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转许sir和潘大的老帖
[打印本页]
作者:
S1981
时间:
2009-8-27 21:25
标题:
转许sir和潘大的老帖
对“比较政治学”考试的解释和评论 ● 潘维
这次借“八股文”的形式考试,并把基础概念揉在里面,乃不得以而为之。我一方面希望大家知道概念的重要,记住一些清楚的概念,另一方面又害怕误导大家只知背诵概念,却不知其应用。必须知晓“先王之道”,但不能使其成“后世之师”也是无用。无奈之下,才请大家以写文章的方法讨论一个重要的问题,并考察听课的效果。这种办法的弊端也是显然的,会导致如准备大学高考命题作文一般的“猜题”,押中题目者得利,故不能常用。
一些同学认为必须按老师讲授的思路答题。这是个误解。正因为如此,我才提出答“五大支柱扣5分”。概念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随意定义的。概念虽然可以任意定义,但必须清晰,否则文章逻辑就无法顺畅,自圆其说。若你定义现代化是精神的现代化,就必须说清是哪个精神,是基督教精神或勤俭节约的精神之类,然后一以贯之,比较两个国家或地区,说明有了这个精神就有了现代化;无此,就没有现代化。同时,我要求学生必须体现出理解课堂讲授的内容。你可以不同意,但必须知道并且讨论。否则,上课作什么?不上课,上大学作什么?凭着自己的想象随便说,不讨论别人的思想成就,极少是创见,多半是无知。我在美国曾为此付出过沉重代价。凭聪明的想象是做不成学问的,不学不问,就谈不上“创见”。
一些同学认为复习的辛苦“白费了”。然而,“学而时习之”恰是我希望大家做的。本次考试企图获得的效果是,必须复习理论和概念,而且要在意活学活用这些理论和概念。换言之,不记不背不能得分,死记硬背不能得高分,活学活用得高分,有新鲜见解者得超高分。
“应试”常被视为“高分低能”的原因,这是浅薄的看法。其实,考试是教育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美国亦然。美国的中小学欠缺考试文化,那里的中小学质量也普遍低于中国。在美国,学位企图越高,考试就越难,越严格,美国的博士考试为世界上最严格的,美国的博士教育也是世界上质量最高的,其成为世界科学文化的中心也就不奇怪。考试本身不是问题,问题仅在考什么,怎么考。考试竞争是学习的动力和压力,并指导学习的方向,故为提高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考试不仅于教育质量极为关键,在我国的情况而言,比“举荐”更要公平得多。我国的考试文化并使得我国学子有能力跨出国门去竞争教育资源,弥补了我国教育资源的稀缺。
本次考试的结论有三。第一,本科生答卷普遍好于研究生,在应用部分思路相对宽阔,较少被成见所束缚。第二,在时间压力下写作的本领普遍较低,难以作成逻辑和层次清楚的短文,概念和应用部分经常是“两张皮”。第三,学期论文中极少大胆有见地的文章。不仅如此,还出现普遍的抄袭拼凑网络文章现象。
欺骗是竞争的“捷径”。竞争是大环境,制度是小环境。大环境导致修习经济学“次学位”,我们的制度导致修习经济的“次学位”不必延长学习时间,甚至可以在冲突的时间里选课。再加上“靠托”和“烤鸡”负担,学文的人居然就没有读书习文的气力和时间。政治没学好,经济也没学会;不读书,不习作,加上拼命去“吃透”考试方法,自然“高分低能”。
抄袭是卑劣的,是小偷加骗子。社会普遍接受这种“道德”,我无能为力。制度上我也无能为力。但在我授课的这个年轻人的“小小环境”,我有能力不接受抄袭。因为对情况严重性的无知,我未能提前警告大家,此次就不施以严重的分数惩罚。从今以后,凡修习我的课程,一旦被发现抄袭,必处不及格的惩罚。请大家广为告之。绝对公平是不可能的,我更是一介凡夫俗子,难免受社会各因素的严重影响。但我非常在意公平和公正,我还在意学生们真正学到本领。请勿以欺骗来参与或赢得对其他同学的竞争。对我们这个“世界一流”大学而言,培养不出高知识素质的人不是大问题,培养出一堆“坏人”才是大问题。
附:
2001年秋季本科比较政治考卷
2002年1月17日,理教205 & 207, 上午8:00-10:00
学号 年级 院系 考卷成绩 论文成绩
本卷仅有一道题(70分): 论“现代化”
注:
(1)答卷若能写成一篇活泼可读,概念清晰,逻辑连贯的文章,加5分。
(2)本考卷没有固定答案,但应表现出熟悉课堂讲授的定义和观点。
(3)母语非汉语的留学生可用3小时。
提示: 一个伟大的文明必然以一个出色的政府体制为核心,因为政府掌握了所有的暴力手段。欠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表面上是财富量的差距,深一层的差距是政府制度的差距。欠发达国家的政府政策变化多端,随心所欲,官员办事看人下菜;而发达国家的政府相对透明、规范、公正。
一.什么是“传统社会”,什么是“现代社会”(10分)?“落后”国家为什么被迫走上“现代化”之途(5分)?解释“现代化”的阶段性内容,即政治、经济、文化变迁过程。(15分)
二.比较至少两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历史和国际背景,讨论怎样在那里实现“现代化”,建立透明、规范、和公正的政府,从而解决政策变化多端,办事看人下菜的问题(40分)?
若在此部分照抄“五大支柱的政体”,扣5分。请以实例的比较来讨论“现代化”的基本思路。
--------------------------------------------------------------------------------------------------------------------
附:答卷参考资料 —— 关于“现代化”的争议
对许多人而言,“现代化”(或如日文所称之“近代化”)是个糊里糊涂,无所不包的“综合”概念。最通俗的理解指的是“欠发达”国家的“全面进步”,进步到与近代的西方一样有富裕的社会和强大的国家。学者们意识到,欲达西方之社会富有和国家强大,仅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不行,政治体制是个关键。所以,中国有“体用”之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变法”,北洋政府的“议会”试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蒋介石的法西斯主义运动,以及效法苏联建立的共产党体制。“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体现了对政治体制之决定性意义的普遍认识。较弱的一个论点是“全盘西化”,连文字都要改用26个西文字母。汉语的拼音化曾是我国“文字改革”的官方目标。毛**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实用主义结束了关于中国现代化的“体用之争”。 (
http://www.tecn.cn/
)
在改革开放的前后,中国有“四个现代化”目标,即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的现代化,意思是说我国的政体已经是世界最先进的,只要拥有先进的科技就“现代”了。这与后来强调“知识经济”作为“发展支柱”乃异曲同工。1979年就有人对“四化”提出异议,认为还需要“第五个现代化”,即“政治体制的民主化”。民主化是最根本的现代化,建成了民主政体,中国的现代化方算完成。这个论点一方面回归了现代化等于政体现代化的立场,另一方面赞同了当今世上最流行的观点,即政体民主化为现代化之关键。多数发展中国家和我国知识界的主流均信奉这个观点,近年中国政府文件也时常表达此种认同。然而,实施民主化以后,许多欠发达国家落入了西方“世界体系”的陷阱,民主化反而成为欠发达的原因。于是,产生了何为“民主化”,及“现代化”政体与本国社会结构,历史条件,及国际环境相适应的问题。
潘维:
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政治学系1996年博士。
现居北京,执教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讲授世界政治理论、中国政治、比较政治、中外政治制度比较、美国社会发展史等课程。
代表论著有《社会主义与中国农村市场》(Roman & Littlefield, U.S.A., 1998)等。
========================================================
许振洲:关于上学期《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考试
(结合课上内容,论述)
1·政治权力与人类是否平等的关系
2·思维的规范性与思想的解放是否冲突
各位不幸选了上学期《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各位同学:
判完卷子后,感到有些问题要做说明交流,而大家以后在本科阶段又不会再有我的课,所以还是发个帖子最为方便。但考虑到许多同学都已回家,只好在大家回来时说这些话。
一、关于成绩:
辱蒙各位的青眼,上学期选了这门课。大家在一个学期的学习中给了我很深的印象:认真、探求、参与、表达。作为任课教师,我是相当满意的。从答卷中也可以看出,大家都做了很精细的准备。因此现在看到自己的成绩,有可能不是十分满意。对此我也表示遗憾。
如果按照我在两年前的标准,那么绝大多数同学都可以得到85分以上的分数。但现在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注意:有关单位近来已正式声明:从来没有“正态分布”的提法。但85分以上的同学人数不得超过30%的规定也不是我们的发明),我只能将分数均衡下调。对这点,想来大家是可以理解的。
二、关于命题:
这种命题思路,考前已按民主原则,得到多数同学的批准。我之所以比较倾向于如此命题,是出于两个理由:
1、在技术上,如果只注重记诵功夫,则大家都是身经百战的资深考家,所以无法将85分以上的同学人数限制在30%以下。
2、但更加重要的是,我认为在大家今后的学习及工作中,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论证自己的观点的能力。只有如此,才不会人云亦云,甚至不知所云。
三、关于答题:
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绝大多数同学选择了第一题,完全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规律。其实第二题更加开放,给大家提供了更大的辗转腾挪的空间。但既然大家基本选了第一题,我们还是来就事论事:政治权力与人类是否平等的关系。
个别同学在解题上出现了失误,把它理解为了政治权力是否与人类平等,而我问的其实是政治权力对人类平等状况的影响。这种失误其实是可以避免的:1、在对题目的理解感到疑义时,可以当时向我提问;2、从逻辑上看,权力本来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不应成为独立于人类的另一个实体。
这个题目的回答,当然可以百花齐放,但如果认真想,其实逻辑可以十分清楚简单:一般认为,权力的存在,特别是不合理的权力,会造成ren类之间的不平等。但认真分析,人类的平等与否无非三种可能:1、公开宣布人是不平等的;2、理论上承认人是平等的,但事实上不可能平等;3、人不仅在理论上是平等的,而且应该在事实上、结果上平等。那么,针对这三种可能,不同的政治权力会有什么样的作用?
其实我内心里真正等待大家的回答,是这样一种思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趋向是不平等
。如果要消除这种不平等,恰恰要借助于权力的力量。这个问题的现实意义是:当代社会对权力与平等的关系问题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弱化权力,强调经济自由主义,其结局基本是人在事实上的不平等。一种是强调政治权力在经济生活中的调节作用,注重人在事实上的平等。但很遗憾,没有同学从现实的角度展开自己的分析,基本是做纯理论的探讨。
四、关于判分标准:
虽然我说了自己内心的想法,但因为深受双百方针的影响,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对我来讲并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这也正是思想的魅力所在:没有人能够将自己的思考作为标准强加给他人。因此大家的成绩是由下列因素决定的:对思想史相关内容的熟悉、论点的明确、思路的清晰、论证的雄辩、全面特别是是否有逻辑、文气的连贯、中文水平。举个例子,
尽管我坚信煤是黑的,但如果你能按上面的要求证明它是白的,我也会给你高分。所以,虽然有的同学对题目的理解有误,但他在回答中也表明了自己思维的逻辑性,也提出了自己的理由,我也还是给了一个合理体面的分数。因此大家如果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绝对不要怀疑是因为回答不合考官的口味。
再次感谢大家对我一个学期的支持和容忍,也祝大家在日后的学习中再放异彩。
许振洲
--
人穷志不穷,卖身不卖艺
哼亚~~~
哼亚~~~
作者:
calico
时间:
2009-8-27 22:28
这么长 好
作者:
Regenbogen
时间:
2009-8-28 09:44
另一方面,考研的要求跟对自己本科生要求是不同的。前者归根结底还是一种较注重基础的考试
作者:
richard84
时间:
2009-8-28 12:48
顶哈
作者:
richard84
时间:
2009-8-28 12:48
很受用
作者:
天幕驰舟
时间:
2009-8-29 18:31
很好
作者:
zhanglulu223
时间:
2009-8-29 22:09
感谢楼主之用心
作者:
merci615
时间:
2009-8-29 22:35
太牛了,哪找到的
作者:
hilary22
时间:
2009-8-30 12:35
谢谢
作者:
yuanyuan4024
时间:
2009-9-3 20:58
呵呵o(∩_∩)o...
作者:
大米cm
时间:
2009-9-4 16:33
{:5_637:}
作者:
dlh142850
时间:
2009-9-5 14:57
眼泪哗哗的
作者:
jerohi
时间:
2009-9-6 00:33
北大精神
作者:
hilary22
时间:
2009-9-6 11:15
谢谢
作者:
小塔
时间:
2009-9-16 15:24
感谢楼主
作者:
liuleigoodluck
时间:
2009-9-20 21:54
自由
作者:
shinaiding
时间:
2009-9-22 09:37
谢谢诶
作者:
小塔
时间:
2009-9-29 15:00
好师傅啊
作者:
kseamountain
时间:
2009-9-29 15:36
踏实
作者:
风流小生
时间:
2009-10-8 18:47
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
作者:
SimonWung
时间:
2009-10-15 20:30
不错
作者:
laishengyuyu
时间:
2009-10-15 22:40
啊啊啊啊啊
作者:
linim
时间:
2009-10-22 17:47
嗯~~很好用~~~谢谢前辈ing~
作者:
西北大学学子
时间:
2009-10-22 23:43
开了眼界了
作者:
corie
时间:
2009-11-4 23:06
看一下,谢谢楼主!
作者:
deguociweige
时间:
2009-11-15 16:59
许老大的指导必须要细心钻研啊
作者:
shinaiding
时间:
2010-1-3 14:03
谢谢
作者:
一行
时间:
2010-1-13 22:30
类似这种帖子,我们这位楼主以后能不能再发些?~~~谢谢哈~~~
作者:
一行
时间:
2010-1-13 22:38
潘维的这个题目要去看他的那本《法治与民主迷信》啊~~~~
作者:
一行
时间:
2010-1-13 22:39
潘维的这个题目要去看他的那本《法治与民主迷信》啊~~~~
作者:
yangzhiyuan2026
时间:
2010-1-24 22:10
牛!
作者:
waterfish13
时间:
2010-1-25 10:27
学习啦
作者:
一心向北
时间:
2010-1-27 20:16
看看!O(∩_∩)O~
作者:
novark
时间:
2010-2-16 22:47
好 好
作者:
jaunty0318
时间:
2010-2-21 17:27
政治权力确实该力求修正人类不平等的现状及其继续存续的未来,然而这只是应然的假设。实证地看,政治权力又在不断地“创造”新的不平等。
作者:
jhoeron
时间:
2010-3-2 20:18
顶啊啊啊 啊!
作者:
董娜
时间:
2010-3-29 11:41
谢谢
作者:
董娜
时间:
2010-3-31 06:21
不错不错。
作者:
d调人生888
时间:
2010-3-31 16:26
看过
作者:
无为路
时间:
2010-4-17 13:44
顶!
作者:
137815561
时间:
2010-4-24 15:20
哈哈
作者:
137815561
时间:
2010-4-24 15:20
谢谢;
作者:
Echo10000
时间:
2010-4-24 23:25
谢谢斑竹
作者:
cheflylulu
时间:
2010-4-25 18:42
很可爱的老师~~~O(∩_∩)O谢谢楼主
作者:
alanwindfeng
时间:
2010-4-26 13:42
顶个!
作者:
perse
时间:
2010-7-4 22:50
谢谢
作者:
lesley1988
时间:
2010-10-22 10:42
谢谢楼主~~·
作者:
youngsuper
时间:
2010-10-23 23:53
谢谢LZ~
作者:
温雅
时间:
2010-11-1 18:11
学习啦
作者:
albak12358
时间:
2010-11-4 19:34
顶,支持一下
作者:
qiezi
时间:
2011-1-25 18:57
xiexie
作者:
天下连城
时间:
2011-2-9 15:07
多谢分享
作者:
Noelani
时间:
2011-2-12 20:07
老许太帅了
作者:
寂寞清歌
时间:
2011-3-27 10:09
谢谢分享!!!
作者:
zzqq05
时间:
2011-5-2 18:04
谢谢
作者:
zzqq05
时间:
2011-5-2 18:07
谢谢
作者:
国藩振华红波
时间:
2011-6-3 20:04
嗯,好贴!!!
作者:
国藩振华红波
时间:
2011-6-3 20:05
注重基础???!!!
作者:
国藩振华红波
时间:
2011-6-3 20:07
“另一方面,考研的要求跟对自己本科生要求是不同的。前者归根结底还是一种较注重基础的考试 ”
诚然!!!启发!!!
作者:
zpysy111
时间:
2011-9-24 01:10
呵呵
作者:
人送绰号仙哥
时间:
2012-9-28 19:03
不错
作者:
王子的樱花梦
时间:
2012-12-15 22:59
好长。。
作者:
LJk7560
时间:
2016-9-1 12:28
...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