在积累的意义上辨识发真正具有超卓意识的思想,并力求以共识的路径推广这类思想,“规范”在这个意义上也是伪思想的过滤器,因为在流于明星化的学术界,伪思想往往打着自由的借口贩卖着各种盗版式的话题,同时还会打着反对“规范化”钳制自由的堂皇的幌子。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转发 2001年11月22日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