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重建》第18页:“儒家对‘道德’的使用,始见于《易传》和《荀子》。《周易.说卦传》就有‘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荀子.劝学》曰:‘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王正平、朱敏彦的《善的智慧》(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0页云: “儒家对‘道德’一词的使用,始见于《易传》和《荀子》。《周易.说卦传》说:‘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荀子》说:‘故学至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B 《重建》第28页:“《墨子.经说上》中进一步阐述了任侠精神的实践方式:‘任,为身之所恶以成ren之所急。’也就是要不顾一切地去扶危救困,为人解难。这正是侠所极力遵循的行为准则。”
董跃忠的《武侠文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第122页云:“《墨子.经上》曰:‘……’接着,墨子进一步阐述了任侠的实践方式:‘任,为身之所恶以成ren之所急。’译成白话文,就是要不顾一切地去扶危救困,为人解难。这正是侠的行为准则。”
C 《重建》第28页:“当时在武士中间,就十分重视和提倡‘拳勇’和‘技击’,常云集一起,
‘竞武角逐’,切磋武艺。”
陈山的《中国武侠史》(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14页云:“当时在武士中间,十分重视和提倡‘拳勇’和‘技击’。每当春秋两季,各地的武士经过长期的刻苦练功后,常常云集一起进行竞技活动,切磋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