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静观欧洲三大国“交棒” [打印本页]

作者: 影音王    时间: 2009-9-9 08:27
标题: 静观欧洲三大国“交棒”
[/url]
[url=http://www.xinhuanet.com/photo]

    5月16日,在法国首都巴黎的总统府爱丽舍宫,法国新总统萨科齐(左)在总统权力交接仪式结束后目送卸任的希拉克离去。当天,萨科齐接替希拉克就任法国总统。 新华社发 
    2005年底至今,从柏林、巴黎到伦敦,欧洲三大国的领导人先后交班。施罗德总理、希拉克总统和布莱尔首相鞠躬谢幕,新生代领导人已经或即将登上执政舞台。
    希拉克等3人是欧洲乃至全球政坛强人,既在欧洲事务中举足轻重,也在国际范围颇具影响力。希拉克总统在新形势下发挥戴高乐主义的精髓,使法国实现了“以一个中等国家的实力进入了有全球影响的大国的行列”。他维系法国外交的独立自主,敢于对美国的单边主义说不,尊重发展模式的多样性,重视全球发展等。他的战略眼光与政治魄力是发达国家领袖中罕见的。布莱尔首相执政期间,英国经济得到明显的改善,对外关系亦更为活跃与扩展。他就国家治理问题上提出的“第三条道路”思想具有启发意义,引起对有效与公正并重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思考与追求。施罗德总理除了在国内奋力推行了经济结构与社会福利体制的改革,也在对外关系上扩大了德国对国际事务的参与,特别是勇敢地与法国一起,抵御了美国的强大压力,坚持了反对伊拉克战争的立场,表现了二次大战后德国外交上没有过的新姿势,反映了德国政治上的成长。还应指出的是,3位领导人在欧盟建设上尽管主张有异,但在有关欧盟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上,能够彼此妥协,进行合作,从而在他们执政期间使欧盟取得多方面的、有历史意义的成果。他们内外政策上的众多建树,能否为新生代领导人继承与发扬,十分值得关注。
    老一代的退下虽属正常程序,但也折射出其处境的被动。施罗德本欲连任,但因改革措施未能赢得足够的民众支持,议会选举中没有取得明显优势,被迫与反对党联合执政,并在联合政府总理职务的争夺中败下阵来。希拉克曾考虑再度参加总统竞选,后因迫于自己国内声誉的大幅度下降,最终决定退出。布莱尔的辞职,也是在其内外政策有所失误、民心思变的压力下而不得不做出的。3国领导人在困境中下台的大背景是:欧洲国家在全球化迅猛发展中应对不力,改革举步维艰,失掉民众支持。他们在给后来者留下厚重政治遗产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些很难处理的问题。新生代能否比前任更高明地应对好这些难题,也是领导人更换后的另外一个看点。

    默克尔总理、萨科齐总统以及极可能出任英国首相的布朗,都是战后出生的,是有志向、有干劲的一代政治家。面临相当严峻的国内外挑战,他们能不能为国家为欧洲描绘出新的美丽图画?(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邢骅)
萨科齐正式成为法国总统 希拉克离开爱丽舍宫
新华网消息:法国宪法委员会主席北京时间16日宣读法国大选结果,萨科齐正式成为法国总统。据法新社报道,希拉克在爱丽舍宫院内与萨科齐长时间握手后,乘车离开了爱丽舍宫。>>>点击详细
萨科齐发表就职讲演 称为法国服务是一种责任
中新网消息:据法国媒体报道,萨科齐16日巴黎时间上午11时40分(北京时间16日17时40分)正式成为法国总统。法国宪法委员会主席在这之前在爱丽舍宫宣布他成为法国第五共和国的第六任总统。  >>点击详细
布莱尔:出色领袖 还是悲剧英雄
人民日报消息:5月10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在英国中部塞奇菲尔德选区正式宣布将于6月27日卸任。一时间,布莱尔执政10年的功与过,成为众多评论的重点。有人称赞他是“出色领袖”,引领英国走过了稳步发展的10年;有人批评他是“无能首相”,让英军陷入了伊战的泥潭;也有人称他是“悲剧英雄”,成就丰厚,过失也一大堆。>>>点击详细
欧洲迎来新“三剑客”
广州日报消息:据《环球时报》报道,近日法国总统萨科齐的胜出,宣告了希拉克时代的结束。2006年,施罗德也交出了执掌七年的德国总理权杖给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默克尔。如今,布莱尔也宣布辞职,即将交权给布朗,这标志着欧洲进入新“三剑客”时代。>>>点击详细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