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点》一文说:“为今之计,笔者认为,必须采纳梁启超几十年前提出的主张——‘新民说’。”《盲点》的作者似不知,正是梁启超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及其与民主制度的关系有着比较恰切的评价。如梁启超在《先秦政治思想史》中所言:“美林肯之言政治也,标三介词以櫽括之曰: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我国学说于of 、for之义,盖详哉言之,独于by义则概乎未之有闻。……此种无参政权的民本主义,为效几何?我国政治论之最大缺点,毋乃在是……要之我国有力之政治思想,乃欲在君主统治之下,行民本主义精神。此理想虽不能完全实现,然影响于国民意识者既已至深。故虽累经专制摧残,而精神不能磨灭。欧美人睹+++国猝然成立,辄疑为无源之水,非知言也。” 这段话既指出了民本思想含有“of the people”(孙中山译为“民有”)和“for the people”(“民享”)之义,又指出了其“最大缺点”是没有“by the people”(“民治”)之义。同时,梁启超又认为中国从君主制转变为民主共和制并非“无源之水”,其本土文化之“源”就是民本主义。我认为,此乃“知言”之论(如果认为中国的民主只有西方文化一个源头,则“非知言也”)。而民本思想含有“of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之义,也就是肯定了民本思想是以人民为国家、社会的价值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