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国际政治新经验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发展”青年学者论坛在京召开
[打印本页]
作者:
白鹤
时间:
2007-11-17 16:10
标题:
“国际政治新经验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发展”青年学者论坛在京召开
--------------------------------------------------------------------------------
“国际政治新经验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发展”青年学者论坛在京召开
2007年10月20日,“国际政治新经验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发展”青年学者论坛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外交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外交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防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以及《环球时报》社的20余名国际关系青年学者与外交官参加了本次论坛。
北京外国语大学科研处张朝意处长出席论坛,并发表致辞,对各位学者对北外国际关系学院的支持表示感谢,同时也希望青年学者论坛能成为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平台。外交部政策研究司唐国才参赞在嘉宾致辞中,以一名外交实践者的身份,详细叙说中国的外交理论与实践的变化。
在接下来的四个时段讨论中,与会诸位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青年学者,分别从国际政治的新经验与变化,即中国与大国双边关系的新特点、国际政治体系层面的新问题与进展,以及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如何借鉴西方国家的理论建设经验两个方面,进行了热烈而充分的讨论。与会学者来自不同的研究机构,有来自高校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者,有来自专职科研机构的区域政治经济与外交研究者,也有来自外交实践部门和媒体的国际关系经验研究者;然而,不同学者的研究视角与身份的差异,成为知识相互融合与借鉴的一种有利因素,这也呼应了本次论坛的主题,即将国际政治新经验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发展有机联系起来。
此次论坛为北外国际关系学院首次举行的青年学者论坛。在诸多国际关系青年学者的支持下,本次论坛议程设置合理,不同研究偏好的学者形成激烈的知识交流与碰撞。论坛既具学术争执的激烈与热诚,同时又不失沟通与互动的理性与健康。在会议第四时段中,与会学者还深入研讨了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中,诸如和谐世界思想、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之间的关系、国际关系研究中中国话语的塑造以及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公共话语权问题等“公共问题”。
论坛结束后,诸多与会学者仍感意犹未尽,纷纷表示希望青年学者论坛持续举办下去,成为中国国际关系青年学者的重要交流平台。
(尹继武 供稿)
“国际政治新经验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发展”青年学者论坛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 2007年10月20日
地点:北外东院阿拉伯语楼208会议室
报到:上午8:30—8:45
会议开始:8:45
具体议程
领导致辞:8:45-8:55
开 场 白:8:55-9:00 张志洲
第一时段 9:00—10:20 主持人:张志洲
倪 峰 对当前中美关系的一些认识
刘建平 中国的日本论和对日外交的危机
翟 崐 对中国—东盟一二轨深度合作的想法和思考
周丕启 中国的和平崛起与战略研究
自由讨论 9:40-10:20
合影及茶歇 10:20——10:40
第二时段 10:40—12:00主持人:余万里
陈 琪 大国关系、国际治理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议程
张胜军全球化的政治逻辑与当代国际政治的转型
刘贞晔 价值规范与多边主义制度有效性
田 野 国际制度与国家自主性——一个初步的研究框架
自由讨论 11:20-12:00
午餐 12:00——13:30
第三时段 13:30—14:50 主持人:孙学峰
范勇鹏国际关系学应超越“三大理论”——以欧洲研究为例
熊 炜 二战后德国国际关系学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于铁军 《帝国的迷思》及其对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路径的启示
王义桅国际关系理论的人性
自由讨论:14:10——14:50
茶歇 14:50—15:00
第四时段 15:00—16:20 主持人:张胜军
孙学峰 和谐世界思想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
余万里 在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之间的思考
张志洲 国际关系中的“势”
王 文 公共话语权和中国国际关系学的使命
会议总结 16:20—16:30 张志洲
会议结束 16:30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