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来新夏:挽留杨玉圣
[打印本页]
作者:
scyo
时间:
2009-9-14 18:37
标题:
来新夏:挽留杨玉圣
近年来,学术腐败事件层见叠出,抄袭剽窃之风日盛。教授、博导、博士生、本科生,时有涉及,不以为耻。甚者,恬然对簿公堂,强辩遮丑,无理蛮缠。大多数人对此不过浩叹世风不古,洁身自好。但一些有胆有识之士,奋起千钧之棒,口诛笔伐,纠正学术风气。有些刊物还开辟专栏以揭露其事,有理有据,使歪风邪气无所藏身。我也每见此类文字,必加细读。痛快淋漓,可浇胸中块垒。而见报率之高,笔墨之犀利,观察之敏锐,则无过于杨玉圣其人。
我原本不认识杨玉圣,只是在报刊和网上看过他写的一些学术批评文章,觉得这个人很怪。为什么没事找事?为什么不怕得罪人?为什么信息如此灵通?为什么当代会出这样一位“铁面御史”?我百思不得其解,总想见见他。三年前一个偶然机会,我们有了通信往来。不久,又在北京见面。杨玉圣不仅长得像个小孩子,而且言谈举止还保持着一棵赤子之心。胸怀坦荡,快人快语,实属性情中人。他很容易让人相信,这是个值得交往的朋友。我们在性格上有不少相似之处。虽然我比他大四十岁左右,但没有代沟,很快成了我的忘年小友和同道。
古语说:“学如积薪,后来者居上”,我于此得到验证。他有许多让我佩服的地方。
杨玉圣还年轻,前面还有许多要走的路,但是他并顾惜自己,而以一种“大群小己”的战斗精神,维护学术尊严。他为了学术的群体而不怕为自己的前途栽刺,他为了抗争学术批评网免受伤害,而不惜自己职位的淹滞。杨玉圣不愧是学术神圣殿堂的守望者。
杨玉圣是一个在美国史专业上有成就的学者,但是他花费更多的精力,勤勤恳恳、日复一日地打扫清除学术道路上的垃圾。他勇敢地指名道姓揭露污染学术环境、不守学术规范的人,让学术环境天朗气清,让中华学术日益昌明。杨玉圣不愧是学术道路上的清道夫。
杨玉圣有自己的阵地,不仅发出自己振聋发聩的呼号,而且也为更多人提供沟通思想、传播信息、鞭挞丑恶、洗涤污垢的平台。他千辛万苦地经营着学术批评网,至今已有五年。3月中,他曾举行有一定规模的庆祝酒会,得到许多学术界人士的支持与肯定。我因年高,未能亲临,但也写了题词以表祝贺,希望能网络天下,为学术的繁荣纯洁而继续努力。会后,他托在津工作的学生小井带来这次会议的论文集——《为了学术共同体的尊严》一书和其他几本有关著述。我很高兴。但是,小井告诉我一个令人不悦的消息。杨玉圣在会上正式宣布学术批评网将由他人接办,而他本人则退而专攻美国史,准备撰写一部《美利坚合众国史》。回归专业,又主持学术批评网两不误,当然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只能选其一,我认为:与其多一个美国史的学者专家,不如有一个历经考验、富有战斗精神的学术批评家。因为美国史专家易得,而有胆有识的学术批评家难求。因为美国史只是史学领域中的一隅,而学术批评则是关乎学术发展与争取美好前途的大业。
我曾和玉圣通电话劝慰,似乎感到他有一些不愿说的原因。我也曾猜想,玉圣也许已是明枪暗剑,遍体鳞伤,有难言之隐。纵然如此,我仍然想挽留他坚守阵地,继续战斗!
玉圣,鼓起勇气,会有许多人支持你、帮助你的。你会从繁忙事务中解脱一些,只是稍微拖长一点时间完成你的《美利坚合众国史》,它将成为你学术批评躬行实际的标本。
留下吧,玉圣!
2006年3月18日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首发 2006年3月23日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