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学术腐败问题讨论的逐步深入,不少学者提出引进域外有关学术规范性标准作为制度建设的参照。如王笛在《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谈中国问题与西方经验》(刊《开放时代》2001年12月号)介绍了“囊括了几乎学术写作和编辑所涉及的各个细节”的《芝加哥手册——写作、编辑和出版指南》、《韦伯美国标准写作手册》;郭英剑在《学术失范于没有规则》(刊2001年12月30日学术批评网、《中华读书报》1999年3月17日)中介绍美国现代语言学会(MLA)历时五十余年逐步完善而成,得到学术著作出版商广泛认同的《MLA学术论文写作者手册》(MLA Handbook for Writers of Research Papers)。《手册》分门别类、极为详尽地介绍了研究与写作、写作技巧、学术论文的版式、文末引用著作的准备工作、文内引用资料、缩略语等学术论文写作的方方面面;沈弘在《看这本书写作不犯错误》(刊2002年3月13日《中华读书报》)中介绍了MIA推出的另一部更权威、更详尽,以研究生、学者和专业作家为对象的论文写作参考的《MLA文体手册和学术出版指南》(MLA Style Manual and Guide to Scholarly Publishing)。该书1998年第2版与《美国心理学协会出版手册》(第4版,美国心理学协会,1994)和《芝加哥文体手册》(第14版,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93)一起被并称为美国人文科学出版领域领引学术论著和文章体例潮流的“三巨头”。对于各种错综复杂的情况,它都有精确的表达方式:如同一个作者的多部作品、有多名作者的同一部作品、法人作者的作品、参考书或文集中的文章、论著的前言和后记、转引作品的相互参照、匿名作者的作品、特定版本和译本、外语作品、1900年以前的作品、没有出版信息的作品、未曾正式出版的博士论文、报刊文章、评论、社论、论文摘要、读者致编辑的信、特刊、缩微胶片与活页出版物中的文章,等等。除传统印刷出版物外,《文体手册》对于研究论文或论著如何引用各种印刷和非印刷的其他各种作品的具体体例也作了细致的规定,如电视和广播节目、录音材料、演出、音乐作品、艺术品、人物采访、图表、连环画、广告、讲座或讲演、信札、备忘录、法律文件、网上资料和电子作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