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倪世雄)后六章详细总结 [打印本页]

作者: 白鹤    时间: 2007-11-17 15:29
标题: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倪世雄)后六章详细总结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倪世雄)后六章详细总结


本文摘自人民网强国论坛—如苍生何—先生文章
如苍生何 真是一牛人
有了这些,那本厚书绝对可以扔掉了,扔掉!扔掉!扔掉!!!


PS  这个哥们的这些东西都是从 国际关系论坛抄过去的 但都不说明  鄙视一下:kiss:
作者: 白鹤    时间: 2007-11-17 15:29
的是什么人的利益。
3、 如果国家利益是由统治者们决定的,那么国家利益的内涵是由什么因素来决定的。
4、 国家利益在一个国家的决策中起多大的作用。

二、关于国家利益问题的研究

对于上述四个问题,西方学术界的研究和回应是:
1、在国家利益内涵的研究上,从泛泛的国家利益研究发展到强调国家利益的层次研究上。
1996年《美国国家利益》研究报告,系统地提出了美国国家利益的十个基本概念。
国家利益的四个层次:根本利益、极端重要利益、重要利益和次要利益。

对国家利益用层次分析的办法进行研究的好处在于:
第一, 它可以避免以前在国家利益分析上的缺陷。
第二, 对国家利益进行层次分析可以在国家决策的过程中有前后选择。
第三, 这样的层次分析还具有它自身的灵活性。

2、国家利益代表的是什么人的利益。在这个问题上,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有不同的解释。
一派认为国家利益就是指全体人们的利益,即国家利益是国内利益的总和。
第二派认为,一国的国家利益是全部国内利益和部分国际利益的总和。
第三派认为,国家利益代表的是一个国家内一部分人的利益,是统治者的利益。

3、摩根索认为,确定一个国家的国家利益是由这个国家的权力来决定的。国家的权力大,
国家的利益就可能大;国家的权力小,国家的利益就只能小。总之,一个国家国家利益
的制定说到底不是主观臆想的产物,而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而这个客观存在物就是一
个国家的实力。

4、国家利益在一个国家的决策中起多大的作用。
国家利益在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是“世界政治的主要推动力”
国家利益在一个国家的外交决策中起者关键的作用,任何其他因素在外交决策中都不可
以取代它。
作者: 白鹤    时间: 2007-11-17 15:29
第二论 权利论


一、国内政治中的权力理论研究

权力的概念首先出现在国内政治中。
马克斯·韦伯认为:权力是把一个人的意志强加在其他人的行为之上的能力。
西方一些学者认为,权力在国内政治中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
应得惩罚的权力、报偿的权力和制约的权力。
西方学者还认为,在国内政治中,权力的来源主要有三种:人格、财产和组织。

在国际关系上对权力的研究,我们应当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国际关系中对权力的研究比在国内政治中对权力的研究要持久和深入得多。
二是国际政治中对权力的研究都是从对国内的权力的一般的权力研究发展而来的。
摩根索对国际政治中的权力作了精辟的界定:
“国际政治,像一切政治一样,是追逐权力的斗争。无论国际政治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权力
总是它的直接目标。”
摩根索认为对权力的追求是国际政治中不可回避的铁的规律。

二、国际关系中权力的存在与根源

在现实主义学者看来,国家对权力追求的根源来自于个人对权力的追求。

西方学者指出,权力存在有四个条件:
第一, 在权力的影响者和被影响者之间存在着价值和利益的冲突。
第二, 在权力的关系中,一方最终一定会对另一方的要求有所屈服。
第三, 在权力显示的过程中,权力一方对另一方的服从所花的代价比不服从所花的代价小。
第四, 在权力的行使者和权力的被行使者之间的差别越大,双方之间发生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大。

目前,西方对国家实力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学派:

一派是定性分析学派,主要人物是 雷蒙·阿隆和汉斯·摩根索。
雷蒙把国家的力量归结为三大基本要素:所占据的地理空间、资源、集体行动的能力。
摩根索认为国家权力的根源主要来自九个方面 :
地理因素、自然资源、工业能力、军事准备、人口、民族性格、国民士气、外交质量和政府质量。归纳起来,摩根索把国家的权力分为有形的权力和无形的权力两种。

一派是定量分析学派,又称行为主义学派。
该派人物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把国家实力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分解、量化。
代表人物:卡尔·多伊奇和史蒂文·拉布姆斯。
多伊奇提出了“权力分量”的观点。
布拉姆斯依据交往关系对权力的影响力进行了测量。



最后一派是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代表人物是克莱因,他提出了著名的国家综合国力公式,又称“克莱因”公式:
Pp=(C+E+M)×(S+W)
即:国家力量=[(人口+领土)+经济能力+军事能力 ] ×(战略意图+影响国家战略的意志)

三、权力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国家的权力作用受到限制,归纳西方学者的观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权力的应用必须和国家利益相吻合。
第二,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作用的最重要因素,是这个国家权力因素中的外交因素。
第三,国家的权力受到名誉和道德的限制。
作者: 白鹤    时间: 2007-11-17 15:29
第三论 冲突论


一、冲突的概念
冲突论与利益论、权力论一起,被称作国际关系理论(特别是现实主义)的三个核心理论和研究方法。
冲突的基本含义包括:
1、 冲突是指某一可确认的人或群体,有意识地反对一个或几个可以确定的人或群体,原因是它们各自在谋求不同的目标。
2、 冲突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3、 冲突的形式有暴力的和非暴力的,有显性的和隐性的,有可控制的和不可控制的,有可解决的和不可解决的。
4、 正如在世界上总是充满矛盾的情况一样,冲突存在于宇宙万物之中。
二、冲突论研究的历史回顾
关于冲突的研究至今主要分为两派。
一派是社会心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决策理论研究家,他们对冲突的研究主要是从微观的角度,从对个人的行为分析来研究冲突的出现和产生。
另一派是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政治学家和国际关系理论家,他们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冲突,他们研究的集中点主要是在集团、社会阶级、民族国家和国际体系等方面。
学者认为,冷战是战后的一种特殊国际现象,而造成冷战的根本原因,
一是由于战后出现两个对抗的阵营,实现真正的和平是“不可能的事”。
二是由于核武器的出现又使新的战争成为“不太可能发生的事”。
冷战即是“不可能的”和平和“不太可能的”战争两个特殊的历史因素的产物,而拥有毁灭双方能力的核武器则是重要的条件。
对于冷战起源的分析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
第一,冷战的出现是由于国家领导人的变化。
第二,冷战的出现是由于苏联在东欧的扩张。
第三,冷战的出现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世界扩张的结果。
第四,冷战的出现是由于美国和苏联在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不是以国家利益而是以意识形态作为出发点,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与苏联意识形态的不相容导致冷战爆发。
三、国际冲突的根源分析:华尔兹的三个概念
一般来说,国际冲突的根源与以下五个方面因素有关:
1、人性中的权力欲所致。
2、国家之间误解和隔阂,以及狭隘的民族主义所致。
3、贫困及财富分配不均所致。
4、国家内部危机所致,该国企图挑起外部冲突以转移国内视线。
5、 国际体系不健全,缺乏制止冲突和战争的有效机制。
分析冲突最有用的出发点是华尔兹提出来的。
华尔兹在《人、国家与战争》(1959)一书中提出的“三概念”是:
第一概念为“人性与国际冲突”,人的私念和权欲是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
第二概念为“国家与国际冲突”,国家体制弊端日显,社会矛盾深化,为了加强对国内的控制,统治集团往往从对外冲突或战争寻找出路,这是国际冲突的重要内在原因。
第三概念为“国际体系与国际冲突”,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事端多发,一筹莫展,这是国际冲突和战争发生的外部原因。
在第一概念中,华尔兹指出,人类本性是恶的,恶的本性决定人类必然要发动战争。
这一概念分析的结论是:“人的罪恶后不轨行为将导致战争;人心——世人如都能具善心,就会出现和平,这就是第一概念的简短结论。
在第二概念中,他分析了国家内部的政治制度,认为国家内部政治的缺陷也是战争的一个根源,国家有时会通过国际真正来解决国内的矛盾。在如何对国家进行改造的研究上,华尔兹认为,“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标志着第二概念的最成熟的发展阶段。”
事实证明,华尔兹关于资本主义是战争的根源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比不能完全避免战争的判断是正确的。
如果不能仅仅从人和国家来解释战争的根源,还有哪些因素是真正的根源呢?
华尔兹由此引出了他的第三概念:国际的无政府状态是引起战争的根源。
华尔兹把建立未来世界和平和避免战争的希望寄托在建立世界政府上。他预言,在世界政府建立之后,国家之间的战争就不会再发生了,但是由于世界政府还不够强大,国内的战争还会出现。
四、国际冲突的类型分析:康恩的“升级模式”
国际冲突的类型,分为五类:
一般冲突、国际危机、恐怖活动、内战与革命、国际战争(局部和世界战争)
1962年美国军事战略理论家 赫尔曼·康恩 针对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失利的教训,提出“逐步升级”的国际军事冲突模式。1965年他在《逐步升级战略》一书中进一步将冲突、危机和战争的过程分为7个门槛,7个阶段和44个阶梯。
国际冲突的解决途径:
1、 政治解决途径,包括国家之间的谈判、协商、斡旋、调停。
2、 法律解决途径,以国际法庭为主进行的调解、仲裁和裁定等。
3、 行政解决途径,指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所作的各种努力。
作者: 白鹤    时间: 2007-11-17 15:30
第四论 均势论


一、什么是均势
均势理论是西方国际关系学中影响最大、历史最久的传统理论,在国际关系实践中对西方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也最为显著。

不管均势概念的界定有多么大的歧义,在西方学术界和国际关系理论界,大致有以下几种被大多数学者认同的见解:
1、 均势是表示一种力量的均衡。
2、 均势是国际斗争中一种特殊的稳定状态。
3、 均势是处理国际关系的一种特殊手段。
4、 均势是处理国际关系的一种特殊政策。

二、均势的模式
摩根索概括为两种模式,其一是“直接对抗式”,其二是“竞争式”。

戈登斯坦认为,均势有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其一是无政府结构;其二是最少有两个行为体;其三是各行为体的目标应是维护自身的生存安全。

三、均势论的历史轨迹

从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平)到1789年(巴黎革命)的这一时期被称之为均势理论发展的“黄金时代”。
从1815年维也纳体系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的均势持续了一个世纪,历史进入了第二个均势的黄金时期。



四、四种均势和当代均势理论

现实主义大师们认为,19世纪以来的均势呈现四种主要的类型:
1、 欧洲均势(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时期被称为欧洲的“和平世纪”,当时的均势不是全球性的,仅局限于欧洲范围。
2、 过渡性全球均势(两次大战之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列强冲突扩展到全球,均势格局开始冲出欧洲,带有全球性的特点。
3、 两极均势(二战后至60年代中期),反映美苏和东西方之间的冷战态势,影响波及全球。
4、 全球多极均势(60年代中期以后),反映美苏和东西方之间的缓和关系和全球相互依存的发展趋势。

稍后出现的传统主义学派和现实主义学派一样,也强调均势理论的重要性,认为“各国安危系于均势”。
斯坦利·霍夫曼认为,历史上出现的均势是“简单均势”,当代的均势是“复合均势”,是由美苏中日和西欧组成的一种“五种体系”,其特点是“均势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呈现为核竞争和核对峙”。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崛起的科学行为主义学派是均势理论的修正派或称反对派。该派代表人物卡尔·多伊奇认为,在力量不完全均衡情况下,集体安全比均势更显得重要,前者强调国家只不过是 国际关系的行为者之一,反对均势理论视国家为唯一的行为者;强调联系和沟通,所以该学派亦称沟通学派。

70年代后期的新现实主义学派基本上沿袭了现实主义和传统主义关于均势的观点,同时该学派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约瑟夫·奈和罗伯特·基欧汉于1978年发表的《权力与相互依存》就主张将现实主义的权力均势论与科学行为主义的相互依存论融合为一种新的理论——“复合相互依存”,来解释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以弥补均势理论的不足。

均势理论的特征:
首先,西方均势理论的基本目标是“寻求权势”。
其次,实力是均势的基础,所以均势又被称为“实力均势”。
再次,随机变换联盟是实施均势的重要手段。
此外,西方均势理论学派还认为,形成均势需要一个中心均衡机制,这一均衡机制无疑只有拥有实力的强国来充当。
作者: 白鹤    时间: 2007-11-17 15:30
第五论 霸权稳定论


一、概念及其内涵
霸权稳定论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它是“现实主义学派的一个分支”。基欧汉为该理论奠定了基础。从70年代后期起,莫德尔斯基、吉尔平将该理论扩展到军事、安全等领域,强调霸权国的存在有利于国际体系的稳定。


二、内容及其实质

霸权稳定论的主要内容,是首先承认国际关系具有激烈竞争的性质,现代民族国家是一部战争机器,国家安全和政治利益是第一位的。如果没有霸权国提供有利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就很难有一个安定的国际秩序,所以霸权的存在就意味着国际政治与经济秩序的存在;无霸权的存在国际社会处于无规则的混乱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大规模的战争很容易爆发,国际经济体系将会解体,造成全球政治混乱、经济衰退。

三、关于霸权稳定论的评判

1、根据基欧汉和吉尔平的界定,霸权是“一个单一国家”统治国际体系的结构,当他们在评价霸权的历史范例时,都以英国和美国霸权为依据。然而,将霸权限定在一国统治全球就具有很大的片面性。
2、霸权稳定论实质上是一种强权说,也就是列宁指出的帝国主义政策,“公益”和“搭便车”说掩盖了大国剥削弱国和小国的实质。
3、霸权稳定论断定霸权国家实力越强,国际体系就越稳定;当霸权国实力开始下降,国际社会的稳衡状态就会开始向非稳衡状态发展并随着霸权体系的解体而失衡,最终出现无秩序的局面。换句话说,霸权国越是强大,国际冲突就越少,霸权国越衰弱,国际冲突则越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4、霸权稳定论有许多错误的假设之处,该理论只是以点代面,特殊性取代普遍性。历史上存在过许多霸权国,在新老霸权交替时,人类付出了巨大甚至是灾难性的代价,相对稳定的局面不是霸权的结果,而是均势成功运用的成果。

四、霸权稳定论与领导长周期论

莫德尔斯基的“领导长周期论”和吉尔平的“霸权稳定论”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
莫德尔斯基认为,战争既是世界霸权兴衰不断循环所依赖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这种周期性转变的结果。他按照大国间力量的强弱,尤其是一国的海军力量是否大于其他国的海军力量的总和来确定霸权国家,并据此把500年来的国际政治划分为五个世纪性周期(1495-2030),每个周期又分为世界国家、非正统性、非集中性和全球战争四个阶段。在每一个周期中都有一个霸权国家,它们依次是16世纪的葡萄牙、17世纪的荷兰、18和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的美国。

除吉尔平和莫德尔斯基外,美国著名学者沃勒斯坦也提出了霸权周期论,这种理论强调世界经济在国际体系中的作用,认为世界经济的持续膨胀、经济增长的扩大以及地理上的扩展是国家建设、霸权兴起和大国战争的主要推动力。沃勒斯坦依据一国在生产总量、商业和金融三方面所处的国际地位把霸权周期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
霸权全胜期、霸权成熟期、霸权衰落期和霸权上升期。
他把霸权周期理论与国际冲突结合起来,认为在霸权的全胜期和成熟期,国际体系井然有序,大国间冲突最少,而在霸权的衰落期和上升期,由于新的挑战国家不断出现,国家间竞争激烈,大国间冲突最多和最强。由于经济是决定霸权兴衰的主要因素,因此,沃勒斯坦认为,战争是霸权国家保持经济优势地位的最终手段。
作者: 白鹤    时间: 2007-11-17 15:30
第六论 博弈论


一、研究“合理行为”的策略和方法

博弈论是科学行为主义学派极为推崇的一种理论框架,它包含研究“合理行为”的策略和方法,是游戏规则和策略选择的统一。
20世纪50年代以后,国际关系理论学者在运筹学的博弈概念基础上综合运用心理学、统计学、社会学和策略学等原理,逐步形成国际关系学的博弈论。他们强调指出“博弈论既是研究国际冲突的策略理论,又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实际手段,其目的是为行为者在面临冲突和危机时设计各种合理选择和理性行为。

二、“博弈模式”:“谁是懦夫”与“囚徒困境”

博弈基本的形式有零和博弈和变数博弈两种,一般又分为两方零和博弈、多方零和博弈、两方变数博弈和多方变数博弈。
零和博弈又称“谁是懦夫” 博弈,指一方所失即他方所得。
变数博弈又称“囚徒困境” 博弈,指双方或各方得失不等。


第七论 合作论

一、时代的折射

世界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美国霸主地位日显衰落,美苏关系从冷战转为缓和,欧洲出现经济复苏和政治联合,日本实现经济起飞,直到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国际经济关系中从战后一国主导到多国调节的过程和国际政治关系中从两极走向多极的发展过程同时得到加速,这一时代背景使国际合作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潮流。国际关系的合作理论正是对这一时代根本特征的折射。

二、基欧汉的“霸权后合作论”
该理论由罗伯特·基欧汉在《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斗争》中提出。
针对美国昔日霸主地位的丧失和现实政策与战略的调整,基欧汉强调说“最关键的问题是组织好在霸权不复存在条件下的合作,即霸权后合作”。

三、奥伊等人的“无政府状态下的合作论”

该理论主要反映在肯尼思·奥伊主编的《无政府状态下的合作》一书中,他们指出,战后国际关系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世界范围的无政府状态的实质仍未改变,国际社会处于令人不满的但又无可奈何的无政府状态中,因此,当务之急是寻找在无政府状态下国际合作的新途径和新形式。他们认为,无政府状态下合作实际上是霸权后合作的重要补充和发展,而霸权后合作实质上是一种新的无政府状态下的合作。
四、阿克塞尔罗德的“合作模式论”与海伦·米尔纳的“国家间合作理论”。
作者: 白鹤    时间: 2007-11-17 15:30
第八论 体系论


一、肯尼思·华尔兹认为,国际关系理论总体上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简化理论和系统理论。
简化理论以相对独立的实体和国家为出发点,考察和分析各种国际行为以及动因和影响;
系统理论则超越个别的实体和国家,对国际体系进行宏观的整体研究,与简化理论相比,系统理论(亦称体系理论)的研究内容更广泛,问题更复杂,方法更多样。

二、体系论的五个特点:
1、 整体性。1+1>2。国际社会中各组成部分的这种1+1>2的整体效应构成了体系理论的基本内容。2、层次性。3、联系性。4、稳定性。5、功能性。

三、主要研究成果

盖布里尔·阿尔蒙德的“系统环境论”
理查德·罗斯克兰斯的“国际体系行为结果模式”
莫顿·卡普兰的“国际体系六模式”
查尔斯·麦克莱兰的“国际复合体系论”
斯坦利·霍夫曼的“世界政治体系论”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
作者: 白鹤    时间: 2007-11-17 15:30
第九论 相互依存论


一、相互依存被视为“现代国际体系的根本特征”;
相互依存理论则被推崇为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相互依存论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十个方面:
1、 强调国家之间的相互易摧性和敏感性。
2、 国家所面临的许多问题趋于全球化,单靠个别国家的努力已无法解决。
3、 “高级政治”逐步向“低级政治”过渡。
4、 缓和与开放占据国际关系的主导地位。
5、 国际合作的趋势逐步超过国际冲突的趋势。
6、 武力在解决国际争端上的作用日益减弱。
7、 谈判逐步取代冷战,均势逐步取代遏制。
8、 研究对象从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国家转向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国家以及跨国组织。
9、 主张在国际体系中以平等关系取代等级制。
10、相互依存的趋势将对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起溶解作用,推动全人类利益的形成,最终将成为通向未来没有国界的世界国家的“中途站”。





二、四个流派

1、 以相互依存为其安身立命之所的是全球主义或制度主义学派。
2、 对相互依存改变国际秩序的能力持保留态度的是修正学派。
3、 关于相互依存的第三种观点是新现实主义或结构现实主义。
4、 第四种观点是新马克思主义的依附论。

三、复合相互依存

在《权力与相互依存》中,基欧汉和奈不仅剖析了权力和相互依存的关系,还提出了“复合相互依存”的分析模式。他们提出的复合相互依存强调三个基本概念:
1、 多渠道的社会联系日益发展。
2、 军事安全问题不再始终居于国际关系议事日程的首位。
3、 军事力量的作用大为减弱。

四、对相互依存论的评价

主要局限性有三点:
第一、 然原则上也说均等关系,但实际上还是讲实力,认为“美国至高无上”,
相互依存犹如“同船航行关系”,各国维系于一船,“美国仍是船老大”。
第二, 虽然提出要注意第三世界国家的作用,强调相互依存,但实际上仍坚持依附关系,
认为第三世界国家仍需依附强国、富国。
武力的作用虽然减弱了,但在处理与第三世界的关系时仍不失为重要手段之一。
第三, 虽然也提出全球性问题和建立世界秩序的任务,但实际上在不改变国际关系旧秩序
的前提下,解决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作者: 白鹤    时间: 2007-11-17 15:30
国际政治经济学


国际政治经济学有三个主要流派: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现实主义。

自由主义流派认为,在政治经济社会活动和分析单位中,个人是主要行为者;而个人是理性
的功利主义者;个人实现其特定的利益靠的是自由贸易。
该流派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是:
1、强调政府在政治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是有限的,主要只能是为市场提供必要的保障和基础。
2、 主张通过建立国际机制来促进国际经济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流派坚信社会主义必然会代替资本主义。其基本观点是:
在政治经济社会活动中,阶级是主要行为者;坚持阶级分析法,不同的阶级都为自身的经济物质利益而行动和斗争;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是通过资本对劳工的剥削,这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性。该流派得出的最重要结论是:
1、 强调现代社会存在着劳资的对立和对抗,存在着不可调和的东西矛盾和南北矛盾。
2、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可避免,资本主义制度的消亡也不可避免。



现实主义流派则仍坚持摩根索为代表的政治现实主义的基本观点:
民族国家是政治经济社会活动主要的甚至唯一的行为者;民族国家是理性的国际关系角色;民族国家在对外关系中最大限度地追求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
该流派所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是:
1、 权力表现为对资源、对角色、对事件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追求有利于自身的财富和权力的再分配是国际关系的核心。
2、 民族国家应重视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的关系,通过冲突、竞争、合作等多种形式来实现其对外目标。
作者: 白鹤    时间: 2007-11-17 15:31
地缘经济学


一、地缘经济学是在冷战后出现的颇具新意的国际关系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爱德华·卢特沃克

地缘经济学的内容主要是:
1、 冷战结束后,国家间的竞争关系以一种新的方式出现了。
这种国家竞争的新形式,就称为地缘经济学。
2、 国家要想尽力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由此自然会损害对方国的经济发展。这种由国家和政府参与的、为了“我们”的国家利益而不顾“他们”的国家利益的经济竞争行为,即是地缘经济学家研究的对象。
3、 地缘经济学家承认,地缘经济学研究的范围是经济战场,而不是军事战场。

地缘经济学的主要特点:
第一,地缘经济学吸引人的地方是在它的“地缘”二字上,但它与我们传统意义上认识的地缘概念并不完全吻合。地缘政治学家研究的是宏观地理概念上的国际关系,而地缘经济学家研究的是微观地理概念上的国际关系。
第二,地缘经济学表面上看起来与传统现实主义理论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从本质上讲,地缘经济学与传统现实主义有诸多的相似之处,从一定意义上讲,地缘经济学是传统现实主义在冷战后的翻版。
第三,地缘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而不是发展中国家之间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作者: 白鹤    时间: 2007-11-17 15:31
第十论 国际机制论


一、国际机制的基本特点:
国际机制是国际社会机制化趋势的产物,体现了新自由主义理想化的模式;国际机制的要素是具有共同的利益——安全与发展和通过机制对参与者实施道义限制;机制是变化发展的,变化规律的核心是机制基本准则的变化。



二、三个主要流派

第一个流派是以雷蒙·霍普金斯、唐纳德·柏契拉和奥伦扬为代表的格老秀斯派。
这一派突出机制的重要性,认为机制是有序的国际相互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该派还强调机制与有序行为的互动关系,有序行为导致机制的形成,机制反过来促进有序行为。

第二个流派是以罗伯特·基欧汉和亚瑟·斯坦恩为代表的国际机制修正结构主义派。
这一派强调,只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和范围内机制才可以起些作用。

第三个流派是以苏珊·斯特兰奇为代表的传统结构主义派。
这一派认为机制是无用的概念,国际机制对国家行为的影响甚微。
作者: 白鹤    时间: 2007-11-17 15:31
第十一论 集体安全论


一、集体安全组织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
第一, 集体安全组织的成员来源具有普遍性,不管这个组织是地区性的还是全球性的。
第二, 集体安全要求建立一套合法有效的防止侵略的安全机制,这是集体安全是否成功的关键。
第三, 集体安全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内部成员国发生的侵略行为。

二、困境
集体安全体系是为了改变均势体系下国际政治无政府状态而设计出来的,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难以避免“过于理想化”。
第一,集体安全与国家安全的矛盾。
第二,国家主权与集体安全的矛盾。
第三,国家安全与大国一致性原则之间的内在矛盾。
作者: 白鹤    时间: 2007-11-17 15:31
第十二论 软权力论


一、1990年,约瑟夫·奈发表两篇文章和一本专著
《世界权力的变革》、《软权力》、《必定要领导——正在变化着的美国权力的性质》,
最早在学术界较系统地提出和阐述了软权力概念,其基本内容是:

1、 冷战后各国面临着更为复杂的世界,国际政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世界权力的变革”和“权力性质的变化”。过去,对一个大国的考验是其在战争中的实力,而今天,实力的界定不再强调军事力量和征服,技术、教育和经济增长等因素在国际权力中正变得日益重要。
2、 软权力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因素:
价值标准,尤指西方的自由、民主和人权。
市场经济,特别是自由市场经济体质及其运行体制。
西方文明,指文化、宗教等影响。



3、 今天的经济和生态问题涉及许多互利成分,只能通过合作才能解决。因此,软权力是一种“合作型”权力,而硬权力是一种“对抗型”权力。
4、 约瑟夫·奈一再声称,从学派的角度来看,现实主义主张硬权力,自由主义倾向软权力,但是,软权力是硬权力的延伸和补充,不应过分强调两者的分歧,两者可以互补。

二、软权力的三大要素——知识、信息和价值

知识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知识经济是直接建立在知识与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的基础上的经济。
知识经济的特点:
1、 经济活动的重心从物质生产转向知识生产,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代替资源的经济。
2、 知识成为衡量一国生产力的主要因素,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3、 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居中心地位。
4、 知识经济突出新的价值取向。
可见,知识经济是以信息的生产和利用为核心,以充分知识化的社会为依托,以追求知识价值不断更新为目标的经济。
作者: 白鹤    时间: 2007-11-17 15:31
第十三论 两枝世界政治论


一、“后国际政治”观。
詹姆斯·罗斯诺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两枝世界政治论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探索中一个十分耀眼的成果。1990《世界政治大变动》。

罗斯诺“后国际政治”以表示冷战后时代国际政治的本质特征。
所谓“后国际政治”,主要表达三方面的意思:

第一、它要说明,随着冷战后时代中跨国家行为体和次国家行为体的兴起,以往界限较为明确的国内事务和国外事物如今不再泾渭分明,而是日渐让位于不断扩张的“国内——国外边界”。因此,国际政治的时代正在被后国际政治的时代所取代。
第二、后国际政治仍然强调政治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并以探讨新条件下世界政治权威结构的变动为己任。
第三、后国际政治理论的核心,是强调三个基本政治范畴(个人、集体和全球事务)正经历重大变革。

二、“分合论”世界观

从国际政治向后国际政治的转变促使罗斯诺提出一套系统的世界观以取代他认为不再合乎
时宜的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旧世界观。罗斯诺称这一新世界观为分合论。“分合论”是两枝
世界政治的重要理论依据。在罗斯诺看来,全球化冲击下的后国际政治同时产生了分散化和
一体化两种矛盾而统一的趋势。分散化主要受次国家行为体的推动,而一体化则受跨国家行
为体的推动。


三、两枝世界政治及其主要观点

罗斯诺认为,冷战的结束使世界进入一个充满动荡和变革的时代,较突出的有三种基本矛盾和冲突:一体化与分散化、地区主义与全球主义、继承与变革。
其特点是下列国际现象同时存在“分散化的主义国家、处于危机的资本主义经济、脆弱的国际政治关系和骚动不安的民众。”

据此,他提出冷战后世界秩序的“三层面、三参数的分析”
即微观层面上的个人行为分析、宏微观(中观)层面上的国家机构和国际组织的分析以及宏观层面上的国际体系分析,重点在第三层面。
微观参数是公民技能,中观参数是权威结构,宏观参数是世界政治的两枝结构。

由于全球化的冲击,世界政治领域发生了公民技能革命和权威结构重组,两者进而导致整个世界政治的根本结构向两枝化方向发展。所谓两枝化,指的是以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和多中心的世界逐渐从过去以国家为中心的单一世界中分化出来的过程,即从“两超”到“两枝”的演变。
作者: 彭辉    时间: 2007-12-1 15:12
很好
作者: ganb05    时间: 2007-12-12 23:18

作者: yingw82    时间: 2007-12-14 20:24
真好
作者: quiteaman    时间: 2007-12-15 22:34
标题: 很好,谢谢
内容很好,非常感谢!
作者: nanji    时间: 2008-1-28 22: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nanji    时间: 2008-1-28 22:4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hounandejie    时间: 2008-2-20 23:59
这位老兄有点意思,抄了那么多.
拿到书,只要不傻不痴都会知道这本书里内容哪些是重点,咳,感觉完全多此一举.
作者: mikecatyu    时间: 2008-5-22 22:35
GOOD
作者: siyeshu    时间: 2008-5-25 16:30
:lol
作者: 筱妮子    时间: 2008-6-20 23:21
太感谢啦
作者: foreverer    时间: 2008-6-21 03:37
好东西
作者: 帝国荣耀    时间: 2008-6-21 08:08
好东东
作者: 英勇无为的元在    时间: 2008-6-23 01:31
标题: 那前几章捏/

作者: hubin0798652650    时间: 2008-6-23 17:32
好了
作者: michelle08    时间: 2008-7-9 11:59
不错
作者: yulindeyu    时间: 2008-7-10 01:29
标题: 不谢都不行呀,呵呵
谢谢
作者: 没人要    时间: 2008-7-10 17:22
非常不错,白鹤辛苦了。。
作者: breetdf    时间: 2008-7-10 20:08
谢谢分享!
作者: 蔡育    时间: 2008-7-11 11:10
太谢谢了,白先生
作者: beanofts    时间: 2008-7-11 22:39
谢谢
作者: cowry    时间: 2008-10-19 21:27
太谢谢了,楼主人真好
作者: 兔哆哆    时间: 2009-1-6 13:11
帮了我大忙了.谢谢白师兄
作者: iamwangxinzhu    时间: 2009-2-18 14:06
真是没办法不顶~!
作者: 现在决定未来    时间: 2009-2-25 23:15
在赞
作者: paullee1988    时间: 2009-2-25 23:59
好啊~~但是似乎有点不全啊
作者: liuxiaobao    时间: 2009-2-26 09:58
呵呵,看了很遍
作者: 2111006238    时间: 2009-6-4 09:46
谢谢
作者: lxyandwwy    时间: 2009-6-4 16:09
很好很强大!!
作者: qinxiaolin    时间: 2009-6-11 13:34
非常感谢,楼主辛苦了
作者: 佛圣道仙    时间: 2009-6-14 15:57
1# 白鹤


来悄悄
作者: raikkonen_lx    时间: 2009-6-15 14:37
这个我要了~~好东东~~
作者: memmy    时间: 2009-6-15 16:20
我先回复一下,顶一下哦……不过前半部分怎么没有啊
作者: sissicheng    时间: 2009-6-15 20:29
真该支持!
作者: 姣姣    时间: 2009-6-20 19:10
谢谢
作者: WYQNK    时间: 2009-6-20 19:49
look look
作者: WYQNK    时间: 2009-6-20 19:55
为什么没有word的啊》?
作者: 0615103030    时间: 2009-7-18 17:28
ddddddddddddddddd
作者: Avril594    时间: 2009-10-24 20:56
真是谢谢拉~~~
作者: ziluolan7731    时间: 2009-11-23 08:16
楼主辛苦拉谢谢啊
作者: ziluolan7731    时间: 2009-11-23 08:17
楼主辛苦拉谢谢啊
作者: ziluolan7731    时间: 2009-11-23 08:19
楼主辛苦拉谢谢啊
作者: ziluolan7731    时间: 2009-11-23 08:19
楼主辛苦拉谢谢啊
作者: ziluolan7731    时间: 2009-11-23 08:19
楼主辛苦拉谢谢啊
作者: ziluolan7731    时间: 2009-11-23 08:19
楼主辛苦拉谢谢啊
作者: ziluolan7731    时间: 2009-11-23 08:19
楼主辛苦拉谢谢啊
作者: ziluolan7731    时间: 2009-11-23 08:19
楼主辛苦拉谢谢啊
作者: ziluolan7731    时间: 2009-11-23 08:20
楼主辛苦拉谢谢啊
作者: ziluolan7731    时间: 2009-11-23 08:20
楼主辛苦拉谢谢啊
作者: ziluolan7731    时间: 2009-11-23 08:20
楼主辛苦拉谢谢啊
作者: ziluolan7731    时间: 2009-11-23 08:20
楼主辛苦拉谢谢啊
作者: ziluolan7731    时间: 2009-11-23 08:20
楼主辛苦拉谢谢啊
作者: ziluolan7731    时间: 2009-11-23 08:20
楼主辛苦拉谢谢啊
作者: ziluolan7731    时间: 2009-11-23 08:20
楼主辛苦拉谢谢啊
作者: ziluolan7731    时间: 2009-11-23 08:35
楼主辛苦啦谢谢啊
作者: ziluolan7731    时间: 2009-11-23 08:37
楼主辛苦啦谢谢啊
作者: 我爱睡衣    时间: 2010-1-9 14:45
谢谢啊  就是要精简版的  

不过我也要弱弱的说一声:后面还有5个理论呢  怎么就没了啊
作者: 飞龙    时间: 2010-3-8 15:22
今天正好看到第六章,谢谢哈
作者: 李普前    时间: 2010-3-16 11:30
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
作者: lifestyle    时间: 2010-3-16 16:32
谢谢分享!
作者: 小书僮    时间: 2010-4-27 20:53
啊 老大都说是好东西啊 先收藏再看
作者: ly89328    时间: 2010-5-1 15:26
谢谢。看看是什么
作者: 梦久天长    时间: 2010-5-13 18:18
支持下。好文章。
作者: ye530721    时间: 2010-5-13 18:37
支持楼主啊
作者: napolun.good    时间: 2010-5-16 00:47

















333333333333333333333
作者: chrisron    时间: 2010-5-29 11:23
人才哈~!!!!!!!!!!!!
作者: fejia    时间: 2011-4-5 16:49
非常感动!!!!!!!!!!!dddddddddddddd!!!!!!!!!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