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其应有的严格性与可操作程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给新生的规范曾有如下说明[8]:“一、援引的资料来源包括:文本的、个人的、电子的信息。二、剽窃的定义:使用上述任何资料时,无论出版的或者没有出版的,没有合适的引用。在第二部分对此进行了详述,即何时需要引用:1.直接引述。任何逐字的引用,无论长短,需注明。2.转述:对他人思想用自己的语言和句子结构重述。3.摘要。用自己的语言对他人的思想简要概括。4.事实,信息和数据。你经常需要一些事实和信息来支持观点。如果这些信息只能有特定的提供者,你必须注明信息来源。三、后果。剽窃在普林斯顿是十分严重的指控,可能导致留校察看,中止学业,开除。”同样,在美国反剽窃数据扫描网站Turnitin(意为turn it in “交上来”)中也明确规定了剽窃的定义[9]:“1.把别人的作品当作自己的交上来;2.拷贝别人的句子,观点却没有说明;3.在引用的话上没有打引号;4.对于索引材料的来源提供了错误的信息;5.拷贝原文的句子结构 改动其中的字词 却没有说明;6.如果大量拷贝别人的句子和观点构成文章的大部分内容,那么,无论有没有说明,都被视为剽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