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中俄能源协议难产 普京或亲自出手 [打印本页]

作者: lingq2080    时间: 2009-9-9 09:00
标题: 中俄能源协议难产 普京或亲自出手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今日(23日)开始他的中国之旅,意在证明莫斯科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俄罗斯关键的地缘政治盟友的说法。但梅德韦杰夫在北京将不得不以讨论问题为主。当中包括军事和技术合作的猛减,俄中能源同盟前景不明朗,中国政府不愿意支持莫斯科DIZHI北约扩张的斗争。
  友谊许可
  俄罗斯总统的第一次外交政策之旅故意选择中国作为第二个目的地。莫斯科和北京近年来推崇相同的政治原则,关键是讨厌美国为首的单极世界,DIZHI颜色革命,在发展民主的时候,莫斯科和北京都注重考虑当地特色。在普京时期,俄罗斯和总统大力捍卫这种立场:在安集延(Andijon)的革命尝试后,它们联合支持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它们反对严厉制裁伊朗;它们在联合国安理会捍卫苏丹和缅甸。
  梅德韦杰夫看来打算继续推行同样的路线。莫斯科和北京的联合声明通常设计目前重要的事情。根据《生意人报》的信息,这一次莫斯科将在文件中囊括一下问题:美国部署反导弹防御系统,北约走近俄罗斯边界,以及科索沃。在一些问题上,北京和莫斯科有共同的立场,例如中国政府关注华盛顿的反导弹防御系统,因为当中一些部分的部署可能靠近中国边界——在日本,甚至在台湾。

  不过莫斯科和北京在另外一些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例如安理会扩张。两国都赞成扩张,但俄罗斯坚持“有限扩张”,而中国提倡大扩张,让安理会容纳不发达国家。这也难怪——很多潜在的成员都是忠于北京的。对俄罗斯而言,允许新成员加入只是意味着它的影响力减少。
  在北约扩张以及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加入北约的问题上,情况也一样。俄方打算在最终文件中强烈谴责北约不正当的扩张——那可以告诉北约,有一个强大的搭档支持俄罗斯。但北京不打算和北约冲突——它寻求取消欧盟对华武器禁运,因此北京需要和北约保持良好关系。那就是,中方可能建议用词温和。
武器道别
  莫斯科与北京之间的问题超出纯粹的外交。俄中军事和技术合作有很多问题。战略分析与技术专家中心德麦金克(Konstantin Makienko)指出,主要问题是来自中国的军事订单猛减。此外,自2006年以来,俄中军事和技术合作委员会就没有召集。中国提到它购买38架Ilyushin Il-76MD和Il 78MK战略运输机的合约失败,以及海军设备的缺陷。一位俄罗斯政府官员表示,“实际上,就算我们解决所有这些问题,他们还会找到别的借口。他们想什么都自己生产——通过购买许可或者复制技术。”

        政府代表和联邦军事和技术合作服务机构(FSMTC))希望将鼓励关于直接供应俄罗斯 Sukhoi Su-33和Su-35战斗机的谈判。

能源矛盾
  能源问题仍然是最具挑战性的问题。普京2006年3月访问北京时,中国同意成立前所未有的能源同盟:俄罗斯和中国国有公司协议俄罗斯向中国输送能源的大合同。然后是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的建造(有分支通向中国)。但最近,由于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的价格纠纷,很多计划陷入困境。
  能源分析家克鲁提金(Mikhail Krutikhin)表示,Rosneft认为给中国供应每吨会损失40美元,敦促政府决定要么谈判价格,要么合约破裂,俄方支付罚款。在这样的情况下,关于2010年到2015年供应5000万吨石油的合同就危险了。而中方则认为CNPC帮助Rosneft收购尤科斯(YUKOS)的资产,因此,这家俄罗斯公司如今欠中国公司的。
  这样,建造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中国分支的计划也危险了。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Transneft)副总裁巴科夫(Mikhail Barkov)不排除梅德韦杰夫和胡Jintao亲自讨论这个问题的可能性,但他表示没有公司代表随梅德韦杰夫前往北京。
  总言之,此次中国之旅将是梅德韦杰夫的真正考验。他在中国伙伴眼中的声望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他解决挑战的能力。根据《生意人报》的信息,普京将在今秋访问中国。如果梅德韦杰夫的访问没有成果,俄罗斯的总理将不得不出手。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