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 区芜:《评委,请自重》,载《社会科学报》,2003年5月15日。
② 在网上搜索了好几遍,除了几家网站转载了《社会科学报》的报道外(学术批评网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3639&type=1003,光明网http://www.gmdaily.com.cn/gmw/gmwhomepage.nsf/documentview/2003-05-25-07-48256A22001B0C1248256D30000F7444?OpenDocument,焦点网http://shc.jdjd.cn/030504/pingwei.htm,思问网http://www.siwen.org/dongtai/pingwei.htm等),就是《新语丝学术论坛》上有一篇《谁玷污了法学的圣袍?——2003年法学博士点评选惊现丑闻》。该文主要批评“广东某高校”有人“违规‘操作’”,在校内进行“舞弊行径”,但无意之中却披露出“申博负责人……奔赴京城,逐一拜访评审委员会委员,……直接影响了最后一轮的投票”的“违规”之举(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2.pl;原文件打不开,参见超星数字图书馆网的转载件,http://note.ssreader.com/show_topic.asp?Topicid=191777&forumid=1)。
③ 该报道说的似乎只是“一些学科”的“一些”评委“不知自律”,而非“大部分”学科的“大部分”评委,大部分学科的评委还是“可以信赖”的。但从“不止一个学科”,“说情者、送礼者、邀请‘讲学’者,川流不息”,“已不是新鲜事”,“已不是秘密”等描述来看,“自律”评委与“不自律”评委孰多孰少,又有谁说得清呢?
④ 《关于进行第九次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的通知》,http://www.moe.edu.cn/moe-dept/xueweiban/48new.htm。
⑤ “潜规则”之说是吴思先生读史观今后的一个“杜撰”,然而它却准确地揭示出我们社会中一些十分畅行无阻的陋规:“这些显然不符合明文规定的事情,内部人竟安之若素,视为理所当然。……在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之处,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实际存在着一个不成文的又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一种可以称为内部章程的东西。恰恰是这种东西,而不是冠冕堂皇的正式规定,支配着现实生活的运行。”(吴思著:《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自序》,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第2版第3次印刷)
⑥ 在2003年7月30日公布“第九批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名单”时虽然宣布:“为更好地保证审核工作的公正性,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鼓励诚信、求实的工作作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二十次会议决定对审核通过的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名单进行公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对所提出的异议进行调查核实,并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作出相应处理。”还对如何“提出异议”作了具体规定,比如要署“真实姓名”。但“提出异议”的范围仅限于“公示名单中申报材料失实或违反申报材料填写规定的学科、专业点”,对于《社会科学报》揭露出的那些违规问题如何“提出异议”却只字未提。(《第九批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名单公布》,载《中国教育报》2003年7月30日,转自http://www.jyb.com.cn/gb/2003/07/30/zy/jryw/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