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确实如此,赫利号日前就轻而易举地穿过了北冰洋浮冰区。本次远征首席科学家、新罕布什尔大学(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海岸及海洋测绘中心(Center for Coastal and Ocean Mapping)主任拉里?梅尔(Larry Mayer)表示,我们碰到了大量的开阔水域,虽然很适合测绘,但对北极却并非好事。
赫利号此次远征耗资100万美元,是2003年以来美国第三次组织北极海底测绘,也是受到了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的促动。虽然美国一直未批准该公约,但为了应对其将来有可能获得批准的情况,它还是对原有海底图进行了重新测绘。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已定于本月就上述公约召开一个听证会。
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圣迭戈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的地质资料中心主任、海洋地球物理学家斯蒂芬?P?米勒(Stephen P. Miller)说,一点点全球变暖的触动,再加上一点点冒险精神,人类终于真正开始对北极的探索。
广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允许各国将沿海经济区扩展至距离海岸350海里处,具体则取决于海下地质和地貌的技术证据。根据此规定,所有四个国家都声称对位于北极海底的罗蒙诺索夫海岭(Lomonosov Ridge)拥有主权。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U.N. Commission on the Limits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日前将就上述四国的主张进行非公开审议,因此这几个国家纷纷拿出海底资料为各自的主张提供支持。
为了应对将来可能执行该公约的情况,美国组织了赫利号此次旨在扩大其海下军事和经济区的测绘活动。
五年来,美国国务院委派大学测绘组对北极、阿留申群岛、白令海、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墨西哥湾和美国大西洋海岸的深海海底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精密测绘。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简称NOAA)海岸研究办公室(Office of Coast Survey)主任、水道测量家史蒂文?R?巴南(Steven R. Barnum)表示,掌握的数据越精确,主动权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