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耶鲁大学校长:希望更多美国青年了解中国 [打印本页]

作者: dengxi6489    时间: 2009-9-9 08:45
标题: 耶鲁大学校长:希望更多美国青年了解中国
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

去年4月,胡Jintao主席访美期间,盛情邀请耶鲁大学师生访华。5月16日,耶鲁大学百名师生代表团顺利抵京,开始了为期10天的友好访问。5月15日晚先期抵达的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先生接受了记者的独家专访。
记者:莱文校长,首先欢迎您再一次来到中国,非常感谢您刚下飞机就接受中国青年报的采访。
莱文:这次访华对我们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是应胡主席的邀请访问中国的。去年胡Jintao主席访问美国时选择到耶鲁大学发表重要演讲,并邀请耶鲁大学的百名师生访问中国,我们感到非常荣幸。
·希望更多的美国青年了解中国
记者:这次访华的团员中有60多名学生,请问一下这些学生是如何选拔确定的?
莱文:这些学生来自耶鲁大学的各个院系。首先,学生们可以自己主动申请,在申请中要写明自己为什么可以成为代表耶鲁的友好使者,然后在学生中进行竞争,最后的优胜者成为现在的成员。团员中有11名国际学生(留学生),其中有6名中国留学生。
另外,以前没有来过中国也是这次选择成员的一个标准。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美国青年人了解中国。所以,学生们都十分珍惜这次访问机会,他们希望能亲眼看到中国青年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记者:莱文先生,听说您的女儿有过在中国学习的经历。
莱文:是的。我的女儿曾经参加了斯坦福大学的一个交换计划,在北京大学学习了一个学期,又在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学习了一个夏天。
记者:您的女儿在中国学习了这么长时间,中国也有很多学生到美国去留学,现在您又率领了一个百人团来到中国,您怎么看待两国青年的交流?
莱文:我们生活在一个互动的年代,这种交流,对青年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受教育的机会。我们的学生通过和中国青年的交往,可以看到中国青年是怎么生活的,可以了解中国的青年人是怎么看待世界的。同时,中国的学生也可以更多地了解美国的年轻人是怎么想的。这对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中美关系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不仅对中美两国发展有好处,对世界和平也是有好处的。我们希望每一个耶鲁的学生,在学习期间都能到其他国家去看看。如果我们大家都能相互了解,沟通和了解就会更加容易。
中国的人口占世界的1/4,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也拥有大批的优秀学生。而且,中国的发展在世界上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中国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很强大的国家。耶鲁大学的使命就是培养领袖人才,所以,我们有必要让我们的学生对中国有更多的了解。
·耶鲁能出那么多政治领袖并不奇怪
记者:迄今为止,美国共有5位总统都是从耶鲁大学走出的,所以有人称耶鲁大学为“总统摇篮”,相信这应该是耶鲁大学的骄傲。但是,我们也知道大学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场所,所需要的是更为宽松的学术自由,与政治又如此密切的关系对耶鲁大学的学术自由是否会产生影响?
莱文:首先我想说,耶鲁大学能产生这么多政治领袖是一件毫不奇怪的事情。耶鲁大学有250个学生社团组织,学校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是这些组织中的成员。有250个组织,就意味着需要250个领导人。再加上这些领导者的不断更替,给学生提供了很多锻炼组织、领导能力的机会,现在学生社团组织已经成了未来领导人的实验室。
另外,耶鲁大学也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为社区和公众提供服务。学生在学习之外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已经成为耶鲁大学的传统,已经持续了很多年。
除此之外,学术自由在耶鲁大学也有着优良的传统。我理解学术自由就是师生能就很多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和辩论,很多好的思想都是这样产生的。
所以,在耶鲁大学,学生和教授有充分的自由去做他们想要做的课题,也有充分的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有些时候,政治家也会参与我们的讨论,但通常他们会倾听我们的意见和建议。在我们看来,学术自由是产生好的思想、好的建议的良好途径。
·美国青年上名校竞争也很激烈
记者:在中国,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可以接受高等教育,很多青年人都希望能在名牌大学中接受教育,不知美国青年是否也有这样的愿望?
莱文:非常一致。美国的青年人也非常想上名校。他们希望高中毕业以后能到哈佛、斯坦福、耶鲁等大学就读,就像中国的学生想上北大、清华一样。这样的学校招收学生的名额也是很有限的,因此,上名校的竞争也相当激烈。
记者:看来想上好大学是所有青年的共同心愿,那么您认为什么样的大学才能称得上是好大学?什么样的大学才能算得上世界一流大学?
莱文:我觉得,大家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除了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以外,还要有一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教授队伍。世界领先水平的教授应该在他所在领域的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学术研究报告或撰写过文章,同时拥有一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
记者:您已经9次访问中国了,也看过中国的很多大学,您认为这些年中国的大学有哪些变化?
莱文:中国的大学这些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大学正在建设一流的实验室,大学生的人数也在快速增长。不过,增长的速度有些太快了,我看到中国政府也在踩刹车。我看到,现在中国政府也在致力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中国的一些大学也正在向这个方向迈进。
·通识教育能帮助学生适应今后的变化

记者:我们注意到耶鲁大学非常重视本科阶段的教育,而且学生进校后的前两年是不分专业的,这样对学生的发展有哪些好处?
莱文:我观察到,目前中国大学的制度与俄罗斯和欧洲是相似的,学生入校后就已经选定了专业。在美国,特别是在耶鲁,学生在入校后的第一年和第二年基本是在打基础,不划分专业,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我觉得这种通识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还是有利的。
学生毕业以后,他的工作有可能发生变化,他所生活的环境也会发生变化,甚至这个世界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学生学习了更多的基础知识,对于他们面对和适应将来的变化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过去几年里,我和我的同事在中国重点大学举办了一系列的讲座和研讨班。现在中国的一些大学也在进行通识教育的尝试,比如复旦大学,他们的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年进行的是部分专业的通识教育,一年以后学生再选择专业。
记者:您已经是第9次来中国了,还有很多美国青年没有来过中国,您认为这些美国青年心目中的中国和您眼中的中国一样吗?
莱文:我会对他们说:亲自到中国去看看,到了那里你一定会对中国有更多了解。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