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三家人家底大盘点:见证新中国六十载发展变迁
[打印本页]
作者:
langfanyun2001
时间:
2009-9-11 16:38
标题:
三家人家底大盘点:见证新中国六十载发展变迁
新华网上海9月9日专电 题:三家人家底大盘点:见证新中国六十载发展变迁
新华社王涛、王欣颖
新中国成立六十载的春夏秋冬见证了中国从废墟中站起,从疮痍中痊愈并日益强大的全过程。60年的中国迅猛发展也如同一部快进的影片一般,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大舞台上展示着自己的成长。而中国的普通百姓也从祖国的强盛中得到切切实实的恩泽。
老上海石库门弄堂(资料图片)
两室两厅(资料图片)
一双鞋、一张报纸、一间房
要说到上海人的第一件大事,无外乎能有一块安身立命之地,没有人能够比上海人更加体会到对房子的渴求。郑女士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上海,从小接受弄堂文化熏陶,同时也见证了上海家庭住房变迁的发展过程。
说起住房的改善,郑女士感慨万千,上个世纪50年代的时候,家里住的房子是郑女士的父亲结婚时房管所分配的石库门房子,那个年代根本没觉得房屋是最有价值的资产,只求可以遮风避雨,而如今一平方米上万元的房子已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房屋的功能也从简单的居住开始变成了高价资产,成了不少人的投资工具。
郑女士追忆到20多年前,跟公婆一起住在石库门房子里,一家三口住在只有7.4平方米的阁楼,由于地方小,床只能放在阁楼顶斜坡底下空当里。
“女儿稍大一点了,能在床上站起来了,好几次我没注意,她站起来就一头撞到阁楼顶上,我挺心疼的,但也实在没办法。”郑女士说,在阁楼里苦了3年多,直到1991年丈夫单位里分配房子,尽管面积只有15.8平方米,但总算真正有了自己“独立的家”。
而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在原先只有居住需求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关注生活质量,本来还觉得挺大的房子一下子也变得局促多了,招待客人也不方便。郑女士一家也终于在1997年初分配到了一套80多平方米二室二厅的房子,告别了吃饭、睡觉、待客都在一间屋子的尴尬。
上海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刘海生2月份在 “2009上海民生访谈”中透露: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的人均居住面积已经从4平方米提高到16.9平方米,居住条件大大改善。
(责任编辑: 张洁 )
新华视频 >>
独领风骚 诗人毛**
9月9日《新闻联播》
笔墨中国六十年
9月9日 新人扎堆登记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留言须知
只有新华网社区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网页 新闻 图片 视频 社区
相关报道
内蒙古将在两年内全面摸清“草原家底”
期待“阳光法案”晾晒官员个人家底
图片精选 >>
· 乌龟用家具垫脚当假肢
· 印度上演人象大战
· 长沙出现最大“空中花园”
· 柏林电视塔“发射升天”
· “超人”现身
· 台湾名模全裸处女作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