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探访国庆礼炮支队:装填动作3秒内完成(组图)
[打印本页]
作者:
laruence
时间:
2009-9-9 17:18
标题:
探访国庆礼炮支队:装填动作3秒内完成(组图)
国庆60周年礼炮手
国庆礼炮手准备奔赴炮位
长时间的训练,武警官兵的膝盖都硌出了深深的印迹
10月1日的Tiananmen广场上,60响礼炮将开启国庆大典的序幕。
国家庆典礼炮鸣放是整个庆祝活动的序幕,也是整个庆祝大会的焦点。
武警北京总队礼炮支队的官兵们担负起了国家庆典60周年礼炮鸣放任务。56门礼炮交替鸣放,共同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
本报特约记者走到他们中间,为读者展示官兵们的训练、生活的幕后故事。
本版摄影/特约记者李光印
礼炮揭秘·改进
国庆礼炮增加"自检系统"
武警北京总队礼炮支队副政委尹国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使用的礼炮与50周年使用的礼炮一样,都是九四式庆典礼炮,但是根据操作需要,进行了适当的改进。
一是更换了轮胎,比以前宽了;二是炮身的重心进行了前移,这样移动起来非常方便;三是安装了电路通断指示灯,可以随时监控礼炮的运行情况。
武警北京总队某部政委陈祥健表示,保证礼炮鸣放的"中枢神经"是礼炮的控制系统。此次,礼炮的控制系统也进行了"更新换代"。
现在的指挥控制系统装有两套独立的主控系统,每套系统控制4门礼炮,当系统出现故障后,可以随时启动手动功能。还增加了自检系统,通过数字显示工作电压、电流等,能够对工作情况及时进行提示。
还有监控系统,指挥员可以通过该系统看到迎宾仪式、礼炮鸣放等情况,随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情况。
同时,车上还配备了两套便携式电控系统,当控制车因故障不能前行时,可使用便携式电控系统对礼炮进行操作。
礼炮揭秘·选拔
国庆礼炮手要过四道关
参加国庆礼炮鸣放任务的官兵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每名队员都要经过单兵队列、单兵单炮、分队合成、综合演练等四道关口的全程选拔,在逐人考核、升级过关后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国庆礼炮手。
庆典礼炮鸣放的规格要求非常高,为达到整齐划一的要求,礼炮官兵每天练跑位,来回要达数千米,在三尺炮台上装填炮弹上百次,许多官兵的手上都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但是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每次训练,动作都要求达到整齐划一
幕后故事
装填动作3秒内完成
据新华社报道,为了确保鸣放礼炮“万无一失”,礼炮兵们日常训练不能仅仅用艰苦来形容。开栓、送弹、装填三个动作,3秒钟内完成,每天推上拉下开栓上千次;在8米炮位每天要跑数十公里,跪下起立达上千次。
“战士们在训练中付出的不仅是力气,常常还要付出血的代价。被炮栓夹破手指,被退出的弹壳击伤的事情常有发生。”大队长耿庆安说,“开始训练时,战士们戴线手套,线手套不结实,他们又改戴帆布手套。帆布手套结实但是影响操作,战士们干脆不戴手套练铁掌。练铁掌,练的就是钢铁般的意志。”
皮带记录重大庆典活动
礼炮兵们都有一条特殊意义的皮带。在这条皮带上,战士们用密密麻麻的字迹,如数家珍般地记下他们服役期间完成迎宾仪式和重大庆典活动鸣放礼炮的时间和次数。服役期间,一个礼炮兵至少要在Tiananmen广场参加50次以上的礼炮鸣放任务。
为防止炮声震坏玻璃,礼炮部队的官兵不得不在玻璃上贴上“米”字形的胶带。长时间受高分贝炮声的震荡,礼炮兵的听觉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耿庆安说:“每一名礼炮兵的心目中都永远激荡着‘祖国至上’的交响乐章,我们用炮声祝福祖国日益强大,用炮声谱写和平的赞歌!”
历史回眸
礼炮部队组建23天首次亮相
鸣放礼炮欢迎外宾的礼仪,是世界各国对外交往的惯例。1984年3月23日,组建仅23天的礼炮部队,奉命为访华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鸣放礼炮。
这是“共和国礼炮部队”承担的第一次鸣放任务。8门改装自抗日战争时期缴获的小山炮交替鸣放,圆满完成了中国礼炮兵的首次亮相,并揭开了共和国礼仪史上新的一页。据新华社电
本版文(除署名外)/记者郭媛丹特约记者李光印
新中国成立以来礼炮发展史
第一代 九四式山炮
我国从战争中缴获的中小口径榴弹炮中,挑选出日制75毫米九四式山炮作为第一代礼炮使用,参加了开国大典仪式第二代 三六式山炮
是山西兵工厂利用九四式山炮改制而成,符合了迎宾礼炮的要求
第三代 八四式礼炮
前苏联76毫米加农炮改装而成,这种炮为电发火,并为获得更大的鸣放声响更换了炮口制退器
第四代 八六式迎宾礼炮
这种礼炮正式装备武警部队后,结束了我国国家礼炮队使用外国火炮改装礼炮的历史
第五代 九七式迎宾礼炮
在八六式礼炮基础上改装而成,主要用于国家外事迎宾和重大庆典活动第六代 奥运迎宾礼炮
2008年6月,专门为奥运会设计,在性能和外观上都有了大的改进和提高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