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三年前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职称评定工作中引发极大争议的规定,使得学术批评网主持人杨玉圣等100多中青年教师成为这一“唯学历者”管理者及其学校“法令”制定的扼杀对象,尽管他多次质疑这一规定的不公平、不合法性,但是还是成为显示学校领导“无比正确”和“无可非议”的牺牲品。北师大当局将杨玉圣挤走,成为当时一个突出的负面例子,而中国政法大学按照正确的人才政策以北京市优秀人才引进,并很快聘他为教授则是一个正面的例子。这两个学校只有一河之隔,但人才观不同带来的是两种不同的后果。现在的影响已经凸显,北师大在中国美国问题研究界多年来不失为一个有影响的教学和研究基地,由于杨玉圣的被迫离开,历史学系不仅无力开设急需的美国史课程,而且也难以再招收美国史研究生,这一学术变化对于北师大历史学系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本来作为学术评论前沿的北师大历史学系,也由于学术批评网主持人的离开而黯然失色。加上郭小凌教授调任史学所所长、杨宁一教授调往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刘北成教授调往清华大学历史系,北师大世界史学科(特别是世界近现代史)的偏瘫和滑坡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急关头,本已具备学科前沿发展的势头也因“必需博士”的硬规定而突然被人为地打断。反观中国政法大学,由于美国史专家杨玉圣的加盟,不仅在全校开设了广受学生欢迎的“美国历史与文化”课,而且成立了美国政治与法律研究中心(China Institute of American Politics & Law),开办美国政治与法律网,并正在筹办《美国政治与法律》(集刊)。这一反一正,两相对照,难道不能引起人才主管部门的深刻反思吗?[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