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杨玉圣:从学术规范到学科规范 [打印本页]

作者: laruence    时间: 2009-9-14 19:10
标题: 杨玉圣:从学术规范到学科规范
在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2006年度工作计划中,曾经有《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实施细则》和《学术规范导读》(研究生用书)两项计划(拟分别请葛剑雄教授、王宁教授主持)。刚才葛剑雄教授、王宁教授分别做了发言,我个人赞同他们的看法,即对原有的计划做适当的调整。

大家知道,对于学术规范的讨论,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一直延续到新世纪初。这样一个跨世纪、跨学科的前沿性话题的讨论,其结果也是相当富有建设性的。除了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外,还有《学术规范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论坛》(高等教育出版社)等专题性著作问世。这都是多年学术积累的成果,也是学者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关于学术规范的基本原则,这些论著基本上已经说清楚了。

也正是基于上述情况,我个人认为,再编写类似《学术规范导读》这样的著作,不见得有很大的必要。第一,鉴于已经有像《学术规范导论》这样的读本,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到阅读的读物。第二,同样的主题,很难逃脱大同小异的陷阱,如何避免低水平重复将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关口。第三,至于《学术规范实施细则》,也有其难以操作性。第四,更重要的是,学术规范之落到实处,重要的问题不在于《学术规范实施细则》,也不在于再新编写《学术规范导读》,而在于各大学要在学术规范和学风建设问题上常抓不懈,开设“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等课程,从研究生与学位教育等人才培养环节切入,把学术规范落到实处。


为了把学术规范落到实处,除了进一步加强学术规范的理论探讨外,今后应适时实现从学术规范到学科规范的战略重点转移。也就是说,把最近十五年来的学术规范研究的理论成果及时转化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加强学科规范的建设。

学科规范建设,不仅有利于把学术规范与高等教育教学结合起来,而且也有助于把学术规范与各学科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避免学术规范之大而无当、悬而无用。除了教师的言传身教外,学科规范因其特殊的针对性、有效性而更可能富有亲和力。

在学科规范建设方面,事实上,最近几年来也是有很大创获的。这里可以举出两个最有成效的例子:其一是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先生的《十六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其二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梁慧星先生的《法学学位论文写作方法》(法律出版社),两者分别是艺术史研究、民法研究的学科规范的开山之作。如果我们的专家学者,也能像朱青生、梁慧星先生一样,脚踏实地,把学术规范、学术研究、人才培养、论文写作结合起来,在绝大多数二级/三级学科上,分别写出类似《十六札》和《法学学位论文写作方法》这样的学科规范的奠基之作,那么我们的学术规范建设就可以说是大大地推进了一步。

(本文是根据作者2006年9月29日在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口头发言整理而成的)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首发 2006年10月6日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