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ggart的名作the use of literacy分别被译作《读写能力的运用》xxi、《识字能力的用途》xxii、《识字的用途》xxiii和《文化的用途》xxiv。另一部文化研究领域的奠基之作The Long Revolution在某译本中被译为《漫长的进化》xxv如果不是译者对本作的理解刻意为之,很有可能是将revolution 误读作evolution。类似的例子还有一些,这种译名的不规范,甚至是明显的误译,难免会对国内文化研究者的在阅读理解与今后的研究中带来诸多不便。
除开以上尚有争议的译名,在少数译作中一些已有定译的学术术语却令人遗憾地被改头换面。一译作中将(通communication industry 译作交流工业,而将leisure industry 休闲企业,将false consciousness虚假自觉xxx,事实上这都是在传播研究,媒体研究或是文化研究领域常见的术语,通译为传播工业,休闲为业,虚假意识。
i. 解玺璋:文化研究译着再度走红,北京日报2001年2月25日
ii. 李陀,大众文化研究译丛总序,大众文化研究译丛,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iii. 菲斯克:解读大众文化,南京大学出2001,杨全强译
iv. 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王晓珏,宋伟杰
v. 托尼本内特:知识分子、文化与政策:技术的、实践的和批判的,文化研究第2辑P51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2001,孟雅丽译
vi. 本尼特:大众文化与"转向葛兰西",视点丛刊一,大众文化研究 上海三联书店2001,陆扬,
vii. 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杨竹山、郭发勇、周辉译
viii.戴维莫利、凯文罗宾斯:认同的空间:全球媒介、电子世界景观与文化边界,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司艳译
ix. 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杨竹山、郭发勇、周辉译
x. 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xi. 吉姆:麦克盖根:文化民粹主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桂万先译
xii. 洪美恩:《豪门恩怨》视点丛刊一,大众文化研究 上海三联书店2001,陆扬,
xiii. 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杨竹山、郭发勇、周辉译
xiv. 同上xv. 戴维莫利、凯文罗宾斯:认同的空间:全球媒介、电子世界景观与文化边界,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司艳译
xvi. 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王晓珏,宋伟杰,以及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三联书店,2000
xvii. 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xviii. 菲斯克:解读大众文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杨全强译
xix. 吉姆:麦克盖根:文化民粹主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桂万先译
xx. 戴维莫利、凯文罗宾斯:认同的空间:全球媒介、电子世界景观与文化边界,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司艳译
xxi. 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通俗文化理论导论,商务印书馆,2001,阎嘉译
xxii. 斯图亚特.霍尔:文化研究:两种范式,陶东风译,文化研究第一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xxiii. 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杨竹山、郭发勇、周辉译
xxiv. 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xxv. 斯图亚特.霍尔:文化研究:两种范式,陶东风译,文化研究第一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xxvi. 李陀:当代大众文化批评丛书序
xxvii. 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三联书店,2000
xxviii. 《文化民粹主义》一书采用了民粹主义的译名,《消费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迈克.费瑟斯通,译林出版社,2000,刘精明译)刚采用了大众主义的译名。
xxix. 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xxx. 通俗文化理论导论,商务印书馆,2001,阎嘉译
xxxi. 吉姆:麦克盖根:文化民粹主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桂万先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