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秦老师在温特的《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译者序 建构主义
[打印本页]
作者:
hyfjq
时间:
2009-8-31 16:59
标题:
秦老师在温特的《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译者序 建构主义
最近在看温特的《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秦亚青老师在译者序里基本上把建构主义理的比较顺。刚好我做了笔记。所以就想把译者序的笔记贴在坛子里,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建构主义产生的背景
要理解建构主义,就要知道国际关系的学理论战。远可以追溯到自由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论战,在此就不细说自由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论战。
新现实主义及其批评者
在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的论战中,新现实主义逐渐成熟,其标志是1979年肯尼斯*华尔兹发表的《国际政治理论》。华尔兹提出了高度简约的现实主义理论,摒弃了古典现实主义中人性等难以用科学标定的概念和无法证伪的假设。把无政府秩序和自助体系.权利分配.国家利己特征和生存需求等设定为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并把国际关系研究集中在体系结构这个因素上面-----这种理论因此被称为结构现实主义。
因此而引发了新的理论的论战,产生了两个与新现实主义对立的学派
一派是新自由制度主义(Neoliberal Institutionalism),代表作是1984年基欧汉发表的《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
新自由制度主义与结构现实主义的核心概念基本相同,但是基欧汉认为国际体系中的权力分配不能够对国家的许多行为作出具有说服力的解释,在相同的结构条件下,体系进程也会产生重要的因果意义。体系进程的最重要标志是包括国际组织,国际规制,和国际惯例的国际制度。
另一派是世界体系理论(World System Theory),代表人物是Immanuel Wallerstein(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世界体系认为只有把直接政治置于全球资本主义结构的框架之中才能使起实质和内容得以揭示。国家体系的产生和延续是为全球资本主义服务的,核心,半核心和边缘地带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阶级之间的剥削关系。
结构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和世界体系理论的理论基底都是理性主义,这三种理论被统称为主流国际关系学派。
非主流国际关系学派
非主流国际关系学派的共同之处是强调国际关系中观念和话语的作用,结构和行为体的相互建构,权力的非物质性和真理的相对性。可列入这一范畴的理论流派包括:
强调所有理论在具有规范内涵的规范理论(Normative Theory)
以女性身份和地位为核心的女性主义理论(Feminist Theory)
质询权力的意义,根源和目的的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
探讨国家形成的历史轨迹和各种行为体关系发展演变的历史社会学(Historical Sociology)
强调话语作用,探讨权力—知识关系的后现代主义理论(Post-Modernism)
这些理论否认理性的核心作用,因此被统称为反思主义理论。
主流学派的辩论:由不可通约到理论趋同
在主流学派的论战中,世界体系理论基本上是处于一种单方面的论战状况,所以主流国际关系学派的论战主要是在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制度主义之间。
新现实主义的基本变量是国际体系结构和国家行为,基本变量关系是国际体系影响国家行为。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基本变量是国际制度和国家行为,基本变量关系是国际制度影响国家行为。
这两派在论战的过程中,理论开始趋同。
一. 两派的理论框架趋同。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制度主义的理论基底都是理性主义,研究方法是个体主义方法论。新现实主义把国家作为国际关系的行为主体,并以微观经济学定义个人/公司的方式定义国家为利己的、单一性的理性行为体,国家的利益和身份完全是内部因素决定的,与在国际社会的活动没有关系。
二. 世界观趋同。新现实主义的最基本概念国际体系结构指的是国家物质力量在国际体系中的分配状态,主要以军事力量定义的国家权力和以物质收益为主的国家利益也反映出单纯物质主义的浓厚色彩。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制度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是非物质的,但其作用取决与制度能够提供的物质回报,物质性权力和利益仍然是国家行为的主要动因。新现实主义认为观念是无足轻重的,但新自由制度主义认为观念能够成为一个与权力和利益并列的自变量,具有独立的因果作用。然而,观念与权力和利益之间虽然是相互独立,相互并列的关系,但观念的作用也只能是弥补物质权力和利益解释能力的不足。
三. 认识论趋同。两派都坚持科学实证主义原则,反对任何诠释性理论。它们认为存在国际政治的客观事实,虽然这样的事实总是不能完全得以揭示,但部分的解释是可能的。一切对国际政治社会内容的考虑和对国际政治诠释性的呀牛都被视为没有明确研究议程和可证伪假设的非科学解释。
四. 研究方法趋同。两派的研究起点都是国际体系无政府状态,承认无政府状态是国际体系的基本特征,由此特征派生出三个基本假定。首先,无政府状态是给定因素,“客观存在”于国际体系中,是凌驾于体系中行为体之上的无形之手。其次,由于无政府状态是国际体系恒久的基本特征,所以国际关系的研究尤其是国际关系体系理论必然要以无政府状态为研究起点。再次,无政府秩序只有一种逻辑—霍布斯自然状态。
另外,两派的研究层次都是体系层次。
两派的研究议程和主要分歧是无政府状态下国家的合作问题:新现实主义强调无政府状态使国家在整体上趋于不合作,相对收益是国家考虑的主要问题,国际制度不能从根本上减弱无政府状态的负面影响,因此不能导致根本的国家间合作。新自由制度主义则在承认无政府逻辑和体系结构重要性的同时,强调国家可以以绝对收益为基本考虑,国际制度可以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监守不确定性减弱无政府状态的负面影响,导致国家的实质性合作。
作者:
hyfjq
时间:
2009-8-31 17:00
有点长 呵呵 内容很简练的
作者:
fly126
时间:
2009-8-31 18:13
新人啊,顶起来。。。
作者:
rotynana
时间:
2009-8-31 23:07
谢谢楼主
作者:
flyer8
时间:
2009-10-19 12:23
xiexie
作者:
Huister
时间:
2009-10-26 11:14
ddddddddddddddddddddd
作者:
ziluolan7731
时间:
2009-11-23 08:44
楼主辛苦啦谢谢啊
作者:
ziluolan7731
时间:
2009-11-23 08:44
楼主辛苦啦谢谢啊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